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庚晋  周洁 《汽车与配件》2000,(15):32-33
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转向盘,平常与普通转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时间从转向盘内“蹦”出来,垫在转向盘与驾驶员之间,防止驾驶员的头部和胸部撞击到转向盘或仪表板等硬物上,起到安全带所不及的安全保护作用。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项重要的被动安全技术,在发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款车转向盘骨架的设计,首先采用建立基于梁单元的转向盘骨架简化模型的方法,进行转向盘碰撞安全性能和NVH性能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此简化模型的有效性。然后通过梁单元截面参数化,运用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通过实验设计构建了RBF近似模型用于代替仿真模型,快速设计出最优的转向盘骨架截面结构,在满足转向盘的碰撞安全性能和NVH性能条件下,达到质量最轻的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对转向盘的正向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能够实现转向盘碰撞安全性能和NVH性能两学科的并行优化设计,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郑宏 《汽车运用》2003,(8):37-37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有许多车辆事故是因为驾驶坐姿不当引起的.所谓驾驶坐姿,是指驾驶员为了舒适地操纵汽车部件(如转向盘、制动踏板、加速踏板、变速器等)坐在汽车驾驶座椅上采取的一种姿势.它决定了驾驶员的胸部、脸部离转向盘的距离、驾驶员头部离前挡风玻璃的距离等.其实就是这些距离关系着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基于遗传算法的转向盘性能参数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晖  李光耀  陈勇  韩旭 《汽车工程》2008,30(5):434-436
在不带安全气囊的约束系统中转向盘的性能参数对驾驶员的影响很大.通过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采用与实际假人头部同重的头型空心钢球以一定的速度撞击转向盘实验获得的钢球质心加速度曲线来反求转向盘的力学性能.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了简化计算模型,运用遗传算法搜寻与实验值在最小二乘意义上最接近的仿真结果.整车碰撞实验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款新车的转向盘骨架设计,为兼顾相互矛盾的碰撞安全性和疲劳耐久性,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对转向盘骨架若干截面尺寸进行了优化,实现不同性能的并行设计,缩短开发周期。为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实验设计构建了Kriging近似模型作为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满足转向盘骨架碰撞安全性的同时确保其疲劳耐久性,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前轮独立驱动的特点和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实现差动助力转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差动助力转向闭环控制方法。基于纵向车速和转向盘转角确定了参考转向盘力矩,以它为控制目标设计了差动助力转向闭环控制策略,以改善车辆的转向性能。针对特定工况下电机输出转矩饱和的情况设计了遇限削弱积分变参数PI控制算法和回正识别策略与控制算法,保证在低速时转向盘能快速回到中间位置,而在高速时能提供一定的阻尼,以减小转向盘回正超调。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算法可为驾驶员提供随车速而变的转向助力,从而减小转向盘力矩,改善车辆的转向轻便性;同时,能准确地判断回正状态,跟踪转向盘力矩参考值,显著改善回正工况车辆响应。  相似文献   

7.
正汽车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四大系统之一,也属汽车安全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而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操作强度。动力转向系统则是在驾驶员的控制下,借助于汽车发动机带动液压泵产生的液体压力或电动机驱动力来实现车轮转向的。随着汽车技术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多中高档轿车  相似文献   

8.
吕锋 《汽车电器》2005,(3):45-46
为了减少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巨大的惯性力所造成的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在驾驶员前端转向盘中央普遍装有安全气囊,有些汽车在驾驶员副座前的工具箱上端和乘员座位上也装有安全气囊。据统计,在汽车相撞时,气囊可使乘员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取大客车驾驶员偏好的转向盘力矩,以某型大客车为试验对象,选取了10名驾驶员,进行不同速度和侧向加速度下,驾驶员偏好的转向盘力矩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客车驾驶员偏好的转向盘力矩随车速的升高而增大,当侧向加速度小于3m/s2时,转向盘力矩随侧向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侧向加速度大于3m/s2时,转向盘力矩增速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0.
郑浩 《上海汽车》1998,(6):16-20
对SANTANA-2000轿车转向盘骨架强度做了调元与非协调元,块单元与梁单元的有限元对比计算。  相似文献   

