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主桥为主跨580 m的多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该桥3号墩基础采用圆形双壁钢围堰施工,围堰定位采用无导向船重锚锚碇定位系统.针对3号墩基础深水无覆盖层地质条件下围堰施工,为实现围堰的精确定位,从钢筋混凝土梳齿锚、收锚平台及转向马口3个方面进行围堰锚碇定位系统研究.围堰部分锚碇采用钢筋混凝土梳齿锚取代铁锚,钢筋混凝土梳齿锚由混凝土实体、起吊座、锚座、梳齿组成;围堰部分边锚通过新型转向马口转向至前、后定位船收锚;锚绳转向采用新型马口结构.  相似文献   

2.
范学梅  农代培 《桥梁建设》2013,43(1):104-109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主桥采用双塔多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该桥3号、4号主墩基础采用双壁钢围堰施工,围堰采用无导向船的重锚锚锭系统定位.针对围堰接高过程中出现的部分边锚失效和大直径锚绳收放困难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边锚改进.经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原边锚导缆器式马口设计存在缺陷(只能在锚绳共面情况下工作,在竖向外力作用下马口竖轴极难转动),为此将原导缆器式马口更换为辊轴式马口,原围堰顶固定滑移式转向马口增设转轮装置,消除了边锚崩断失效安全隐患,解决了大直径锚绳难以收放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588m的双塔双索面箱桁组合梁斜拉桥,该桥2号桥塔墩采用44根?3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圆端形承台。2号桥塔墩基础采用围堰平台一体化的总体方案施工,围堰采用双壁结构,平面尺寸为71.2m×35.0m,高37.4m。底节围堰采用气囊法下水并浮运到位;利用锚碇系统精确定位,采用取消后定位船和加长锚链的方式压缩锚碇系统长度;围堰定位后,利用围堰作为平台施工钻孔桩;在最后1轮钻孔桩施工时,同步接高围堰,利用5 600t的提升下放系统将围堰下沉到位;采用分区灌注的方法完成封底混凝土施工,封底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抽水,分2层施工承台混凝土,完成基础施工。  相似文献   

4.
宁安铁路安庆长江铁路大桥主桥为双塔多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该桥3号、4号墩均采用高桩承台基础.为解决桩基汛期施工风险大和3号墩深水无覆盖层斜岩面环境下桩基施工平台搭建难题,经方案比选,3号、4号墩基础采用先围堰(直径56 m)后平台的双壁钢围堰施工方案.施工中采取了以下关键技术:3号墩围堰采用气囊法下河,4号墩围堰采用整体起吊下河;围堰采用无导向船重锚锚碇系统定位;采用活动插板法快速完成了斜岩面围堰底缺口封堵;围堰采取了分区封底施工.  相似文献   

