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按照SL258-2000《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要求,采用渗流有限元计算分析,对石龙沟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主坝防渗措施不足,工程老化,坝体心墙渗流稳定不满足安全要求;输水管接触渗透稳定存在安全隐患。大坝渗流安全评价为C级,建议采取防渗加固措施,加强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2.
元江小板壁水库自建成以来,由于大坝存在坝体、坝基结合部位、绕坝渗漏,坝体渗漏严重,坝脚常年渗透,潮湿面积逐年增大,已严重危险到坝体安全。因此,需要通过实测资料对大坝渗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与安全等级评定。结果表明:水库大坝渗流安全等级为C级;溢洪道渗流安全评价为A级;输水隧洞渗流安全评价为A级;综合评价,小班碧水库大坝渗流安全综合等级评定为C级[1,2]。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上世纪修建的均质土坝白石冲水库大坝为研究对象,基于土体渗流的基本理论,结合水工分析系统软件,分析了不同水位条件下坝体内部的浸润线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大坝渗漏问题严重,坝体渗透变形类型为流土且不会产生渗透破坏;上游坝坡在各水位条件下趋于稳定,下游坝坡在正常蓄水位和允许最高水位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研究结果为大坝后期的除险加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库的渗流安全评价是水库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是水库已有的渗流控制措施和现状渗流工作状态,复核其能否满足现行规范安全运行.通过对某水库大坝渗流计算及渗流稳定分析,该水库坝体、坝基一年的总渗漏量为14.39万m3,大坝渗漏严重;坝体、坝基细粒土质砂实际水力比降均大于允许水力比降,水库在正常蓄水位条件下将会发生流土型和过渡型的渗透破坏,渗透不稳定.总体评价该水库大坝渗流不安全,渗漏安全性综合评价为C级.  相似文献   

5.
石永 《中国水运》2014,(7):219-221
文中以贵州省黔西县附廓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建设为实例,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坝带水作业的工程方案作了详细的讨论及研究。由于需在原正常运行的老坝体下游面进行加高扩建,新建部分建基面低于原老坝体基地高程,新建坝体毗邻老坝体,并需要紧密衔接组成结构整体。根据大坝蓄水安全工况,总承包管理方案对坝体采取分段开挖,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对开挖采用保护性技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效地保证水库正常的蓄水、供水功能,同时有效地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实施,为水库大坝蓄水带水施工作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库坝体以及坝体与坝基接触的渗透病害是土坝工程的重点与难点,文章基于某小型水库土质坝体工程存在的主要工程病害问题进行分析,对大坝坝基以及绕坝渗透问题,提出了4重防渗加固方案并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比选,为防渗加固处理等其他相似工程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稳定性是衡量大坝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云南省某水电站重力坝进行三维有限元静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强地震作用下坝体的抗震稳定性。本文采用时程分析法与反应谱法分别计算出坝体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坝体的自振特性,获取自振频率、自振周期及结构阵型,以此找出坝体结构薄弱位置,提出可行加固意见,保证大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结合太仓市第二水厂蓄淡避咸水库大坝的地基加固处理工程,针对桩基础和桩长纵向渐变复合地基,应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对较大规模群桩进行计算,分析了不同桩径、桩距和桩长复合地基对坝体和坝基的应力、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树寺水库安全监测中突出的沉降与水平位移问题,本项目研究采用现代数字测量技术,即使用GPS技术的坐标定位原理,通过建立GPS变形监测控制网,并对其进行调参平差处理。定期开展大坝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实际水平位移量与沉降量监测。结果表明,GPS大坝变形监测控制能够达到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且GPS监测技术与传统的观测方法相比,具有节省时间、耗资少、受观测者和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对于提高水库安全监测及运行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水利枢纽大坝外部长期变形情况,以某水库大坝为工程背景,对其位移变化情况进行了现场监测,并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水库大坝长期变形预测数学模型。其结果可为大坝运行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预测方法也会对土石坝监测领域工作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有限元软件ADINA自身开发的应用基础上,寻求适用于面板堆石坝的仿真方法。【方法和过程】采用Duncan E-B本构模型,并将其编程嵌入到ADINA软件,对某工程实例进行数值计算验证,同时实现了三维坝体的施工和蓄水仿真模拟。