11.
在设计车道偏离防止系统时,为充分利用差动制动控制和主动转向控制,同时兼顾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驾驶员驾驶自由,提出了一种双级预警的利用主动转向与差动制动协调控制的车道偏离防止策略。当车辆危险程度较低时仅采用差动制动控制,保证驾驶员对转向盘的控制;当车辆危险程度较高时,采用预测控制实现主动转向与差动制动系统的协调控制,使车辆能快速地回到车道中心线。选取跨道时间来设计车辆偏离预警算法,并根据车辆转向系统的响应分别设定预警阈值。为保证车辆的稳定性,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添加合理的约束,设计差动制动控制和主动转向与差动制动协调控制器。仿真与硬件在环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主动转向与差动制动协调的车道偏离防止控制策略在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前提下给予了驾驶员充分的驾驶自由。  相似文献   

12.
汽车转向盘的主要功能,是操纵汽车的转向。对制造转向盘的材料,要求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并具有一定的耐热、耐寒、耐老化性能。此外,汽车转向盘又属于装饰件,要求其外观好,在使用期间不产生裂纹、褪色、粉化等现象。目前,国内汽车用转向盘,绝大多数是由高密度聚乙烯加入一定量的滑石粉和碳黑等辅助材料,造粒之后注射成形的。骨架是金属的。国内生产的汽车转向盘,按Q/Q214-64标准检验时几乎全部合格,但在实际使用中却  相似文献   

13.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驾驶员转向操作实时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秀民  严新平  吴超仲  章先阵 《汽车工程》2005,27(5):522-524,630
为实时监控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状态,构建了基于机器视觉汽车转向盘实时监控系统,并运用阈值分割和边缘检测方法对转向盘图像中感兴趣区域进行了图像分割,提出了转向盘转角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感兴趣区域图像分割与转向盘转角监测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4.
给出3自由度角输入避让转向驾驶员-汽车闭环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汽车在高速下进行双移线避让试验,通过组合驾驶员模型中三个不同参数对闭环模型进行正解得到用于RBF网络的训练样本,建立汽车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及车身侧倾角与转向盘转角及角速度的映射关系。所建立的RBF网络能以汽车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及车身侧倾角共同识别转向盘转角及角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运算速度快、识别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正采埃孚最近推出了一款适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转向盘设计,其特别之处在于,转向盘中央装有一个7″大的液晶显示器,可显示各种车辆信息。这是一个突破传统设计的全新转向盘概念,驾驶员可以像操作智能手机那样操控车上各种功能,如轻敲转向盘表面可以按响喇叭,双击或单击转向盘轮缘可以激活指示功能等。近年来,围绕着自动驾驶,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除了用于实现自动驾驶基础功能的各种底盘安全、车身电子技术外,汽车内部的内饰、仪表、座椅设计也有全新变  相似文献   

16.
<正>汽车转向盘抖动,是行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故障之一,特别是车辆行驶一定里程后,出现转向盘抖动、车身共振的现象,造成驾驶员难以驾驶,甚至还会导致行车不安全。转向盘抖动的原因①汽车行驶时,因碰撞使转向横拉杆变形  相似文献   

17.
《世界汽车》2014,(1):147
<正>进入冬季,有些车主会选择一些毛绒转向盘套和毛绒手刹套等装饰品,把爱车装扮得"暖洋洋"。但需要注意的是,转向盘加了毛绒套后,驾驶员的手感会降低,转弯打转向盘时操控感会减弱。特别是毛绒转向盘套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摩擦力会减小。遇到紧急情况特别是紧急转向时,可能会使驾驶员手部打滑,影响驾驶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不少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采用不良手势操作转向盘造成的。设计不良手势操作检测装置就是要监测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是否有不良手势,若有对驾驶员进行语音报警或提示装置,则可有效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2,(47):34-35
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正面碰撞是车辆碰撞事故中最多的碰撞型式。在乘员没有系安全带或使用安全气囊情况下,汽车转向盘可能对乘员造成头部、颈部、胸部等伤害。为减轻转向盘对乘员造成的伤害,在汽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应用吸能型转向管柱,在乘员撞向转向盘时,使转向盘后移,减少乘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某微型客车达到《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国家标准的要求,针对转向盘后移量过大问题,对原转向管柱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出具有防撞、吸能性能的转向管柱,减少了微型客车正面碰撞时的转向盘后移量,满足了微型客车车型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