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基点基线法计算最短径路里程的车流去向查询算法:全面分析货运列车的行走规律,利用图论中基点基线的概念,将全国货运路网图按照点、线相关的编码规则划分,以适应Dijkstra算法基本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等代价Dijkstra算法搜索最短里程径路计算的数学模型.将查找车流径路问题转化为寻求发站、车流径路和到站之间的最短径路问题,实现车流去向查询.  相似文献   

2.
对集装箱运输径路的选择和管理,是集装箱运输管理的一项技术问题之一.以往是依靠经验选择,因此效率低,决策慢.用计算机解决此问题是最佳方法.针对铁路集装箱运输径路辅助决策系统的构成图、车流径路方案及其算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车流径路与编组计划综合优化的网络方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铁路车流径路与列车编且计划是紧密相关的,为了协调这种相关性,抓住“车流径路由沿途编组去向的径路组合而成”这一重要特征,从安排编组去向的径路出发,正确描述了二者的关系,给出铁路车流径路与列车编组计划综合优化的网络方法,在提高求解质量和效率方面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铁路货运最短车流径路是发到站的最短里程,选取该径路可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最短车流径路算法虽然较为成熟,但将算法应用到复杂的铁路货运网络仍是研究热点.以现有"2020全国铁路货运营业站示意图"为基本路网结构,建立里程信息表,利用Dijkstra算法实现铁路货运节点站间最短车流径路、非节点站间最短车流径路、支线上尽...  相似文献   

5.
孙晚华  张永臣 《铁道学报》1999,21(5):106-108
给出了CN模型(立交网络模型)的定义,并以DBFS算法为基础建立了求解CN模型最短径路的算法。本文着重分析了它在铁路车流径路问题中的应用,CN模型具有广泛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最短径路、合并径路、适度分流径路三种径路形式研究铁路OD分配问题。通过巧妙地构造合并径路邻域系,设计优化合并径路分配方案的模拟退火算法,解决铁路OD分配的核心问题。进而在合并径路分配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贪婪算法增加分流径路获得适度分流径路分配方案,以解决能力相对紧张的铁路运输网络的OD分配问题。大规模铁路OD分配实例计算表明,这些优化方法具有良好的优化质量和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7.
准确的车流径路预测是编制高质量日班计划的前提条件。利用运输信息集成平台提供的海量车流运行轨迹历史数据,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铁路车流运行径路动态预测方法;通过对长期和近短期车流运行轨迹历史数据的统计,生成车流径路选择偏好参数表,可反映路网中多种复杂因素对于车流径路选择的影响;基于车流径路选择偏好参数,结合车辆实时位置跟踪信息,动态预测车流运行径路;搭建大数据应用环境,完成车流径路预测程序的开发与部署,采用命中率和准确率2项指标评价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预测结果准确率较高,具有较为满意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复杂铁路网络结构的优化处理方法及其在计算机内的存储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网上车流径路计算的数学模型,解决了指定站到路网各站车流径路和组号划分算法及其存储方法的问题,为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的计算机编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路网车流径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车流径路选择理论为基础,分析现有车流的径路及路网车流平行径路的选择,利用车流径路优化数学模型,通过合理的车流径路选择和编组站的合理分工,使得运输费用最小,运能最大,并提出了快捷性、均衡度、最大化等因素对平行车流径路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铁路车流推算及监测手段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相对滞后,货物运到期限保障率较低,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货运市场环境。为提升货运作业和车流状态的准确把握与推算能力,提高日班计划、阶段计划一体化编制水平,在阐述铁路车流推算及监测系统目标的基础上,从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3个方面进行总体架构设计,分析铁路车流推算及监测系统功能,即:车流推算、车流监测、流程管控、车流预警分析识别、数据统计分析等,以提升运输生产精准化和调度精细化水平,实现铁路车流推算及监测手段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运营初期运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运营初期运量由转移运量和诱增运量构成。本文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为例进行分析,以便对高速铁路运营初期运量结构有初步认识和理解。研究结论: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投入运营,必然打破原有运输系统平衡,使高速铁路产生转移和诱增运量。随着高速铁路运营趋于成熟和时间的推移,运输系统中各种运输方式将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衡,高速铁路的转移和诱增运量将会逐渐消失,随之而来只有在新的系统平衡基础上与其它运输方式共存发展的趋势运量。  相似文献   

