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们最早使用的是手动变速器,始于1892年.自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动变速器.经过60多年的发展,汽车自动变速器已从液压操纵式有级自动变速器发展到了电控液压操纵式有级自动变速器和电控液压操纵式无级自动变速器.目前汽车上使用较多的是电控液力机械式有级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2.
记者:请您简单谈谈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维修人员如何才能跟上变速器技术发展的步伐? 薛庆文: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和变革以十年为一个周期.1982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变速器诞生,是由日本爱信公司生产的四挡变速器;到了1992年,德国ZF公司生产的五挡变速器诞生;2001年,德国ZF公司又推出六挡变速器.之后,自动变速器发展速度加快,2006年,八挡位自动变速器诞生.  相似文献   

3.
艾里逊自动变速器在国内的推广日益广泛,从原有的矿山、油田、机场、码头及专用车辆等市场逐渐发展到公路客车、城市车辆、货车等新的市场领域,特别是近几年的城市公交系统已经安装了数千台艾里逊自动变速器.广大用户对该变速器的使用、维护及自动变速器用油的选用也逐渐成熟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正>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正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外90%的商用车都配有自动变速器,国内商用车市场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很大。目前,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变速器已经由手动时代进入到了自动变速器时代。自动变速器主要有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AT-Automatic Transmission)、无级自动变速器(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及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4种类型。目前,在商用车领域,由于自身性能限制,以使用AMT和AT为主。AT是目前汽车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变速器,通过液力传  相似文献   

5.
降低汽车燃油消耗是节约能源、减轻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和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欧洲各汽车公司为达到2008年汽车燃油消耗降低目标,研究改进发动机、减轻汽车自身质量和寻求具有节约燃油效果的变速器.对于MT(手动变速器)主要是发展6档和AMT(自动离合器+机械式变速器),对于AT(自动变速器)主要是发展6档和无级变速器.这就增加了变速器品种和成本,因而近年来出现了向本公司外的变速器专业厂订购新品种变速器,或与公司外专业厂合资把自己的变速器生产转移到合资厂的发展趋势.这样,满足了对多品种变速器的需求,又降低了变速器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1,(39):22-24
汽车变速器可分为手动机械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由于手动机械变速器具有汽车起步不平稳、转速变化突然、发动机工作处于非稳定工况、对传动系统造成一定动载荷和冲击、驾驶员操纵频繁等一系列缺点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被自动变速器所代替.在美国90年代新车型上作为标准配置的自动变速器装车率已超过90%,日本为73%、欧洲为25%.由于近一、二十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变速器已全部或大部分电子化,产生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EAMT)、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EAT)和电控无级变速器(ECVT).电控自动变速器将是21世纪汽车变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汽车的自动变速器虽然在我国进入实用化阶段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是在发达国家已经经过了七十多年的发展。自动变速器使得驾驶的舒适度、操控度、自由度都都到了明显的增强,目前自动变速器已经应用到越来越多类型的车辆上。  相似文献   

8.
自动变速器是现代汽车的关键总成之一.本文对液力自动变速器、机械式无级自动变速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以及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这四种自动变速器目前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对这四种类型自动变速器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当代汽车自动变速器,发展突飞猛进,由原来的3速、4速发展到7速、8速(比如奔驰722.9为7速自动变速器,新款凌志460装备的AA80E为8速自动变速器),而且换挡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重叠换挡控制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曲线由原来的三种模式,如雪地、经济、动力模式发展到接近无数条换挡曲线,即根据驾驶人的驾驶习惯确定换挡曲线,  相似文献   

