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满足拖船在北方港口冬季冰期的持续作业要求,根据冰期的特殊作业环境,设计研发了带破冰功能的全回转拖船。在分析破冰船特点的基础上,将带破冰功能的全回转拖船设计成勺型艏、斜艏柱、大圆角船艉,使拖船同时具备破冰功能,满足冰期港口内的破冰及拖船拖带顶推作业的要求,为维护港口持续稳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面对溢油回收船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其造价较高,利用率比较低的问题,在常规全回转拖船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发设计了既满足溢油回收功能又满足港口作业需要的全回转船舶。在不影响全回转拖船进行港口作业的情况下,配备围油栏、收油机和消油喷洒装置等设备,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舰船科学技术》2015,(Z1):73-76
拖船作为一种工程船舶,主要对没有动力或不宜使用动力的海上设施进行拖曳作业。拖船作业方式按水域可分为港口拖曳和开放水域拖曳,开放水域拖曳又可分为应急拖曳和正常拖曳。拖船在拖曳时拖钩系统承受很大的作用力,因此拖钩系统结构局部强度是拖船设计公司所关注的,然而,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拖曳系统下方的甲板纵桁在拖曳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力水平,因此对拖船甲板纵桁的合理设计也至关重要。本文对正常拖曳情况下拖船缆柱、缆桩和T型材甲板纵桁进行强度分析,并对响应结构进行结构优化,从而使拖钩系统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带缆桩、导缆器等系泊设备,在船舶处于系泊作业时,会受到很大的集中载荷作用。为保证系泊的安全,中国船级社MSC/Circ.1175通函要求必须对系泊设备的支撑结构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以2200马力全回转拖轮为研究对象,以中国船级社《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2006)为依据,采用MSC.Patran/Nastran有限元软件对该拖轮艏部带缆桩甲板支撑结构作强度校核,其结果可为同类船舶艏部带缆桩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校核结果表明,该船艏部甲板支撑结构满足规范中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波流联合作用下多分枝拖曳线列阵回转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考某海洋地震多分枝拖曳线列阵具体参数和该拖船的海浪响应幅值算子(RAO),结合该船工作时的具体过程,利用大型水动力分析软件Orca Flex建立了多分枝线列阵回转过程时的动力学分析简化模型,实现了对多分枝拖曳线列阵在回转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得到了波流联合作用下,各个拖缆的张力和曲率沿缆长方向的变化规律及各个缆索拖曳点End A和拖曳缆索拖曳尾端End B的张力值在时域上的变化图像。结合计算结果,给出了多分枝拖曳线列阵在回转过程中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大连造船厂设计建造的13600马力远洋救助拖船“北海102”号,是目前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的拖船。该拖船用于执行海难救助,主要是拖救搁浅或失去航行能力的难船,并具有一定的消防、抽水、支援潜水作业的能力;同时,具有拖曳海上钻井平台及其他工程船舶,以及协助钻井平台起抛锚的能力。“北海102”号拖船具有长艏楼、单甲板、双主机双螺旋桨、一套艏侧推器、斜艏柱方艉;可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宁波舟山港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绿色港口建设,宁波舟山港投资建造1艘LNG燃料全回转拖船。分析全回转拖船发动机的可靠性、燃料供应安全性、全回转拖船的活动范围、发动机在拖船大风浪作业载荷下的适应性、目前船舶加注LNG燃料的法规现状等因素,比较双燃料(LNG和柴油)发动机和LNG燃料纯气体发动机在全回转拖船上应用的优缺点,提出港口全回转拖船LNG燃料发动机采用双燃料发动机的建议,并成功应用于宁波舟山港LNG拖船建造中。  相似文献   

