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某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K3+965—K4+195段深挖路堑所处自然坡体呈现欠稳定状态,边坡开挖基本成型后,出现局部滑塌,裂缝发育等不良现象,坡体有整体滑移的趋势。以该工程实例为背景,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边坡的失稳原因,并且结合各方因素对边坡的治理方案进行了比选论证,最终确定了该路段的加固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个高70 m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岩质边坡坡面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进行计算,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大型振动台试验和地震台站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对比发现三者得到的岩质边坡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十分接近,再将本文得到的加速度放大系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值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高度和坡角对岩质边坡坡面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相对高度的增加,岩质边坡坡面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增大,水平向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垂直向,岩质边坡坡面的加速度放大系数随边坡坡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坡脚对放大系数的影响程度随坡角增大而减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范的加速度放大系数规定值过于保守,尤其是对于垂直方向。研究成果对认识岩质边坡坡面加速度放大系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边坡开挖引起渗流场变化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流作用是土质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因素,渗流使土体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和抗剪强度降低。公路建设中,边坡的开挖必不可少。运用有限元理论,通过渗流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约束条件建立方法的介绍,分析研究边坡开挖对坡体内渗流场的影响。以某公路边坡为例,在降雨条件下对未开挖、上台阶开挖、下台阶开挖三个阶段渗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绘出各阶段边坡内部的水头等值线图和在指定控制性截面上流速的分布曲线,并分析了渗流场改变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边坡支护的方式很多,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折合适的支护方式是关键。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支护形式,其中重点研究了坡率法在边坡中的应用。同时就坡率法中不同的放坡坡率、沿边坡高度方向分级放坡、坡面防护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坡率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所拥有的优点是其他支护结构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5.
从边坡坡面防护工程的概念入手,对坡面防护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范围以及施工原理作了简要分析,随后对坡面防护工程的施工工艺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路基坡面的地表水流沿山坡流动,流速一般不大,它畸边坡坡度及坡面状态有关。缓坡、粗糙或有草木生长时流速小,反之就大。路基坡面的地表水流的破坏作用,表现为对坡面的缦蚀,最初只是冲走细小颗粒并搬运到坡脚或侧沟中,久而久之,则形成纹沟、鸡爪沟、冲沟,进而破坏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因此对路基坡面地面水流的浸蚀应及时进行坡面防护,并修筑排水设备,保证排水畅通。坡面防护应根据边坡的土质、岩性、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坡度与高度、环境保护、水土保护要求等,选用适宜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山区修建公路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高切深挖,往往会形成大量的高切坡,边坡岩体原有应力平衡被打破,为高切坡的失稳创造了地质条件。以两巫公路(巫山及巫溪)K 90+310~K 90+370段煤系高切坡为研究对象,利用赤平极射投影法、有限元ANSYS法对高切坡整体和局部稳定性做出了评价。研究表明,坡体主控结构面对岩质高切坡的整体稳定性起控制作用;煤夹层对岩质高切坡的局部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建议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挂网来加固坡体整体,用锚索-格构梁和劈裂注浆联合法来加固坡体局部。  相似文献   

8.
