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卵石层以及卵石层与风化花岗岩交界层中,沉井容易遇到大漂石搁置刃脚,从而出现下沉困难和偏斜问题。针对此问题,采取水下钻孔松动爆破技术及潜水员水下处理,清除刃脚底部漂石(最大颗粒漂石直径达到1.4m),从而使沉井下沉并有效控制纠偏,确保沉井均匀下沉至设计标高。  相似文献   

2.
由于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支撑在分布不均匀的卵砾石层上,给沉井是否能够顺利下沉至设计标高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沉井不排水下沉后期下沉困难,开启了沉井井壁预先埋设的空气幕,助沉作用效果明显,主要介绍该沉井砂套结合空气幕助沉措施的设计、应用及作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3.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桥北锚碇采用重力式沉井基础。锚碇区地质土层松软,地基承载力差,为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沉井拼装及接高浇筑要求,避免沉井下沉初期出现突沉现象,采用吹填砂施工、砂桩挤密加固、换填砂垫层及铺设素混凝土垫块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通过多种地基处理工艺相结合,至钢壳沉井隔舱混凝土浇筑完成,沉井累计均匀下沉101mm,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和施工需要。  相似文献   

4.
《公路》1986,(8)
沙洋汉江公路大桥在湖北省沙洋镇跨越汉江,汉江于桥位处分左右两个主航道,江心有一沙洲。主桥有7个沉井基础,14号沉井位于汉口岸的主航道内,18号沉井位于沙洋岸的主航道内,由于主航道内水位较深(一般为5~9米),故主航道内的14号、18号两沉井均采用钢壳浮运沉井。现仅将14号浮运沉井的设计与施工简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清江河大桥6#墩水中基础施工中,因河床为砂卵石且覆盖层较厚,为了能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水中基础施工,对钢围堰、钢板桩围堰、砼沉井围堰及明挖强排等基础施工方法进行工期、质量、安全综合分析并结合项目基础地质特点,提出采用帷幕法作为基础开挖的止水措施;同时为确保帷幕孔在砂卵石地层不塌孔,采用PVC管作为套管,通过打孔钻机沉入已完成的孔中,并在PVC套管四周均匀布置眼孔满足压浆需要。文中以该桥为例,对帷幕法在砂卵石地层基础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沉井以其整体性强、结构稳定性好、适用土质范围广等特点,对于一些较大埋深的泵井构筑物,是一种较常用的施工方法。通过遂宁某污水厂进水泵房工程沉井施工实例,详细阐述了在砂、卵石地质条件下,通过分析地质、水文特点,选用沉井排水下沉与不排水下沉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顺利完成该项目建设的整个施工流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沙洋桥桥型设计沙洋汉江公路大桥,位于湖北省沙洋,汉口至宜昌公路由此跨汉江,桥梁全长1818.5米,主桥为八跨一联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见图1),跨度为63m 6×111m 63m。南岸引桥为22孔,北岸引桥为12孔、跨径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分别按4跨或6跨一联,作成桥面连续。下部构造为钢筋混凝土空心墩,空心沉井基础。主墩上设有两个2,000t盆式橡胶支座。设计荷载汽车-20,挂车-100。桥面行车道宽9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全宽12.5  相似文献   

8.
由于设计或施工上的原因,桥梁基础,尤其是深水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足,需要采取加固措施,采用水泥稳定卵石层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办法。赛岐大桥是104国道跨越赛江的一座大型桥梁,由于位于近海河段,不但潮差大(最大潮差7.02m),而且水深达26m,7#沉井位于赛江主河道偏福州侧,该墩位在设计钻探时,由于钻探孔数不足,资料反映不全,同时,在设计时对沉井基底的岩面不平整性估计不足,所以在施工时,当沉井下沉至-23.67m标高时,沉井刃脚靠下游偏赛岐侧遇到突出的岩面而受阻,其余部分尚座落在卵石层上,经潜水员检查,接触岩石部分只占沉井周边的1/4。此…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地层沉井法施工注浆堵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城陵矶长江穿越隧道南岸竖井第四纪地层沉井施工过程中,在遇到砾砂、卵石层地层时下沉困难而无法达到基岩层,提前封底采取沉井底部注浆堵水进行土体改良加固,形成注浆止水帷幕,保证竖井向下安全开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四桥北锚碇基础采用69×58m矩形沉井,沉井顶面高程+4.30,刃脚高程-48.50m,置于密实圆砾石层,下沉深度为52.8m。为使沉井顺利下沉到位,同时减少对长江大堤的不利影响,沉井前期采用深井降水和泥浆泵吸泥的排水下沉方案,后期采用空气吸泥机吸泥的不排水下沉方案。为了不破坏沉井底部圆砾石层,最后启用空气幕助沉措施,使沉井沉至设计位置。  相似文献   

