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因铁路建设投资不足,运输组织效率低下,造成运输能力紧张,指出内涵式扩能的必要性,提出柳州局采取扩大主要通道运输能力,调整运力资源配置,优化运输组织,多开直达专列等扩能措施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铁路经济效益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迅猛发展,铁路运输经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3年初,铁道部党组提出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后,上海铁路局开始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管理,制定总体规划和分项规划,构建战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战略管理流程,有效控制战略实施的全过程。实施过程中,上海铁路局以快速扩充运输能力为重点,加快运输能力“瓶颈”区段建设,加快既有运输设施的扩能改造,提高路网整体效能;以世界铁路先进技术为参照,提高基础设施、机车车辆和安全管理的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运输调度指挥、客货营销管理和经营管理信息现代化;努力探索强化安全管理、优化运输组织、提升服务质量的新举措、新方法。战略管理的实施,上海铁路局实现了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和运输经营的持续增长,并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对铁路客货运输需求的增长,部分线路的运输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运输的需求,需要通过选取合适的扩能改造措施提升既有线运输能力。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出发,在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层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铁路运输扩能措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铁路运输扩能措施综合评价指标权重进行测算与分析,弥补单类评价指标在实际评价中的不足,实现铁路运输扩能改造措施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铁路枢纽点线配套扩能改造的研究,主要在于消除运输短板,提高运输能力。本文结合解决柳州枢纽中柳州站北端咽喉不同方向进路的交叉干扰,综合比选鹧鸪江~青茅~柳州西段在既有条件下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在客货完全疏解和部分疏解两大扩能改造系列方案。得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格拉段开通运营以来,客货运量增长迅猛,尤其在每年旅游旺季,客流、货流的井喷式增长造成运输能力紧张。目前,实际运量已超设计运量。为解决好扩能改造施工对运输的干扰,确保施工运输两不误,结合运输能力、站场环境等情况,对施工组织、后勤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进行思考研究,为类似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藏线格拉段是西藏自治区对外铁路货物运输的主通道,目前,青藏线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已经完工,线路输送能力可适应至2025年。随着西藏自治区同内地之间的物资交流和人员往来迅猛增长,格拉段运输能力难以满足未来西藏自治区的发展需求,需提高其线路运输能力。结合既有铁路的运营现状及近、远期预测客货运量,对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方案进行研究,采用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对内燃牵引扩能和电气化改建扩能两大方案进行定性及定量比选论证,推荐采用满足运输需求、提高运输质量、节约运输成本、同时避免远期延长到发线工程对既有线运营造成再次干扰的电化方案。研究可为铁路扩能改造项目确定合理的改造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型编组站扩能改造对既有运输影响大、施工组织难度高。介绍襄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面临的困难,分析该工程的施工组织情况,重点总结扩能改造方案与运输组织方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襄阳北编组站改造前后的运输效率和效益,验证该扩能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兼顾了施工改造与运输生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是煤炭调入较多的省份,其中较大部分需要通过铁路从煤炭主产区运入。在阐述山东省煤炭运输需求特点、经铁路调入煤炭的来源地以及“十四五”煤炭运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分析铁路主要煤炭运输通道能力适应性,剖析铁路煤炭运输通道仍然存在着干线能力利用不均衡、枢纽场站不畅通、支专线建设不协调等问题,提出线路实施扩能改造、技术作业站实施扩能改造、加快支专线建设等铁路煤炭输送通道能力提升对策,从而提升运输能力,畅通枢纽节点,完善集疏运体系,解决山东省煤炭铁路调运问题,有力保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邯长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既有线扩能改造如何实现改造方案与运力需求相匹配,运输组织最优,对既有运输影响最小等需系统研究。通过增二线、双线取直、到发线延长、速度目标值等扩能改造方案研究,提出建设方案;通过增二线平纵断面方案及既有线加固整治、变更设计、设计服务运输等方面阐述系统优化设计及需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研究认为既有线扩能改造应避免既有线大量拆改,二线宜并行既有线建设;运输组织方案需强化点线能力协调配套,提高运输效率,但应避免产能虚浮、浪费;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对运输的影响,关注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可实施性及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王文利 《铁道货运》2010,28(9):27-30
