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工业化国家近年来在激光和光学技术研发上的飞速进步有效地推动了国际市场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也一直呈现着高速增长的趋势。中国激光业正以每年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15%的速度前进.行业经济总量已经从2002年的28.62亿增长到2006年的55亿人民币(数据来源Asia Consulting Alliance)。  相似文献   

2.
速度与效益.一直都是中国制定经社发展规划中的焦点问题。实际增长速度超过计划增长目标,更是近几个“五年规划”的普遍规律:中国“九五”计划确定GDP增速为8%,实际增长为8.6%;  相似文献   

3.
赵欢 《时代汽车》2014,(7):52-53
今年6月份,沃尔沃汽车集团向中国消费者交付了7,583辆各款车型,同比增幅高达30.8%,而上半年期间的累计在华零售销量为38,555辆,去年同期28,702辆,同比大幅攀升34.3%。中国已经是沃尔沃全球范围内最稳定的也是所占份额最大的市场。其实,2013财年,沃尔沃集团实现1222.45亿瑞典克朗的营业收入(约合人民币1136.88亿元),在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方面均取得大幅增长,同时扭亏盈利,其销量增长主要就是受到中国市场的拉动(中国市场销量从4.2万辆增长到6.1万辆,实现了45.6%的高速增长,对沃尔沃的销量贡献率从2012年的10%增长到2013年的14%),市场占有率除中国和欧洲市场外,其它市场都有下滑。  相似文献   

4.
2006年,中国GDP达到20.94万亿元。实现了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2003年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2006年10.7%。专家们认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基础比较雄厚,居民消费和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都有很强的拉动力。因此,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会有所回落。可能会降到10%以下,但还是会在高位运行,预计GDP增长率为9.8%。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GDP达到20.94万亿元,实现了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2003年为10.0%,2004年为10.1%, 2005年为1O.4%,2006年10.7%。专家们认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基础比较雄厚,居民消费和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都有很强的拉动力。因此,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会有所回落,可能会降到10%以下,但还是会在高位运行,预计GDP增长率为9.8%。  相似文献   

6.
胡乃武 《经济导报》2010,(25):13-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保持了30年的快速增长。在未来二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有多大.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下面我从八个方面分析一下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2003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呈现出喜人的产销两旺、利润大幅增长的欣欣向荣局面。2003年,全国汽车生产量达到444.37万辆,同比增长35.20%;全国汽车销售量达到创纪录的439.08万辆,同比增长34.21%。中国汽车工业已连续两年实现30%的高速增长,增长的时间之长和速  相似文献   

8.
马欣  MAX 《汽车导购》2010,(7):44-49
奥迪在中国的成功,我们大可不必花费太多的形容词汇,销售自然能够充分说明问题。2010年的前4个月,奥迪总共在中国销售了70234辆汽车,同比增长了72%。  相似文献   

9.
罗锦陵 《轿车情报》2007,(11):17-17
从2002年SUV作为一类车型单独由销售统计以来,到2006年其国内销售量从49352辆迅速攀升到228695辆。增长了4.64倍。而同期轿车销量则增长了3.30倍。MPV增长了3.43倍。如果从进口车的角度来看,2002年SUV进口了32179辆,到了2006年则高达86247辆,增长了2.68倍。但同期轿车与小客车却只增长了1.59倍和1.64倍。今年1-9月份国内SUV销量同比又增长了56.3%。  相似文献   

10.
沈楠 《汽车与安全》2009,(12):51-51
记者目前从宝马集团获悉。2009年前十个月,宝马集团在中国大陆继续强劲增长.共向客户交付71,952辆(2008年同期:52,622辆)BMW和MINI品牌汽车.同比增长36.7%。其中,BMW品牌增长37.1%.达68,610辆(2008年同期:50,030辆)。  相似文献   

11.
《汽车情报》2007,(10):32-33
据悉,沃尔沃卡车公司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增长较快。全球范围内增长了8.5%,而欧洲市场增长了12%。其中三月份,增长了7%。不过,在美国市场上,比2006年同期下降了5.1%。沃尔沃公司方面,希望这种情况能够有所改善,因为他们已经在美国市场上推出了他们最新款的S80,C30和XC70。第一季度增长较快的两个市场是俄罗斯和中国,分别为138%和60%。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份,国内生产汽车近74万辆,与2004年相比基本上没有增长,增长率仅为0.96%;销量为68.5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6.94%。其中轿车产量为30万辆,同比下降7.96%;销量为28万辆,同比下降15.89%。2004年中国轿车市场低迷,曾有业内人士和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市场形势会变好,产销增幅至少会升高3~5个百分点;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作出了同样的预测。然而,前两个月的产销形势让业界深感迷惑:2005年后几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走势将会如何,私人购车的时机、价位、品牌到底该怎样选择,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自主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机遇 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有三个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增长,这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最大机遇。过去十年,汽车市场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的步伐,产销跃居全球第一,2010年是1830万辆。从全球经济发展和国内经济发展来看,特别是乘用车在全社会普及.中国汽车产业还会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这段期间,我们测算中国汽车的增长速度相当于GDP增长速度的1.5倍。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其间经历了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到台商大陆投资和贸易并举,从小额投资到大规模投资,从小额贸易到大规模贸易的过程。近30年来,两岸经贸交流从无到有飞速发展,1979年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而到2007年,两岸贸易额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年均增长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28—30日.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狮跑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C—NCAP的3项碰撞测试。狮跑是2007年在中国上市的一款SUV车型.  相似文献   

16.
《汽车情报》2008,(10):45
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传感器市场的快速上升,来自中国电子元件协会的统计数据,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04年的18.59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9,3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6%。预计2007年将增长27.2%,达到37.08亿美元。增长主要来自于工业电子设备、汽车电子、通信电子、消费电子和专用电子设备等,其中前两者是电子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也是传感器应用最多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倡导绿色,追求环保的世界里,自行车无疑充当着现代工业化的绿色使者。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更高的要求,我们自行车制造业也应该跟上这一需要,重新定位自行车品质的概念,从生产到产品追求高质量无污染的理念,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2005年我自行车出口概况 2005年1-12月,我国向世界上18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自行车整车5358万辆,同比增长3.5%;金额17.5  相似文献   

18.
日前.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获悉,在天津滨海新区已连续成功举办3届,并在行业引起广泛好评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定于2008年11月8—9日在天津滨海新区拉开帷幕,这也是汽车行业主要机构共同举办“中国汽车工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的核心版块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现状 2004年国内摩擦材料产量为19.4万吨,其中盘式刹车片和鼓式刹车片占85%以上,产量为16.5万吨.比2003年增长 22.5%。刹车片行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及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底,刹车片生产企业达2千多家,有几千个品牌,工业总产值43.5亿元。比2004年增长31. 3%;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18.7%; 销售收入40.5亿元,增长30.6%;税金总额22.1亿元,增长23.7%;利润总额2.4 亿元.增长17.3%。其中比较知名的国外品牌公司有泰明顿(TMD)、辉门(菲罗多)、霍尼威尔、TRW LUCAS(天合卢卡斯)、博世等,曙光虽然刚刚进入中国建厂,但在全球主机市场是著名品牌。本土的大公司主要是金麒麟、杭摩、信义等。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16—19日,AMR;IL京国际汽保展览会在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从此次参展商和观众的数据中,我们看出中国汽保行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展会较2010年增长超过30%。展览面积突破7.5万m。,来1~1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15家参展企业携万余种国内外知名汽保产品亮相,包括中国在内的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万人次的专业观众参观了本届展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