11.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尺寸为69.0 m×58.0 m×52.8 m,置于密实卵砾石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沉井共分11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其余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采用打设砂桩和换填砂土复合地基加固法加固地基.在加固地基上现场拼装钢壳沉井节段,浇注第1节沉井混凝土.11节沉井分4次接高下沉,首次下沉采取水力吸泥机取土、降排水下沉,其余3次下沉采取空气吸泥机取土、不排水下沉.沉井下沉就位后按照4个分区的顺序逐区进行封底混凝土施工.施工监测表明,沉井下沉姿态、偏差均控制在规范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12.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中塔沉井冲刷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为(215+2×800+275)m的三塔双层钢桁梁悬索桥,中塔采用沉井基础,沉井顶平面尺寸为66.0m×55.0m,总高68.0m。为了解沉井定位着床期间河床的局部冲刷情况,通过封闭水槽试验研究沉井定位着床期间的河床局部冲刷深度及冲刷形态。结果表明,河床局部冲刷非常严重,沉井下沉时会产生倾斜扭转。为确保沉井平稳安全着床,采用抛填防护层的方法对沉井周围20m范围内的河床进行预防护施工,防护层包括反滤层(厚0.8m,采用级配砂)和护面层(厚2.2m,采用粒径为5cm的碎石)。预防护施工后,经现场检测可知,着床后沉井中心偏差11cm,平面扭转0.21°,均小于允许值,沉井几何姿态控制良好。说明河床预防护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局部冲刷,保证了沉井着床精度。  相似文献   

13.
以某沿海大型污水处理构筑物沉井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沉井初沉前不同预制高度(第一节)条件下的基底压力、地基承载力及不同刃脚下沉深度的阻力,对沉井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测;提出了基于基底压力、修正地基承载力分别与砂垫层厚度的曲线及交点进行沉井预制前临时基础铺设砂垫层厚度优化,基于地层界面处刃脚下取土和刃脚下留土两种取土方法的下沉系数与合理区间[1.05, 1.25]的关系进行沉井实施方案优化的方法。以计算结果和变化规律为基础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与现场实际基本一致;对实施方案进行合理优化,确保了沉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陈继发 《中外公路》2005,25(4):149-151
桥梁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难成孔的砂卵石地层,由于受冲洗液的冲刷和钻具回转振动及撞击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掉块、坍塌、跨孔等不良现象。该文详细介绍了衡大高速公路金堂湘江特大桥厚层砂卵石地层桩基采用回转钻进、冲击钻进及人工开挖3种不同施工方式的成孔成桩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原创型根式基础关键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式基础是一种创新型基础形式,是在沉井井壁预留顶推孔,待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将预制好的根键顶入土中,在保证根键与沉井固结后形成的一种仿生基础.主要介绍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根式基础关键施工环节的施工工艺,包括轻型根式沉井下沉方法、根键的顶推成套装置、根键顶推的工艺、根键顶推过程的止水等.  相似文献   

16.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施工中,沉井不排水下沉终沉阶段采用空气幕辅助下沉.该沉井采用3次接高、3次下沉的工艺,在第2节沉井接高时,在其井壁外侧布置竖向风管、水平风管和气龛,并在后续沉井接高中将竖向风管相应接长.终沉阶段向风管内通人压缩气体,气体从气龛孔喷出后使井壁与土壤之间的侧摩阻力减小,从而达到促使沉井快速下沉的目的.沉井下沉中应用空气幕对加快沉井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方面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因其机动灵活、施工效率高、输出扭力大及智能性高等特点,旋挖钻在桩基施工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旋挖钻在国内大范围应用时间尚不长,较多施工技术、工艺标准尚需总结研究。襄阳汉江五桥桥位覆盖较厚砂卵石层,特别是其洲上引桥地表、河床覆盖有10~15m的松散细砂层,成孔难度大,旋挖钻在此类地层施工尚无成熟技术资料可参考。本文基于襄阳汉江五桥洲上引桥松散砂卵石中旋挖钻施工,总结提炼一套旋挖钻在该类地层施工关键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基础沉井施工中,通过有效的科学研究及现场落实,利用换填层换填形状及工艺的改进,提高了换填基础的整体强度;利用合理的钢壳拼装顺序保证了大体积沉井的现场制作精度;利用降排水下沉、不排水下沉的有效组合保证了沉井的快速下沉;利用下沉定位、纠偏技术和监控技术解决了下沉过程中的精度问题;利用空气幕助沉工艺解决了终沉阶段下沉困难的问题;利用首次对分区隔墙封底技术保证了沉井基础的顺利封底;利用分组施工技术解决了填芯施工进度慢的问题;现将这些经验总结出来,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北锚碇新型沉井基础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主桥为三塔四跨悬索桥。该桥北锚碇基础经多方案比选采用多圆孔环形截面新型沉井结构。沉井中间大圆孔内设置十字形隔墙,圆环内沿圆周均布有小直径井孔。沉井总高43 m,共分8节,第1节为钢壳混凝土沉井,第2~8节均为钢筋混凝土沉井。北锚碇施工中采用不排水下沉、井壁增加空气幕等措施减小施工难度及风险。采用软件FLAC3D对沉井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评估施工安全性能、施工引起的环境效应及运营加载后锚碇基础的变形等。计算结果表明,沉井分节下沉施工过程中其结构、地面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可有效避免对周围建筑物和长江大堤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15,(6)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锚碇基础为世界最大规模的陆地桥梁沉井,沉井濒临长江大堤,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沉井基础底部支撑在层厚很薄的圆砾石层上。沉井下况后期,须穿过较厚的密实砂层,地基承载力较大,最终沉井支撑在密实的圆砾石层,仅靠自重下沉困难,施工存在诸多技术难题,通过总结北锚碇沉井施工关键技术,以期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