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在某轻型卡车离合操纵系统中一种新型离合助力器的结构、原理、优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离合操纵系统进行分析,对离合总泵、分泵进行了重新匹配,对离合踏板的结果进行了优化设计,在减小离合踏板操纵力的同时,消除了离合操纵系统的噪音,提高了离合系统的操作舒适性,达到了系统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汽车离合系统是实现汽车平稳起步、平顺换档的装置,需要具有合适的储备能力、结合平顺柔和、分离迅速彻底、散热能力强、操作轻便等特点。本文重点讲述了离合器总成的结构原理及匹配设计、离合操纵机构常用的三种结构形式及匹配设计、管路布置的要点与设计规范。以江淮一种轻型汽油卡车为实例,详细讲解了离合器总成的选型、设计参数的匹配过程。在离合器总成设计过程完成后,通过选择一种离合操纵系统对离合踏板力、踏板分离结合行程进行理论校核计算,确认了此离合操纵系统中离合总泵、分泵、踏板、变速器杠杆比的具体参数与结构形式;应用平台化设计,确定了离合总泵、分泵等关键零部件的选型,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工程实践中发现,在大扭矩柴油发动机车型上液压缸容积损失对离合踏板操纵行程影响较大。文中通过介绍汽车离合系统液压缸容积损失特性,对比离合系统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差别,具体阐述了液压缸容积损失对汽车离合系统操纵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角度,阐述了离合液压助力操纵系统回位时的随动过程,分析了随动性能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液压管路最小内径、中心弹簧回位助力特性对踏板回弹力有显著影响。针对ZP11 EU右驾车型开发时,离合操纵系统出现的故障案例,利用操纵系统特性数据研究优化,提高踏板回弹力来改善离合操纵系统回位时的随动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离合操纵系统为方向,简要探讨了重型商用车起步窜车的问题,并尝试利用多种优化措施,最终解决该系列问题。同时总结了离合操纵系统的设计经验并提出了日常操作离合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离合系统主观评价方法的研究,建立基于测量的离合感觉指数(CFI)评估体系,从而找出影响离合系统操纵感觉的“踏板力-行程”关系,并且提出改善其操纵舒适性的有效措施,为新车型开发提供了改进方向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重卡的离合系统操纵机构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该机构匹配的合理性,并对该车离合操纵机构进行优化,使其满足踏板行程及踏板力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定的离合器系统,离合踏板力取决于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输出力及操纵机构的杠杆比,加大杠杆比会降低踏板力但会增加踏板行程[1]。随着日益拥堵的交通环境,踏板力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对离合操纵的轻便性,进而影响到整车的舒适性。本文结合我司带CSC离合液压分离系统,阐述通过取消离合主泵回位弹簧降低离合踏板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目前主流商用车机械液控气助力离合系统结构原理及市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明确智能离合系统研究的意义及设计思路。根据现有机械液控气助力离合系统需解决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构建智能离合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智能离合系统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进行简要阐述。智能离合系统与现有机械液控气助力离合系统相比,具有机构设计简单,离合控制精准,换挡操纵平顺,提高驾驶舒适性,智能化科技感强等一系列优势,是商用车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对传统重型车离合器驱动机构改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液控气助力离合器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和控制算法,并对离合器接合过程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检验;在开发的AMT重型载重汽车上进行了实车离合器系统控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控气助力离合器自动控制系统能有效地实现离合器接合位置和速度的控制,具有超调量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能够满足AMT系统离合器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离合操纵系统对整车至关重要;针对后置客车离合器故障中,空气排不净所占比例较大的问题,以一款8m后置客车为例,介绍后置客车离合操纵系统结构、设计校核方法和评价指标;提出解决排空气难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P2混动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混合动力系统动力耦合的响应性和舒适性问题,建立混动离合器C0起动发动机过程和并联动力输出模式下的功率流模型。对C0起动发动机的控制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针对C0的起动扭矩和电机的输出扭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匹配问题,提出以换挡离合器的滑摩控制来进行缓冲的策略。为了实现稳定精确的发动机起动控制,消除各自的扭矩控制、液压系统特性的误差,提出C0离合器起动发动机的自适应控制和B1离合器滑摩自适应控制,以换挡离合器滑差和发动机转速的超调量为监控对象,对C0离合器各阶段压力控制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优化发动机起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换挡离合器的滑摩控制可以很好地解决C0离合器扭矩和电机扭矩的匹配问题,即使在换挡过程中对发动机起动也能保证良好的舒适性,并控制过程时间在1.5 s内;在整车试验过程中,通过对C0压力的自适应调整,发动机转速的超调和起动冲击问题均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混合动力各系统的控制效率和响应性,针对P2结构混合动力系统控制对象的特点和整车的功能需求,提出了P2结构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构架和所有有效的工作模式,并从整车运行工况和模式转换效率的角度总结了所有有效的工作模式转换真值矩阵。为了满足各节点单元的协同控制要求,提出了P2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协同控制构架,约束了各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和接口定义,并对多个控制单元之间的复合控制过程进行描述。分析了2种不同动力源在液压控制的混合动力离合器的耦合过程以及混合动力离合器与换挡离合器控制过程重叠时所带来的动力迟滞,对离合器的压力控制和发动机的启动过程时序进行了优化。