5.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介绍大型双壁钢吊箱围堰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施工技术。通过利用围堰空腔来改变围堰自身浮力,使其自浮下水;利用浮力及锚碇辅助,实现无导向船定位。结果钢围堰定位准确,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4号桥塔墩采用钻孔桩承台基础,37根变直径桩,桩长110 m,嵌入泥岩96.5 m;承台直径51m,厚8m,埋置在河床覆盖层中.根据该墩大直径、超深、嵌泥岩钻孔桩的特点,基础采用先围堰(直径56 m)后平台方案施工,先封底后钻孔.底节围堰采用无内支撑整体起吊下河,其余3节围堰在墩位处散拼接高,围堰采用无导向船的前、后定位船重锚锚锭定位方法定位、注水压重及吸泥机吸泥的方法下沉,并采取分区封底;钻孔桩采取清水钻孔工艺成孔;承台采取分次浇筑方法施工.实践证明该桥4号墩基础施工技术是可行的,围堰下沉姿态良好,封底成功,且经检测桩基均为Ⅰ类桩.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主墩深水基础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6~8号主墩基础采用超大型钢吊(套)箱围堰施工.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潮汐河段,钢吊(套)箱采用气囊法下水、浮运就位,无导向船重锚精确定位,围堰挂桩,内支撑桁架兼作钻孔平台,接高围堰,在重力大于浮力的可控状态下,实现围堰整体下放着床及河床内下沉第2次定位挂桩等施工方案.着重介绍超大型钢围堰气囊法断缆整体下水技术,钢吊箱无导向船重锚精确定位技术,超大型钢吊(套)箱下放、着床、下沉控制技术等基础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异形双壁钢围堰的下沉的锚碇系统施工为实例 ,介绍了国内同类型桥梁中最大钢围堰锚碇系统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200+2×850+200)m三塔悬索桥,该桥北锚碇为"带孔圆环+十字隔墙"重力式沉井基础,沉井外径66m,高43m;1号塔基础为44根φ2.0m钻孔灌注桩,2号塔基础为39根φ2.8m钻孔桩;3号塔基础为20根φ2.8m钻孔桩;南锚碇为"圆形嵌岩地下连续墙+内衬"结构形式,地下连续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径68m,壁厚1.5m。根据该桥基础特点,北锚碇沉井采用3轮接高、3次下沉施工;1号塔基础采用筑岛、双排防护桩施工方案;2号塔基础采用先钢围堰后平台的施工方案,钢围堰采用气囊法整体下河;3号塔基础采用先平台后围堰、单排钻孔防护桩施工方案;南锚碇采用液压铣槽机配合冲击钻施工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0.
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140+462+1 092+462+140)m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桥墩均采用沉井基础,其中下部钢沉井采用船坞内制造,整体出坞、浮运至墩位处的施工方案。浮态钢沉井最大锚泊力为6 940kN,锚泊系统采用大直径钢桩锚碇系统,该锚碇系统由主锚碇、边锚碇、钢缆绳等组成。边锚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单重约900t,在桥址附近的船厂内预制,用1 800t浮吊起吊装船,4 000t驳船运输。采用1 000t(1 300t)浮吊吊起边锚碇后,通过绞锚移船,调整浮吊船位和船身的扭角来使边锚碇锚位和棘爪方向满足要求,浮吊松主钩,将边锚碇放到河床上,150t浮吊在水面上摘钩。抛设8只边锚碇共用时7d。  相似文献   

11.
西堠门大流速深水区钢箱梁运输船定位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堠门水道水深、流急、海底无覆盖层,水上施工船投锚固定难度大。分析西堠门大桥钢箱梁的吊装工期要求和吊装规程要求,提出利用大吨位混凝土蛙锚和浮动平台构筑锚碇门桥、实施钢箱梁运输船定位的方案,并对箱梁运输船的水阻力、锚链力进行了初步计算,对工程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段志勇 《桥梁建设》2007,(5):9-11,20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主桥中主墩基础属大型深水基础,施工难度大。承台施工采用双壁钢吊箱围堰 锚锭无导向船定位方案,利用既有施工水域临时定位钢围堰并接高顶节,利用定位后的围堰内支撑桁架作为钻孔桩施工平台,合理安排工序,有效保证工期。介绍主桥中主墩承台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13.
嘉绍跨江大桥主桥埋置式承台采用无底双壁钢围堰施工,施工中主要采取定位导向系统、吊点荷载控制、测量监控等方法控制围堰下放精度。下放过程中,采用固定在群桩护筒和钢围堰上的特制定位导向系统控制围堰平面偏位和垂直度;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监控吊点荷载,指导围堰舱壁内的加、卸载以及围堰内、外的吸泥;采用测量监控系统分析、计算围堰姿态,指导围堰的下放及纠偏施工。通过对围堰下放精度的控制,围堰下放平面偏位保持在5~8cm,垂直度达到1/400以上,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结合梁斜拉桥,其3号墩位于深水中,采用钢吊箱实现承台干施工.为解决大型钢吊箱精确定位难题,经过方案比选,采用拉靠墩系统定位方案,该系统由上游拉墩和下游靠墩组成,拉墩设主拉缆和下拉缆,靠墩设交叉拉缆,顺桥向抛锚,设置边锚缆.施工准备后,利用拉靠墩系统进行钢吊箱初定位,使其平面位置基本就位;通过边锚缆系统、拉缆系统及夹壁舱不均衡灌水调整钢吊箱的平面位置、平面扭转及摆动、垂直度,使其平面偏位在±12mm内、扭角为58″、倾斜度为1/3 000,满足规范要求,实现了钢吊箱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宋华清  唐衡  林道锦 《桥梁建设》2012,42(4):100-106
嘉绍大桥主航道桥为六塔四索面钢箱梁斜拉桥,6个主墩承台均采用双壁钢围堰方案施工。钢围堰最大直径43.65m,内、外壁间距1.5m,高26m,以中心对称的方式布设8组组合导向定位装置(导向桩+滑动钢牛腿)。钢围堰在加工场内分片制作,在钢护筒与平台桩间搭设拼装平台,采用原位拼装工艺,利用龙门吊一次组拼成型;采用计算机同步控制下沉系统下放,辅以不均衡配载和"倒锅底形"吸泥工艺下沉到位。实践证明,该桥6个主墩钢围堰均顺利下沉到位,平面偏位50~90mm,垂直度小于1/400,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灌河大桥主4号墩承台为哑铃形,墩位处水深、潮差大、水流流速快,选用双壁钢围堰进行承台施工。文中对围堰的设计、制作、下水、运输、吊装定位下放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通过对钢围堰加工制作质量的控制、关键焊缝的检测、安全运输、整体吊装及定位下放,顺利完成了承台施工。  相似文献   