12.
铁路行包运输径路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铁路行包运输网络和运输组织的特征,遵循长短途分工、始发直达、区域中转等铁路行包运输组织基本原则,以营业站和列车运行模式对铁路行包运输网络进行描述;综合考虑运输成本、时间、能力和现场作业等方面因素,给出铁路行包运输径路的基本形式和选择策略,并设计基于选择策略的铁路行包运输径路搜索算法,实现对装车站以及中转站列车的合理选取,有效减少选用列车的数量,提高搜索的效率和有效性。通过限定最大搜索次数对铁路行包运输径路算法的搜索深度进行有效控制;搜索广度主要由可选用的列车数决定。该算法可以完成给定装车站到所有营业站的径路计算,应用于中铁快运公司1 000多个行包营业站、1 600多列列车的大规模铁路行包运输网络的运输径路计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新型组合模型在铁路客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客运量是用来测算交通运输业所承担的工作量,反映了运输业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数量指标,准确的客运量预测直接影响到铁路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及铁路交通组织安排。根据客流量数据的特点,提出新的组合预测方法,构建线性时间序列灰色GM(1,1)模型和考虑客流量影响因素的非线性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结合新建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项目及调查数据进行客流量的预测研究,并将组合模型预测结果和单一模型相比,得出新型线性和非线性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客流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杨欣  龚志强 《铁道货运》2007,(11):16-17,23
通过对韶关钢铁集团公司物流运作情况的分析,以及各种运输方式优劣性的比较,考虑到铁路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和韶钢产量不断增加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增加铁路运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以来客运量严重不足,调查分析发现,主要是1号线各站点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存在问题。调查分析了二道桥地铁站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发展“集约型”城市和交通一体化的理论,对地铁与道路公交、私家车、出租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接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打造立体交通接驳方案,以期通过优化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模式提高地铁的客运量。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尚培培 《铁道建筑》2022,(2):158-162
随着朔黄铁路运量的逐年攀升,下行线谭家庄线路所—肃宁北站区间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进行扩能改造.本文基于既有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改建王佐下联线、改建朔黄铁路下行线两种线路走向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采用改建王佐下联线方案,并对该方案控制性工程特大桥上跨京九铁路、肃宁上联线的4种桥型方案进行了比选,选定采用主...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遗传算法的高速铁路行车调整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速铁路采用“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的运输模式,其行车调度具有高实时性和整体性两大特点。以列车计划运行图为优化目标,给出运行图之间的距离定义,建立列车运行调整数学模型,给出列车的发车时刻、股道数量、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分、追踪运行间隔时间、维修天窗时间5个约束条件表达式。按照遗传算法的原理,采用罚函数的方法对数学模型中的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并建立适应度函数,采用整数编码方法对个体进行编码,并定义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基于遗传算法的调整算法流程开发列车运行调度仿真子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可大大减轻调度人员的工作量,彻底摒弃了在计算机上手工拖动运行线确定列车运行时刻的调整方式,提高了列车运行调整的科学性。该模型已应用在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仿真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无缝换乘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无缝换乘的运营特点,充分考虑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的主要因素(包括出行时间和换乘次数),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特有属性,构造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广义费用函数,并分析乘客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路径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基于随机用户平衡原则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问题的数学优化模型,在模型的求解中,分析目前常用的有效路径搜索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以得出符合现实的有效路径集合,并给出求解配流模型的连续平均算法。最后通过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运输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公转铁"运量持续增加,我国铁矿石运输发展对铁路货运增量具有重要意义.阐述我国铁矿石市场产需运现状,分析铁矿石铁路运输情况,针对当前铁路铁矿石运输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铁路铁矿石运输发展对策措施,即:加强港口后方通道衔接,提高海铁联运比重;推进企业专用线建设,强化铁路"门到门"服务;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