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阐述了加速建设长江三角洲北翼港口群的必要性。通过南黄海辐射状沙洲区小庙洪水道建港条件的分析,提出吕四大港的规划设想,论述了吕四港电厂建设对吕四大港开发以及启动长江三角洲北翼港口群建设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苏北辐射沙洲海域是否具备建设深水航道条件有待深入研究的现状,围绕该海域即将建设的首条人工深水航道——吕四1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在归纳工程海区水沙运动特性和岸滩演变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试挖槽回淤分析和水沙数学模型研究,对辐射沙洲南缘小庙洪水道深水航道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小庙洪南水道水流沿深槽、潮动力较强,含沙量总体不大,近期深槽格局相对稳定,为吕四10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常天气情况下航道回淤强度不大,即使在5 a一遇大风作用下,航道回淤也并不太严重;小庙洪南水道基本具备10万吨级深水航道的建设条件。  相似文献   

3.
通州市近海岸潮滩宽阔,匡围条件便利。本文通过对该段海岸小庙洪水道的稳定性及海岸演变特征和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就通州沿海岸线建港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南通港吕四港区进港航道试挖工程回淤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通港吕四港区进港航道地处苏北辐射沙洲南缘,为自然水深航道,缺少航道开挖的工程实践.吕四进港航道扩建阶段在小庙洪水道开展了航道试挖工程,并进行了为期1 a的回淤监测.研究表明,正常天气情况下试挖槽年回淤强度为0.74 m/a,回淤强度不大;一次常年大风过程平均淤积厚度基本不超过0.1m,正常年份的大风过程对回淤的影响有限;在遭遇了当地5~10 a一遇的“梅花”强台风作用下的淤积厚度约0.28 m,未出现明显“骤淤”现象.上述研究成果为吕四进港航道的扩建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辐射沙洲海域航道回淤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玮  车瑞  柴跃跃 《水道港口》2019,(2):170-176
汊道分流比的变化特征对分汊河道的演变有着重要影响。文章以东流水道为例,基于汊道分流特征理论,研究不同时间段航道条件的好坏与分流比变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就其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老虎滩北槽为枯水倾向汊道时,航道条件最好;对于洪水倾向汊道,若分流比随流量变化的斜率相对较小,航道条件相对较好,反之,若斜率相对较大,航道条件相对较差;对最新一期整治工程的方案研究显示,整治工程实施后,分流比随流量变化的斜率将会减小,由此可以预期航道条件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对长江下游航道尺度提出更高要求,探明该段航道自然禀赋条件下的最大稳定航深对航道规划和开发潜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长江下游湖口—南京河段多为分汊河道的河势特征,基于稳定航深估算法提出汊道稳定航深计算方法。计算了典型碍航汊道最大稳定航深,得到了各河段汊道稳定航深与分流比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典型碍航汊道自然禀赋条件下的最大稳定航深分别为11.2 m(马当南水道右槽)、9.6 m(东流西港)、12.0 m(贵池中港)、15.7 m(江心洲主汊)。  相似文献   

7.
王致维 《水运工程》2023,(1):143-151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出现冲淤不平衡,汊道分流关系显著调整,从而导致航道浅滩碍航特性存在差异。在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河床演变、浅滩碍航特性等研究基础上,探讨分汊河段航道治理思路,主要结论为:1)分汊河道浅滩段以冲刷为主,逐渐显现洲滩冲刷萎缩、滩槽形态不利调整等特征;2)分汊段的洪水主流汊道分流比减小,顺直分汊与弯曲分汊的洪水分流比下降幅度小于中枯水时期,而鹅头形分汊河型洪水分流比降幅大于中枯水;3)三峡水库蓄水后通航主汊道对分流的控制力度减弱,进口处出现交错或散乱的不良浅滩形态,航道条件趋于恶化而浅滩出浅碍航;4)分汊河段治理可采取分步控制,实施洲滩控导、边心滩塑造或支汊调控技术等整治措施,达到维持或提高航道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年来水文泥沙研究成果,分析小庙洪南水道区域粉沙质海岸泥沙运动特性,提出"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航道建设原则,确定合理的防沙堤尺度,采用超挖备淤以及航道备淤分段取值的设计方案,解决了环抱式港池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金口水道铁板洲汊道航道自然条件出发,通过对河段近期河床演变分析和航道尺度核查,得知:按照现有条件,铁板洲左汊相对顺直,水深及航宽条件优于现行右汊主航道。为提高河段船舶通过能力,在现有通航条件基础上,对该河段航路布置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河邮政支局综合楼工程规模为三层,本文对工程建成后对河道堤防及防护工程安全的影响、洪水流向及河势对河道的影响、设计洪水条件下的冲刷计算与分析、建房后对防洪及河势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建房后的补救措施,提出了路堤防护意见。  相似文献   