【结果】堆石坝坝体的垂直位移最大值发生在坝体的中部,约为坝高的1/2~1/3处,为0.510m,占坝高的0.55%,在堆石坝沉降变形范围内。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在坝高的中下部1/3处,并且在下游坝坡方向。大主应力和小主应力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最大的应力值坝体中心线的坝基处。【结论】通过计算结果得出,在有限元软件ADINA上开发的计算程序所得出的位移和应力计算数据与工程监测的结果近似,且符合模拟施工逐级加荷的模拟工序。故该方法是可以对实际工程堆石坝的应力变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江西某水库大坝兴建于1958年,运行期间经过多次整险加固,目前出现坝脚渗漏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坝近坝库岸稳定性、坝基质量、坝体筑填质量和坝体排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坝体防渗加固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控制混凝土结构开裂是保障重力坝性能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提出一种采用新型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坝体抗震关键部位的加固方案。以Koyna重力坝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坝体加固前后的位移响应,并得到了坝体采用加固方案后关键时刻的损伤云图。通过研究得出:本文提出的新型加固方案可以减小了坝体开裂宽度及深度,并提高了大坝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双树寺水库大坝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六年来对双树寺水库的定点观测,分别在坝顶面从左岸依次布置有0+271、0+383、0+434三个观测点,坝体下游侧67马道上从左岸依次布置有0+271、0+383、0+327、0+434四个观测点,以及52马道上从左岸依次布置有0+271、0+383、0+327、0+434四个观测点,共记录有35组时间、水位、水平位移的数据。本文通过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及相关性分析,得到结果如下:在坝顶、67马道、52马道上,0+383点均为坝体受剪应力最大点,在此处坝体位移随水位升降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为67马道和52马道上的0+327点;其中67马道上的0+383点为所有观测点中的最不利观测点,此点的位移变化随水位变化关系最为相关;坝体在六年运行期间为稳定状态,按此规律运行,坝体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以某山区小型水库为工程实例,针对水库存在坝体局部渗漏、安全储备不足、泄洪不畅等现状问题,对水库坝体在不同工况下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坝体、坝基土质透水情况,提出了采用坝体防渗墙及坝基卵石层高压摆喷的加固设计方案,控制坝体内水的渗透,同时加高加宽坝顶、修复泄洪道,并增加坝体变形、水压等监测项目动态指导。该设计思路可为类似水库加固除险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极坐标法变形监测时平面坐标及高程的计算公式,利用误差传播定律推算极坐标法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变形监测时的精度估算值。以某水电站大坝的变形监测为例,通过精度计算表推算出观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证明极坐标法进行变形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得到不同工况对深层爆破挤淤抛石堤的位移影响方向及程度,通过工程实例,采用针对性深层侧向位移监测,得出了对抛石堤影响最不利的工况及各种工况下的位移规律。对保证围堤稳定及满足临时或永久性围护建筑施工要求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重力坝坝体因温度、受力、地震诱发等情况造成坝体开裂是重力坝最终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模拟大坝开裂情况和相应的开裂裂缝加固处理对大坝抗震稳定分析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实际工程项目检测出的重力坝开裂复杂性。首先,采用损伤——断裂耦合模型探索出坝体可能的开裂位置分布特性,然后在可能开裂位置设置微小的裂缝,加载模拟计算分析后探索出坝体开裂的趋势,开裂深度和裂缝扩展形态,得出在损伤或有裂缝存在情况下的坝体工作性态,分析得出坝体损伤破坏机理。最后根据坝体损伤情况模拟裂缝加固处理方案,归纳加固处理结果与无加固情况、坝体运行规范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坝体裂缝加固的一般规律,指导本次工程项目的进行,同时希望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闸渗流是水工结构中普遍的多功能建筑物,是干扰水闸结构稳定性的要素。水闸关闭后,将承载上下游水位差所造成的水平推力,促使稳定有可能向中下游位移;另外,鉴于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水流会沿闸基向中下游渗透,绕过两岸连接的建筑物,造成渗透压力,尤其是对修建于土基上的闸基。鉴于土基抗渗性差,易于出现渗透变形,危害工程安全。本文利用渗流有限元法对水闸渗流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对水闸在分洪水位条件下的渗流及应力变形开展了剖析。最后得出通过上游54m的铺盖能够降低坝体在水流方向上的位移几率,可使水闸正常开启闭合,符合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以某水库项目为工程背景,围绕其坝体分区设计方法进行探讨,根据坝体分区原则,在考虑大坝可顺利运行情况下,确定了坝体分区的设计方案,并对坝体各个组成部分运行的受力特点以及坝料具体性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给与之相关的项目提供更多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