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重庆公交     
正服务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重庆"小巷公交"发车了!6月18日,重庆首批2条"小巷公交"试点线路3200路、3208路开行。▲票价2元纳入主城公交1小时免费优惠换乘3200路:线路配置车辆5部,运行大坪新世纪至企业天地,全程6.45公里,运行30分钟,班次间隔6-15分钟。开收班时间7:00—20:00。沿途停靠站点:顺向:大坪新  相似文献   

2.
少英  泽贵 《广东交通》2007,(5):33-33
从9月28日起,广州市第二批12条票价为1元的小公交线路开通,线路覆盖了萝岗九龙镇和科学城区域、海珠大塘、天河员村、白云新市新街和夏茅、黄埔沙步等城中村区域,多数线路发车间隔不超过10分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现有公交调度方法中大间隔发车、局部收敛与时间不协调等问题,以最大同时到站次数和最大同时到站车辆数量为优化目标,以末车定时、站点允许排队长度、服务质量、线路服务时间跨度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公交时刻优化方法,设计了基于网络选点规则和网络同步规则的求解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当公交网络中存在2条线路与2个站点且发车时间在30min内时,应用提出的方法,在2个站点共产生3次同步,线路1的发车时刻分别为第5、15、20、30min,线路2的发车时刻分别为第0、10、30min;与现有方法相比,同步次数减少1次,发车时刻完全分布于规定时间内,消除了剩余时间,获得了非均匀化的发车间隔,体现了同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信息直通     
北京地铁明年再缩小行车间隔2010年北京地铁全线网将进一步缩小行车间隔,其中5号线的发车最小间隔将从目前的2分50秒缩短到2分钟,地铁全线网日均客运量将达到500万人次以上,占公共交通总量的30%。这是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董事长谢正光日前参加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层论坛和企业领导人北京峰会时透露的。他同时透露,到2010年,一条线路两次出现5分钟以上延误事故的间隔,将控制在该线上运行列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交通》2013,(11):56-56
9月28日.我司“三坊七巷-马尾船政”旅游观光线路正式开通,起讫站点为三坊七巷-罗星塔公同,沿途停靠白马河、台江步行街、金融街万达广场、马尾造船厂等12个站点。全程约90分钟,票价为10元,往返票同时购买可享受优惠价15元。三坊七巷发车时间为9时和14时,罗星塔公园发车时间为11时30分和16时30分。  相似文献   

6.
天津公交     
通勤快车首日运营:平均满载率达到六成,提速30% 8月29日,集团11条通勤快车线路正式启动运营.据集团运营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从整体情况看,在早高峰时段,11条通勤快车线路累计发车36班次,计划执行率达到100%.发车时间均集中在6:30至8:00时段,车辆平均满载率近六成.车辆通行时间较同方向普通线路平均运时均有10分钟到40分钟不等的减少,平均速度提升约30%.所有通勤快车线路均为空调公交车,票价与常规公交线路相同.  相似文献   

7.
5月9日,济南公交面向社会发放《济南公交便民服务手册》,公开发布20条郊区线路出行时刻表,承诺到站时间前后误差不超过1分钟。这标志着。济南公交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推出了“定点发车、准时到站”的“守时公交”服务举措。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2008,(7):19-19
首都机场轨道客运专线于7月上旬开通试运行,发车间隔为10分钟,拟采用单一票价。7月2日,机场线的票制票价召开听证会,听证内容为采用单一票制,票价每人次25元或30元。  相似文献   

9.
<正>9月20日,京津城际延伸线高铁列车正式开通运行,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高铁站迎来各方旅客,标志着天津市区、于家堡、北京实现高铁对接。据了解,天津市区至于家堡间每天安排6.5对动车组列车,实现公交化运行。其中,天津市区发往于家堡方向最长发车间隔1小时40分钟,最短间隔仅23分钟;于家堡去往天津市区方向最短间隔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公交发车间隔模型忽略了智能调度对公交运营的影响问题,提出了车联网环境下的发车间隔设计方法.在考虑发车间隔、发车次数、车辆满载率约束条件下,对城市常规公交发车间隔进行了研究.在综合考虑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以乘客候车时间、乘客舒适度以及公交公司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公交发车调度时刻表优化模型.最后以大连市公交101线路为例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求解,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铁从4月21日起,1号线早高峰(6:30~9:00)发车间隔由2分30秒缩短为2分15秒,晚高峰(17:30~19:00)列车运行间隔2分30秒保持不变;2号线内环早高峰和外环晚高峰发车间隔由2  相似文献   