10.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概况,通过对其结构、原理以及控制系统的分析,得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同时也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自动变速器维修技术高峰论坛"于3月19日至21日在京圆满举办.长安大学汽车学院教授龙凤丝,国内知名自动变速器维修专家薛庆文、曹利民、宋广军等应邀出席演讲.此次高峰论坛由<汽车维修技师>杂志与北京陆兵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合肥辉龙自动变速器维修有限公司、北京华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大连新之星及沈阳汽车人等企业协办.论坛贴近汽车技术的最新发展,探讨了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新技术,交流了自动变速器特定故障诊断新方法,解决了许多自动变速器常见疑难故障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动变速器油十分重要.在自动变速器上,利用自动变速器油做工作介质,把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自动变速器.同时,自动变速器油也是自动变速器的油润滑油,并利用自动变速器的油压,使自动变速器实现自动变速.自动变速器的油量检查比较简单,也是用户唯一能进行的自动变速器检查专案.  相似文献   

13.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单纯的液力自动变速器到现在的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和无级变速器,使人们驾驶汽车的操作变得轻松舒适,但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由此带来的能耗增加。在能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两种源于F1赛车的高效能的自动变速器被应用到民用轿车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人类对舒适性的更高追求,使得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更加深入。文章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自动变速器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自动变速器DSG区别于其他类型变速器的优势,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舒适性和便利性的追求将是自动变速器发展的方向,类似DSG的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将构成未来自动变速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电控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最早使用的手动式机械变速器,始于1892年。自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动变速器,经过60多年的发展,汽车自动变速器已从液压操纵式有级自动变速器发展到了电控液压操纵式有级自动变速器和电控液压操纵式无级自动变速器。目前汽车自动变速器有多种结构形式,它们的分类及其特性如表1所示。特性有级式具有有限个定值传动比,但不能保证发动机在最佳功率点工作无级式传动比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发动机能在最佳功率点工作,但结构复杂机械式传动可靠,传动效率高液力式传力平稳,自动变矩变速,能吸收冲击振动,但传动效率不如机械式平…  相似文献   

16.
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检测程序.选择日产蓝鸟U13轿车用自动变速器、帕萨特B5轿车用01N型自动变速器、皇冠3.0L轿车用A340E型电液控制自动变速器.针对自动变速器无超速档、自动变速器换挡时有冲击、自动变速器油品质下降导致打滑及自动变速器频繁跳挡导致车辆加速无力等典型故障,从故障现象、故障检查与排除、故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3)保险公司获得的利益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由于装备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在操作性和舒适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深受广大车主喜爱,所以装备自动变速器的车辆数量快速增长。在保险公司理赔业务当中,涉及到自动变速器理赔的屡见不鲜,但是自动变速器科技含量极高,结构复杂,所以在理赔时会碰到许多变速器专业的困难,如原厂零件的鉴定、不同年款的差异等。目前跟汽车生产厂直接签约合作的自动变速器维修企业很少,通常保险公司咨询到的价格已经是流通过几次的零件价格,往往询价各项零件价格后发现,合计的金额竟比再制造总成的价格还要高,再制造产品的优势就很明显了。三、自动变速器绿色维修举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设计正朝着2个方向发展,一是利用更多的档位来细分传动比,如宝马、奥迪的ZF6HP26型自动变速器,奔驰的722.9型变速器,保时捷卡宴的TR60-SN型变速器等;另一个方向是无级变速,无级变速器的传动比变化是由无数个档位组成,变速器能在各种工况下选择最佳的传动比。无级变速器是变速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自动变速器的发展进程,介绍了其典型结构;根据汽车行驶中常见的几种工况,分别说明了自动变速器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车型:进口起亚索兰托四驱车型,配置2.4L汽油发动机、自动变速器. 行驶里程:800km. 故障现象:发动机故障灯点亮,挂挡冲击,变速器不能够升降挡. 故障诊断:接车后检查,将变速器换挡杆从P位移动到R位和D位时,变速器有明显的冲击.将换挡杆移到手动模式,显示为D4挡,也就是说,变速器当前进入了失效保护模式锁止在了4挡.然后使用起亚汽车专用诊断仪对发动机系统和自动变速器系统进行系统自诊断,发动机系统正常.自动变速器系统存储的故障码P0880,含义为TCM电源输入信号异常(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