8.
张峰  朱克强  蒋凯东  董鹏 《水道港口》2009,30(5):376-380
水下拖曳系统为各种内河航道工程,近海港口工程前期的勘探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当要求对某个目标进行详细探测时,需要拖船进行回转机动操纵,因此拖体运动轨迹准确位置的预报关系到能否完成对目标的探测。文章采用凝集质量法建立水下缆-体系统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程序模拟了不同回转半径、不同拖速回转操纵下的拖船与拖体运动轨迹,分析了回转操纵中影响拖体稳态及拖体深度的参数。同时,计算机程序仿真模拟了一个"8"字形拖曳操纵,仿真算例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计算机程序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Munk矩系数作用下海洋拖曳系统水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洋拖曳系统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参考某海域下的环境参数,应用大型水动力分析软件Orca Flex建立了拖船匀速回转过程中拖曳系统的动态模拟。通过改变不同的Munk矩系数,实现了不同Munk矩作用下拖缆张力和拖体水下形态的实时响应,得到了不同Munk矩系数对张力变化的影响,为拖曳系统中缆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凝集参数法建立缆-体系统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缆-体系统运动响应的通用程序,利用该程序计算了拖船回转时的拖体阵位,阐述了拖船回转操纵中缆-体系统的一般运动规律,并对影响拖体阵位的几个参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潜体拖曳系统的运动进行预判,并能快速且正确地得到船舶拖曳的潜体在水下不同时刻的位置和缆绳形态图,采用改进的集中质量法对拖曳系统进行数学建模,模拟水下拖曳系统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运动形态,并对潜体的回转作业和收放作业进行简化。结果显示:水下拖曳潜体做回转运动时,拖曳潜体系统形成闭合的圆形回路;做收放运动时,拖曳系统随着时间的增加长度逐渐增加,从而完成潜体的收放操作。通过对海上船体拖曳系统运动规律的预测,以及对拖体拖曳系统的直航、回转和收放工况的研究,得到了拖曳系统的缆形的实时分布,以及潜深和拖曳潜体系统最大拉力之间的大小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潜体拖曳系统的运动进行预判,并能快速且正确地得到船舶拖曳的潜体在水下不同时刻的位置和缆绳形态图,采用改进的集中质量法对拖曳系统进行数学建模,模拟水下拖曳系统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运动形态,并对潜体的回转作业和收放作业进行简化。结果显示:水下拖曳潜体做回转运动时,拖曳潜体系统形成闭合的圆形回路;做收放运动时,拖曳系统随着时间的增加长度逐渐增加,从而完成潜体的收放操作。通过对海上船体拖曳系统运动规律的预测,以及对拖体拖曳系统的直航、回转和收放工况的研究,得到了拖曳系统的缆形的实时分布,以及潜深和拖曳潜体系统最大拉力之间的大小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言才 《江苏船舶》1993,10(4):25-27
<正>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港口作业繁忙与船舶大型化,要求港口作业效率提高和加强作业安全性。在这样的形势下,辅助大型船舶在港口靠离码头的全回转推进拖轮已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各港口。目前在我国各港口的全回转推进拖船所用的Z型舵桨装置主要依赖于进口。这里向读者介绍几种常用的进口井式安装Z型舵桨装置,供有关人员作为设计及选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凝集参数法建立缆体系统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缆体系统运动响应的通用程序,利用该程序计算了拖船回转时的拖体阵位,阐述了拖船回转操纵中缆-体系统的一般运动规律.并对影响拖体阵位的几个参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0引言笔者所在港口的到港船舶超大型化已成新常态,尤其是一些总长近400 m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其艏、艉瘦削部分各占较大长度,而平行舯体长度仅占船舶总长的约1/3,同时侧面受风面积巨大(一般超过13 000 m~2),给拖船作业和靠离泊操纵带来较大难度。1问题1.1空载超大型集装箱船艏部带拖船空载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艏部瘦削,舷边外伸较  相似文献   

16.
劳克.  R 宋新新 《机电设备》1990,(3):33-34,16
直翼推进器(VSP),多年来成功地用于要求有高度机动性可靠性操作简便的特种船舶上。典型的例子是所谓直翼桨拖船(Voith-Trecker)—一种现代化的拖船,其推进器和舵在前面,拖曳具在后面以及所谓艏艉同型渡船,在艏艉各装有一个 VSP。在所有这类船上,机动性能总是决定性的因素。这种推进装置另一为人熟悉的特性是低噪声级(水下噪声)。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推进器的使用趋势和由Voith 公司提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朱光华 《造船技术》1995,(11):24-28,36
本文阐述了海洋多用途拖船(包括多用途海洋救险船)的几种实船使用的侧推装置的布置形式和一种新型的艏部推进装置的两种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8.
田瑜 《航海技术》2020,(2):52-54
大船安全靠离泊港口,离不开拖船的良好协作。拖船能否发挥最大效用,主要因素是拖船在大船上带缆点的位置。能使大船发挥最大力矩带缆点的位置在艏、艉两端,而在这2个位置带拖缆,拖船的操纵难度会大幅增加。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安全、切实的操纵方法来化解这个矛盾。"拖船艉顶流系解缆操纵法"的根本原理是寻找平衡点,使拖船安全地处于需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中国沿海港口ZP型、DP型拖船的特殊推进装置——360度全回转推进装置结构特点、回转和推进动力传导方式,及其机械各部分拆解和组装工艺。  相似文献   

20.
全回转螺旋桨推进装置是一种可以在平面内任何方向(360°)产生推力的全方位推进装置,目前广泛使用于拖轮及各种多功能工程船,全回转螺旋桨的安装较普通机桨推进式船舶更为复杂和困难,文章主要介绍了已建造完成的45m多用途拖船全回转桨机的安装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