通过对烟台港和烟台站运输能力现状的分析,阐述实现港口装车上量存在港口调车机车牵引能力不足,装载机械、蓝烟线运输能力不足等问题,最后从港口和车站两方面提出加强线路改造、增加装卸机械、优化作业模式、加强运输组织等实现港口装车上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彭磊 《都市快轨交通》2017,30(5):128-133
从广州地铁线网运营现状出发,分析既有运输组织存在的停站时间长、区间运行速度偏低、旅行速度低、折返能力不足等制约运输能力提升的瓶颈与问题。针对现状运营存在的问题,在压缩停站时间方面提出设备响应速度优化、压缩司机安全确认时间、站台客流组织优化等措施;在压缩区间运行时间方面提出提高区间运行速度、降低曲线限速、减少运行图冗余等措施;在提高折返能力方面提出压缩折返车站停站时间、提高道岔侧向通过速度及合理选用折返线配线形式等措施。从理论上分析验证综合运能提升措施的实施效果,经分析得出:客流压力较大的3、5号线车站追踪能力、区间追踪能力及折返能力,采用相应措施优化后可满足正线最小行车密度2 min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列车运行交路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随着市域轨道交通的不断建设和城市格局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其沿线客流将呈现不同的特征,可采用不同的列车开行交路模式以适应变化的客流需求。提出了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从服务水平、线路通过能力、列车运用、车站布置以及客运组织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并给出市域轨道交通线列车开行交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陇海线济南铁路局管内已开通了陇海线调度集中系统指挥行车,面对陇海线电力区段的电力机车和非电力机车混跑,有时出现的电力机车进入到非电力网区段问题,提出调度集中控制下的综合解决方案,确保电力机车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沈阳轨道交通1号线大小交路运行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沈阳轨道交通1号线线路特点和既有客流预测数据,从客运服务优质性、运营成本、行车组织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远期发展等不同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交路形式的特点,提出1号线运营交路采用大小交路运行的模式,并给出实施大小交路运行模式的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州地铁6号线的客运量和满载率情况,从交路匹配、客运需求等角度分别构建了以大交路开行为基础和以小交路开行为基础的列车交路优化方案。经分析得到了折返点位置选取、折返时间、行车间隔、运转周期等两组行车组织参数,为广州地铁6号线的行车组织提出改进建议,为地铁列车的合理开行和车辆配备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分段交路运营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实行分段交路、大小交路,运营管理非常复杂.在阐述2号线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基础上,着重对目前分段交路交叉点车站(广兰路站)的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措施进行论述,最终得到2号线分段交路运营实践的经验总结:交叉点车站的行车组织是分段交路运营的重点.制定完备的正常作业规范和非正常运营下的应急处置预案,是确保两个交...  相似文献   

17.
借鉴上海、伦敦、东京等世界典型大城市在列车提高运能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北京地铁1号线目前的运营状况,剖析了运能紧张的状况并就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保持当前的列车编组和上线运行列车数,在现有固定闭塞信号系统的条件下,分析各种限速条件和增加点式环线( Spot Loop)装置计算速度码的优化组合,应是提高北京地铁1号线运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西安地铁3号线胡家站—石家街站区间盾构下穿陇海铁路及金花隧道工程为例,研究相关的盾构施工安全措施。陇海铁路路基采用注浆加固,线路钢轨采用扣轨加固,盾构下穿陇海铁路施工时密切监测沉降数量。工程施工实测结果表明,由于采取了合理的掘进参数及地表加固措施,盾构安全下穿了陇海铁路及金花隧道。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陇海线郑州至宝鸡段电码化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二线制和四线制电码化的优缺点进行了全面比较。  相似文献   

20.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Y型交路的形式,列举Y型交路方案、交路特点、适用条件及交路方案制定的影响因素。对Y型交路交汇站进行重点分析,通过对交汇站设计要求、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及交汇站常用站型的梳理,提出Y型交路存在相互制约、灵活性差、存在运营风险等问题。结合上海地铁11号线的运营案例,总结上海地铁运营经验提出Y型交路的应用建议,更好地提升Y型交路在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