17.
安庆长江铁路大桥为双塔钢桁梁斜拉桥,其3号桥塔墩为大直径深水钻孔桩基础,采用钢围堰法施工。由于墩位处河床覆盖层厚不足1m,钢套箱围堰下沉着床后,河床基本冲刷为光板岩,为解决钻孔桩钢护筒的安装及定位问题,除中心钢护筒直接下沉安装外,其余36根钢护筒按区域分为A、B、C三类5组分批整体制造安装。护筒群A、B在码头上整体制造组拼后船运至墩位,利用浮吊整体下放后悬挂在围堰上,利用悬挂系统及导向槽结构调整并精确定位;护筒群C随围堰底节一同下沉着床。全部护筒安装定位后,在护筒内填砂堵漏、分层浇注水下封底混凝土以预埋固定钢护筒,最后进行钻孔桩施工。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3号主塔墩吊箱围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国锋 《桥梁建设》2007,(A01):22-25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3号主塔墩双壁钢吊箱围堰集钢护筒插打定位、导向,钻孔作业平台,承台施工功能于一体,可根据施工水位依靠围堰自身浮力上下浮动。对该围堰的设计特点与设计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主墩基础采用双壁钢吊箱围堰法施工。钢吊箱围堰在岸上整体拼装制造,通过测量控制围堰的轮廓尺寸,桩位,上、下导环的位置与同心度等,确保基础施工后主墩钻孔桩及承台施工偏差符合标准要求,并根据实测结果综合分析得出钢围堰的定位精度;采用气囊法下水,将下水坡度从1∶30逐渐调整为1∶5,保证了围堰入水速度及入水滑移距离;利用大马力拖轮设备组合将围堰整体浮运至墩位;利用重力锚碇加定位船系统分初定位、精定位和体系转换3个阶段进行围堰定位,其平面定位精度在5cm内,钢吊箱垂直度在1/1 000内,钢护筒垂直度在1/500内,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580+1 666+580)m三跨钢箱梁悬索桥,东、西锚碇均为大型海中重力式锚碇,由于海上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2座锚碇均采用筑岛围堰施工。东锚碇筑岛围堰采用锁扣钢管桩+工字形板桩组合方案;钢管桩按先上、下游侧,后两侧的顺序,采用YZ-300振动锤施沉;工字形板桩采用起重船起吊并插入相邻锁扣钢管桩,利用DZJ-240振动锤分区、分段施沉;围堰内侧吹填砂,外侧抛填袋装砂护坡。西锚碇筑岛围堰采用水上地基处理(DCM桩)+抗浪砂袋围堰+吹砂填筑+陆上地基处理(挤密桩)的施工方案;砂垫层抛完后由整平驳船进行水下整平;抗浪砂袋分4层施工,采用水下填充和水上填充2种方法。该桥锚碇采用2种筑岛围堰施工技术,施工期间结构安全,减小了海上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工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