11.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是船闸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船闸通过能力、建设工期和投资。针对株洲二线船闸工程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的问题,根据株洲枢纽处洪水暴涨暴落、峰值历时短的水文特点,进行枢纽设计挡水位和不同重现期洪水历时分析,对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航道通航条件及不同特征水位时二线船闸工程投资情况进行论述,采用模型试验验证和测算投资比较的方法,得出"株洲二线船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宜采用10 a一遇洪水标准"的结论。该研究方法对山区、丘陵区枢纽扩建船闸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承担集装箱远洋运输的核心港区,工程依托外海岛礁地形,在高含沙、强潮流的开敞海域通过封堵汊道、填海造陆建设的超大型集装箱港区。工程自然条件复杂,工程量大,工期短,技术难度高,外海施工依托条件差,设计从选址、规划到设计、现场实施,围绕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供开发建设外海深水码头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秦维春 《水运工程》2017,(S2):59-62
疏浚施工作为有效解决航道问题的方法之一,只有准确地掌握疏浚工程的施工要点,提高施工人员所掌握的技术,并选择合适的疏浚设备,疏浚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水运航道周围的环境才能得到改善,航道周围地区的经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对太平口水道历史水位分析、自然条件研究以及今年枯水期水位的探究,从而选择合理的疏浚船舶及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作业,保证太平口水道枯水期顺利通航。  相似文献   

14.
大约5500多年前,古滦河东移,在渤海湾滦南县海域积沙成岛。岛呈带状,东北、西南走向。 涨潮时,岛内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廖落着不多的人家,渔户常常会虔诚地去岛上的一座小庙进香,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富足。这座小庙叫曹妃庙,小伙子 海桑田,曹妃庙已沉入海底,曹妃的传说也遥不可考,却给了这个小岛一个略带诗意的名字“曹妃甸”,并传承至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水沙条件的变化和河道的自然演变,牧鹅洲边滩受到持续冲刷,造成主槽水流分散、边滩过流量增加,不利于该水道当前较好航道条件的维持及稳定下游湖广水道的入流条件。针对牧鹅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两种航道整治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选,初步确定了其中一种方案作为牧鹅洲边滩的最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伍文俊 《水道港口》2016,(4):426-431
为明晰三峡水库蓄水后关洲汊道形态调整对航道条件的影响,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关洲汊道地形变化与水流运动特征及枯水位的关系。结果表明:关洲汊道左汊冲刷发展引起分流比调整,减弱了其对枯水位的控制作用,下游河道冲刷引起的水位降幅向上游传递作用增强;关洲汊道左汊冲刷还导致其下游芦家河汊道进口断面流速左减右增,增加了鸳鸯港边滩淤积及芦家河石泓的冲刷动力条件,不利于芦家河水道航道条件。为了维护上游枯水位的稳定并保证下游浅滩冲刷动力,应对关洲汊道进行守护,对分流比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此文从自然条件、通航密度两方面分析福姜沙南水道的特点,指出大型船舶航经福姜沙南水道航行安全存在的隐患,探讨了大型船舶进出福姜沙南水道操纵要领和注意事项,并提出了安全航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少军 《中国水运》2014,(10):181-182
洪涝灾害的发生直接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西藏日喀则地势条件下,其地区雨季集中并且降水丰富,因此,洪水中夹带的泥石对防洪堤造成严重地冲撞,对防洪堤的使用寿命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此,研究如何利用防洪堤坡脚防冲工程来解决洪水对防洪堤的冲撞、冲刷的工作势在必行。文中以西藏自治区萨迦县县城防洪堤一期工程为例,对防洪提坡脚防冲工程进行了分析,并给防冲工程问题的一系列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骅港外航道骤淤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侯志强  杨华 《水道港口》2004,25(4):213-215,225
通过对黄骅港海域的海岸类型、波浪、潮流、含沙量、泥沙特性及泥沙运移形态等自然特性的研究,分析了黄骅港外航道开挖以来屡次出现强淤和骤淤的原因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陈学珍 《中国水运》2014,(2):256-257
设计洪峰流量是水工程设计和防洪调度重要的水文要素。流域内修建了大中型水利工程,天然洪水被调蓄。根据唐白河干支流各水文站实测、调查、插补的径流资料采用PⅢ曲线适线,求得天然条件下设计洪峰流量,用马斯京根法对鸭河口水库工程调蓄进行了洪水演算,得出不同频率鸭河口水库对下游各断面洪峰流量的削峰值,从而得出现状条件下的设计洪峰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