在不同的控制阶段定义了关键的控制目标,建立发动机扭矩、电机扭矩、混合动力离合器控制压力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发动机、电机、变速器之间通过HCU的协同控制方法能够高效地完成混动工作模式之间的转换。整车试验验证了各系统的系统控制效果,整个模式转换过程的时间为1.5 s,换挡品质和动力响应性满足驾驶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APU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1套基于天然气发动机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APU,并针对APU起动过程提出了带电控离合器的结构设计,该结构保证了发动机起动的平顺可靠。试验表明,APU起动过程为7.2 s,其中离合器脱开过程0.85 s,接合过程1.2 s,实现了预期目标。APU应用在整车上时,整车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32位微控制器MPC5604开发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控制系统。设计了换挡规律,制定了换挡控制策略、起步和换挡过程离合器及同步器执行机构的动作时序。根据DCT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要求,实现了多任务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表驱动的多任务调度方法。基于xPC560B硬件系统测试平台对所设计DCT控制系统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控制系统工作可靠,实现了起步、换挡过程的目标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概况,通过对其结构、原理以及控制系统的分析,得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同时也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18.
Conventional geared transmissions use some kinds of clutches to control the power flow from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o the driveline while shifting gears. However, the shifting performance is seriously affected by the clutch engagement and an unavoidable drop in the torque may occur when the clutch is disconnected. Moreover, wear of the clutch, the need for hydraulic equipment, and the load limit may together aggravate the limits of the clutch system. For this reason, as a novel transmission without a clutch, the clutchless geared smart transmission (henceforth CGST) is proposed by our research team. The CGST controls the power flow in a multiple-input gear-train by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 motor attached to the planetary gear system. However, no CGST has been realized in an actual vehicle thus far, and the performance has been predicted only theoretically. In this research, we analyzed the achievable performance based on a developed CGST dynamic model with a typical CGST structure. In addition, a CGST gear-shift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use with the dynamic model.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CGST does not show an abrupt drop in its torque or oscillation while shifting gears due to the absence of a discontinuous power flow. The developed dynamic model can serve as a performance reference for the CGST. Moreover, it can be used as a simulation tool for developing a gear-shifting control logic scheme.  相似文献   

19.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微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贵和  葛舜 《汽车工程》1999,21(1):21-25
为了简化汽车的操纵 ,改善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和动力性。开发了一种由干式离合器、齿轮变速器及电控系统构成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文中介绍了基本工作原理,重点说明了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随着服役时间的增加离合器性态会发生变化导致起步性能下降,为降低离合器性态变化对起步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和滑模控制的DCT起步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建立DCT起步动力学模型、发动机模型和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将DCT起步问题转化为参考轨迹跟踪问题,通过工况识别并利用极小值原理获得了不同起步工况的参考轨迹;在DCT起步动力学模型中将与离合器性态变化相关的项定义为不确定项,设计扩展状态观测器对不确定项进行估计,同时结合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获得了起步发动机转矩和离合器油压的自适应控制率;为了跟踪发动机转矩和离合器油压的自适应控制率,设计了发动机转矩跟踪控制器,同时对液压系统采用了PID闭环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仿真以及台架试验验证所提出的DCT起步控制方法对离合器性态变化的自适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起步自适应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由离合器性态变化导致的起步延时,同时1挡缓起步和急起步的仿真冲击分别减小了53.11%和43.42%,试验起步冲击分别减小了35.66%和30.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