边坡开挖后,降雨是引起边坡失稳的重要原因。某隧洞口边坡地质复杂,在工程开挖和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发生变化。通过SLIDE软件中的简化BISHOP法、JANBU修正法与SPENCER法等,分析天然状态下、降雨饱和状态下以及优化坡率后的开挖工况稳定性。结果表明:(1)在相同工况下,运用JANBU修正法计算得出的安全系数最小;(2)降雨导致边坡失稳,通过优化坡率,保证安全开挖的同时,减少了开挖的方量。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通青公路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该路段边坡失稳的形态、变形特征以及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和工程活动等主要因素对边坡稳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线路中边坡失稳的形成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开挖使得边坡植被遭破坏,表层岩土体风化严重及降雨入渗导致边坡岩土体浸水软化,其抗剪强度降低或丧失,形成坡面开裂和坡脚剪切破坏,滑面贯通造成边坡失稳的产生。结合工程实际对该处边坡失稳进行了处治设计,提出削坡卸荷+地表地下排水+坡脚支挡防护的综合治理措施,同时采用渗流有限元与普遍极限平衡法相耦合的方法,对通青公路k4+330段边坡不同工况下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处治前边坡在持续降雨情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处治后边坡在边坡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抗剪强度降低的情况下,其安全系数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麦冬草作为一种优良的护坡植物,前人对此研究较少,研究麦冬草在不同龄期的根系固土能力及在坡率不同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可为工程护坡及绿化提供参考。选取不同龄期的麦冬草根系进行直剪实验探究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及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边坡模型模拟麦冬草根系在不同坡率情况下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得出麦冬草根系随龄期的增长,含根土体抗剪强度会逐步提高,土体粘聚力提高较明显,对摩擦角影响不大;在不同坡率情况下,当坡率陡于1∶1.75时,加入麦冬草根系后边坡的安全系数均大于裸土边坡,坡率为1∶0.5时安全系数提高了0.006,相比其他坡率提高最为明显,但随着坡率由陡变缓,坡率达到1∶1.75或更缓时,加入麦冬草根系后安全系数基本无提高。  相似文献   

11.
北方冰冻地区公路建设中如何保持路基边坡稳定,对自然植被遭破坏的边坡如何进行恢复与保护,以防止边坡水毁及减少土壤侵蚀与流失的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公路边坡防护方案,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效果,依托保龙高速公路建设示范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对保龙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生长现状进行选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植被物种的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入不具有强入侵性的外来物种;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局限性,应与工程防护技术相结合;③对于较陡的岩质坡面可考虑在框格梁内设置种植槽,栽植攀援性和垂吊性植物。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区公路建设复杂的地形、地质等不利环境,通过对典型路段的实地考察,并在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对常见边坡的破坏类型和加固处治措施进行了分类,探究了其破坏的原因,提出了加固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BP网络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分析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方法。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各种自然因素,利用BP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计算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安全系数。以黄土地区边坡的工程数据为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用,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济泰高速公路K35 -K36之间两段路堑高边坡治理工程为例 ,介绍预应力锚索 -挂网喷射砼支挡结构在治理危岩、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扩孔锚杆属于岩土工程新技术,具有“延性破坏”特征、提高抗拔力、节约工程造价等优点。公路边坡支护均为永久性支护,普通锚杆受荷后不可避免出现注浆体开裂现象,采用端部承压式扩孔锚杆可有效地解决注浆体开裂及锚筋长期防腐问题。文中介绍扩孔锚杆的力学机理及端部承压式锚杆的施工方法,具体介绍扩孔技术应用于某高速公路边坡支护的工程案例,对扩孔锚杆技术在公路边坡支护推广应用、提高边坡支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浙江是一个多山地区,公路修建必然带来大量的人工边坡,而边坡潜在滑动可能性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会产生威胁。本文对龙丽高速公路裕溪滑坡的整体稳定性的系统监测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可知,边坡虽产生一定的位移,但其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边坡锚杆框架梁防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冯五一 《交通标准化》2009,(21):129-132
锚杆框架梁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边坡加固防护方法,针对岩石极易风化、崩解,边坡易崩塌、滑动的特征,能有效地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且结构布置合理。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锚杆框架梁在深路堑岩石边坡加固中的应用,可为山区新建或改建公路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B标煤系地层采空区的杨梅山 (K16 +930~K17+2 6 0 )路堑高边坡治理工程为例 ,介绍钢筋砼人工挖孔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地梁等支挡结构 ,满铺浆砌片石护面墙、砼空心六菱块植草等坡面防护措施 ,结合排水、减载等多种工程手段综合治理高边坡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高边坡设计从调查、勘探、设计到施工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对于滑坡和高边坡治理,应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确保坡体整体及局部稳定的原则:同时防护工程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及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便于施工的工程措施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