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FDI能够为东道国带来技术的溢出效应,而这种溢出的效果由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和东道国企业的吸收能力所决定。通过技术转移和人力资本升级,这种技术溢出影响着东道国的国家竞争力水平。而随着近年来集群现象的涌现,本文在Port er的钻石模型基础上,从集群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新的动态机制,综合分析了产业集群、FDI和东道国竞争力之间的关联作用,认为集群的特性和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决定该集群吸引外资的能力和对知识技术的吸收能力,进而作用于钻石模型中的各个要素来影响东道国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1991~2005年的样本数据,对不同来源的FDI和国内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类型的FDI和国内投资,华资FDI对国内技术进步有明显的正技术溢出效应。把华资FDI细分成港澳、台湾和东南亚这三种类型,通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得到不同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成功,在中国的经济词汇中,跨国公司一词变得越来越流行了。本文回顾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历史及其现状,并进一步以具体的统计资料来反映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趋势。在此基础之上,从不同侧面说明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演变。本文的核心部分分析了跨国公司给中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其中利益方面表现在:经济改革和未来产业升级、技术扩散、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国际收支效应等方面;不利的方面表现为:中国国家主权、税收和定价转移等方面。从中不难看出:跨国公司的影响是明显而巨大的。面对比自己实力强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跨国巨头,弱小的中国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恐怕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自主创新所起的作用如何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2000-2008年江苏的相关数据,对外资在江苏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经验结果表明,外资对江苏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一些小型的创新项目上,如外观设计专利。  相似文献   

5.
王刚 《公路交通科技》2013,(10):355-359
本文依据产出函数方程,构建了交通设施投资和空间溢出效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1997-2011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交通设施投资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就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其产出弹性高达0.54,由于经济发达程度不同,东、中、西部地区就业对产出的弹性逐渐增长,这与就业的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有关。(2)交通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拉动作用,其产出弹性为0.18,就区域而言,中、东、西部地区交通设施投资对产出的弹性逐步增长,这部分与边际产出递减规则有关,部分与投资结构不合理有关,导致超前或是无效的交通设施投资没有对经济增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3)空间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产出弹性为0.13,而中、东、西部地区其弹性逐步增长。为稳定区域经济平稳发展,应调整就业政策,合理分配交通实施投资,充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来源和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达到较大规模.对于现阶段资金比较充裕的我国经济,FDI的外溢效应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外溢效应上.本文通过分析FDI及代表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R&D投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发现,FDI对我国经济存在正向外溢效应,但FDI对技术的外溢效应的发挥并不明显;R&D投入与我国技术进步也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知识溢出、规模经济分析,探讨了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的关系,指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增长(或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空间Durbi n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对外贸易对农业TFP的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对外贸易的区域内溢出对农业技术进步率与农业TFP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恶化了规模效率,而对外贸易区域间溢出对农业TFP及其成分指数均无显著作用,总体来看,对外贸易仅提升了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但恶化了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9.
胡安生 《汽车情报》2006,(14):16-19
改革开放,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政策,开放了汽车市场,众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从此,我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融入了世界。一方面,使我国的汽车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拥有技术的控制权,我国的汽车工业成了跨国公司在华的贴牌生产基地,没有自主的品牌,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大量的集群研究都忽略了跨国公司在产业集群中作为主导力量和重要参与者的突出作用。本文探讨跨国公司在推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起的作用,其主要包括四大方面,跨国公司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跨国公司推动产业集群参与世界分工,跨国公司推动产业集群技术进步,以及跨国公司推动产业集群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与企业技术进步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如今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的情况下,企业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是投资主体,只有企业更加重视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我国的工业水平,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丁锐  马灿 《公路》2021,66(12):261-270
为从不同尺度全面研究我国公路交通空间溢出效应,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的异质性进行研究,进而逐步扩大研究尺度,从不同地域层面总结29个省(市、自治区),东、中、西部及全国层面公路交通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表明不同省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在溢出方向和量级上均存在差异,在不同省市的溢出效应估计中,存在效应为正、为负及不显著的等3种分异情况.扩大研究尺度可以发现公路交通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为正,但不同权重矩阵下溢出效应有较大差异.研究有助于今后各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规划.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修汽保行业市场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汽摩配》2006,(1):50-5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当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而中国经济直独秀之时,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将资金和技术投向中国的快速成长行业,欲分得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杯羹。中国汽车汽车维修保养行业更是跨国公司看好的一个领域,众多企业都来华合资建厂,推动我国汽车维修保养行业市场一轮又一轮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公路建设投资对区域国民经济的影响在形态上可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本文在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以计量经济学中的脉冲响应模型和协整关系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了公路建设投资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其对区域经济的长期增长有着明显的拉动效应,且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8,(11)
利用四川省1998年~2015年21个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并引入3种不同意义上的空间权重矩阵,对该省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在1998年~2007年间为负,在2008年之后转为正;而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一直不显著。又由于四川省有与全国极相似的地理经济布局,本文也将其与全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该省经济发展过于集中是交通基础设施溢出效应不显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当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而中国经济一直独秀之时,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将资金和技术投向中国的快速成长行业,欲分得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杯羹。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为实证对象,本文通过乘数法和定义法分别测算并分析比较了有无时滞时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动与技术进步的互推效应,得出: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间的互推效应显著;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Se值外,各行业结构比重的变化与技术进步有无时滞时变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并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了增长速度方程,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1981—2005年间宁波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表明,宁波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水平还偏低。进一步解析了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平,讨论了技术进步在宁波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及其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产业投资趋势调研课题组,对全球1000余家跨国公司在华产业投资趋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结论是:跨国公司在尝试进入阶段通常采取"介入性投资"(象征性的与中国国内企业共同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汽车业开始实施"市场换技术"战略,众多大型汽车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合作。10多年来,我国汽车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汽车企业却成为跨国公司的组装工厂,让出市场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