12.
正从2017年11月20日起,总公司结合机动车常态化限行后公交客流可能增加的实际情况,科学调整运力,采取四项措施加密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全力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第一,通过科学合理安排运营班次,进一步加密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满足市民上下班期间集中出行需求。第二,根据线路客流,每日早晚高峰时段将采用灵活调度,通过增加区间车、大站快车等措施,加快客流疏散。第三,根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公交企业运营管理,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公交线路发车间隔优化方法。通过对公交线路发车间隔进行优化,平衡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成本。以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及乘客等车时间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加权求和设定目标函数;考虑乘客舒适度、公交线路车辆满载率以及政府部门规定的最大最小发车间隔等因素,针对客流的高峰和平峰时段,建立相关约束条件;以郑州市60号公交线路为例,利用遗传算法对发车间隔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各时段的公交发车间隔,并将优化前成本与优化后成本进行比较,有效降低18%~26%的线路总成本。  相似文献   

14.
公交线路的发车间隔是评价其运营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公交企业的效益亦有显著影响,对发车间隔的优化是公交运营调度的关键技术之一.综合乘客满意度和运营企业效益两方面博弈的考虑,在分析影响发车间隔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控制权重系数,调节双方利益在整个线路运营中的不同权值,建立了一个总成本费用最小的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通过上海某条公交线路的案例分析显示,采用该模型优化后的发车间隔,乘客和公交企业总费用可以较现状减少14.5%,优化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公交车调度的优化问题.以总收益最大为目标,以满载率和最大发车间隔为约束建立了优化模型,用计算机枚举的方法进行求解,给出了线路的发车间隔、评价指标及发车时刻表.既考虑了乘客等车的社会成本又兼顾了公交公司的利益.方法易于操作,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继与珠海、佛山、江门等城市开通跨市公交后,2018年12月28日,中山跨市公交再添新线路,首条中山-广州跨市公交线路——中980路线正式开通。中980路线全程30.5公里,途经福源路、金三大道、省道S111、珠江大道、凤凰大道、市南大道共22个站点,道路条件良好,全程65分钟。中山发出的最早班车是6:30,广州发出的最晚班车是19:30,发车间隔为15~20分钟/班。实行无人售票分段计价,全程票价4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客流分布的快速公交车弹性发车间隔优化,在以往文献和IC卡刷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算各个公交站点到站客流分布.同时考虑不同车型最大载客量对发车间隔的影响,以乘客在站等待时间最小和公交公司运营成本最小建立公交车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以大连市快速公交为研究对象,利用NSGA-Ⅱ算法对研究时段内的上下行两个方向的发车计划进行优化,并取解集中值与实际发车计划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优化后上行方向的发车计划可在运营成本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乘客的在站等待时间;下行方向则在保持乘客等待时间有9.4%小幅上升的情况下,节约33%的运营成本.可见优化模型可以有效地安排线路上下行两种车型的联合发车计划,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基于铁路列车到达时变性的区域轨道交通运能匹配优化方法,通过调整地铁首班车发车时间以及发车时间间隔的大小,通过最小化铁路换乘地铁和地铁内部换乘的总换乘等待时间为优化目标,提出区域轨道交通网络运能匹配优化方法。以成都市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为例,计算最优的首班车发车时刻和每条地铁线路的发车间隔,优化后路网的总换乘等待时间减少了17 002 577.37s,人均换乘等待时间减少了6.55%,铁路换乘地铁的乘客平均换乘等待时间减少了8.92%, 77.08%的乘客换乘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9.
发车间隔综合优化模型包含发车间隔优化模型与发车间隔平滑过渡模型。基于平均客流量的发车间隔优化目标为公交客运能力满足最大客流需求,基于最大断面客流量的发车间隔优化目标为保证乘客利益的同时使公交公司的成本达到最小,分别构建基于平均客流量和基于最大断面客流量的发车间隔优化模型;构建发车间隔平滑模型,求解平滑发车间隔,编制公共交通发车时刻表。模型利用整数规划进行求解,并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机场客运接驳专线在营运过程中因固定发车间隔及营运车型与需求不匹配造成的成本较高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满足乘客需求的前提下,以线路营运者成本和使用者成本之和最低为目标,构建营运车辆容量和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厦门机场客运接驳专线的应用实例证明,所建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因固定发车间隔以及营运车型与需求不匹配带来的高成本问题。从提高机场客运接驳交通的营运效益出发,对机场专线客运企业提出其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