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温拌阻燃沥青混凝土在隧道路面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隧道铺装的特点,开发一种拌和温度低、阻燃效果好的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对比试验及试验路的铺筑,结果表明,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可完全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Superpave的设计特点及掺加阻燃剂的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隧道路面铺装方案,以天津莲花岭、大岭后隧道沥青路面为依托,进行阻燃沥青Superpave铺装施工.从现场检测和应用情况可知,隧道铺装方案及阻燃沥青Superpave设计及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和隧道内特殊的使用环境,首次将高分子领域的阻燃技术应用于交通领域的沥青改性,并提出了其相应的技术要求,研制了适合隧道铺装的阻燃改性沥青。通过对比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差异,为我国今后的改性沥青生产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彭衡和  张震 《公路工程》2008,33(6):130-131,134
根据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和隧道内特殊的使用环境,首次将高分子领域的阻燃技术应用于交通领域的沥青改性,并提出了其相应的技术要求,研制了适合隧道铺装的阻燃改性沥青。通过对比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阻燃改性沥青混合料与普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差异,为我国今后的改性沥青生产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隧道路面铺装特点,开发一种拌和温度低、阻燃效果好的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检测,结果表明,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完全可以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隧道沥青铺面阻燃温拌施工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世国 《隧道建设》2010,30(4):371-375
通过试验研究考察了FRMAXTM沥青阻燃剂与EC120EC-120温拌沥青改性剂制备阻燃温拌沥青与制备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集成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其中采用阻燃剂和温拌剂复合干法改性生产的阻燃温拌沥青混合料在路用性能和阻燃性能得以改善的同时,混合料的拌合施工温度可明显降低,有着显著的节能减排和改善施工环境的功效,在未来的隧道沥青铺面施工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姜华  杨献章  高琼 《公路工程》2020,(1):152-155
近些年隧道建设与日俱增,隧道内环境特殊,路面易燃容易造成事故。研究开发了一种环保型阻燃橡胶沥青混合料,并与其他种类的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性能的综合分析。环保型阻燃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性能与其他类型混合料不相上下,高、低温不易变形开裂,能够较好的抵抗水和荷载的作用;阻燃抑烟方面,环保型阻燃橡胶沥青混合料点燃时间长,质量损失小,烟气释放量少,阻燃效果较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隧道用阻燃抑烟混合料。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阻燃剂在隧道沥青路面中的阻燃应用效果,探究阻燃剂对沥青及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氢氧化铝(ATH)/可膨胀石墨(EG)复合型阻燃剂,并成型了适用于隧道环境具有阻燃和降噪功能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采用氧指数试验分析了复合阻燃剂对沥青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弯曲梁流变试验分析了复合阻燃剂对沥青高低温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马歇尔试验、汉堡车辙试验、动态模量试验以及疲劳试验分析了复合阻燃剂对大孔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H和EG比例为1∶1时复合阻燃剂的协同阻燃效果最优,且随着复合阻燃剂掺量的增加沥青的阻燃性能越好;复合阻燃剂提升了沥青的高温性能,但降低了低温性能,综合考虑沥青的阻燃性能及流变性能,推荐ATH/EG复合阻燃剂掺量为15%~20%;ATH/EG复合阻燃剂提高了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动态模量,但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公路隧道建设的规模和数量在逐年增加。隧道内传统路面表现出一定的弊端,隧道空间较封闭,用沥青混凝土也有潜在的风险。现采用不同的阻燃剂制备阻燃沥青,通过氧指数试验、直接燃烧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方法,分析不同的复掺阻燃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性能和路用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的阻燃剂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最佳掺量为6%,掺入阻燃剂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有所提高,低温性能有所改善,水稳定性有所降低,减少了燃烧时间,燃烧后的残留动稳定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即复掺阻燃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0.
阻燃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安徽沿江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红雨  许左前 《公路》2007,(4):181-183
阻燃沥青混凝土在储运使用过程中常发生严重的离析问题,通常储存时间不能超过48 h。且试验表明,在沥青中加入阻燃剂后严重影响了沥青的性能。在沿江高速公路中有4条隧道应用了一项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新型阻燃改性技术,将一种特制的阻燃改性剂直接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并对其进行阻燃改性,在不影响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1.
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奕鹏  杜洪波 《公路》2005,(1):151-156
通过对辽宁省常用的两种AH-90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掺加岳化SBS改性剂生产的改性沥青进行室内试验,比较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分析改性沥青性能与基质沥青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在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室内试验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具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沥青类型对沥青混合料车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普通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各种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所进行的车辙试验对比,分析了沥青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得出改性沥青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3.
普通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建立  季节  高金歧 《公路》2004,(6):119-122
通过对普通沥青混合料和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及不同试件厚度条件下所进行的车辙试验,对比分析了沥青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为工程中沥青的选择及混合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国内的逐步深入,该技术相关工程实践也越来越多。该文结合上海某高速公路整治工程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用于高等级路面下面层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并进行了设计流程优化,提出了适用于高速公路下面层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  相似文献   

15.
高聚物化学网构改性沥青混合料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侧限抗压,间接拉伸和弯曲试验,研究高聚物化学网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性能,通过对不同温度,相同基质沥青的PE、SBS及高聚物化学网构改性沥青SMA16混合料的强度测试,表是高聚物化学网构改性沥青混合相对于PE、SBS改性沥青及普通沥青混合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较低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从安全、生态与环保方面出发,世博园区行车道路面设计采用安全、环保的排水性沥青路面。该文通过一系列研究,修订了高粘度沥青粘度的评价指标,将60℃粘度的测试方法由毛细管粘度改为零剪切粘度,并提出了高粘度改性沥青与OGFC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不同粘度沥青的发泡性能比较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虎荣  何桂平  韩海峰 《公路》2004,(6):107-112
沥青发泡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发泡性能的研究是泡沫沥青技术应用的关键。本文采用了60/70号和100号2种不同标号的壳牌沥青,在各种条件下进行了发泡性能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从沥青泡沫破裂的机理上对2种沥青发泡性能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2种沥青发泡性能差异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为了分析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在选择合理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10℃弯曲试验的弯拉强度、破坏应变以及应变能密度分析了沥青类型、级配组成、空隙率以及老化程度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沥青类型及其老化程度、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影响明显,而级配组成的影响较小,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应该采用改性沥青在尽量减少老化程度和最佳压实的条件下成型沥青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对常用沥青稳定方法进行比较,介绍泡沫沥青技术参数,即膨胀率、半衰期和发泡指数。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有关技术参数主要包括级配范围、最佳沥青用量范围、材料的强度、刚度等,并介绍泡沫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0.
吴建浩  贺薇  王捷 《公路》2001,(4):63-65
依据我国重交通AH-70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和美国SHRP沥青路用性能的研究成果,对“东方牌”AH-70石油沥青进行了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与沪宁高速公路使用的2种名牌沥青进行比较,用“东海牌”AH-70石油沥青与2种名牌进口沥青制作AK-16A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和抗水害能力的试验,验证了“东海牌”AH-70石油沥青与2种进口沥青高温稳定性和抗水害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