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TB 10623—2014《城际铁路设计规范》中对车站站台与车门的最大安全间隙缺乏明确规定,并且没有从保障站台安全间隙的需求出发对曲线车站最小半径做出规定,不便于指导曲线车站设计。本文基于对车辆基本限界、曲线地段各项加宽因素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规范对站台安全间隙限值的规定,研究了城际铁路曲线车站站台安全间隙,提出了站台安全间隙建议值;基于站台安全间隙要求,给出了不同类型曲线车站的最小曲线半径的建议值。研究成果对城际铁路曲线车站曲线半径选型、站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广州地铁11号线如意坊站缓和曲线最小半径及曲线超高设置超过《地铁设计规范》规定的问题,对地铁站台最小曲线半径、曲线超高以及缓和曲线侵入站台长度等控制因素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对站台边缘与车门门槛最大间隙值、站台门与车门最大间隙值、缓和曲线长度、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值、横向加速度最大值、站台范围内车辆倾斜度、车辆地板面与站台面高差值等控制性指标进行验证核查,结果表明,如意坊站有效站台范围内缓和曲线曲率半径小于规范要求最小值,并且曲线超高设置大于15 mm实际可行,并在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方面取得较好效果,为后续类似工程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铁限界标准,列车与屏蔽门之间必须保留一定间隙,以保证列车在规定条件下能安全通过该设备区域。乘客上下车安全与行车设备安全同样是地铁运营中的核心问题。实际测试了地铁列车进出车站和通过车站时与屏蔽门间的动态间隙,在正态分布假设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预计了车辆随机晃动下与屏蔽门间的间隙值,从乘客上下车安全角度对现行的地铁车辆限界与设备限界间的安全裕量值进行再评估,为将来地铁车站屏蔽门设计及站台设备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本铁路为满足车辆无障碍化要求,对车辆进行改造:①减少车辆地板与站台的高度差,主要是使车辆地板高度与站台高度一致,便于旅客乘降。②为实现车辆低地板化,降低了空气弹簧高度,采用轮径810mm的转向架,限制地板下有关设备和驱动装置的尺寸等。③设车载阶梯装置,即在车门处设置活动式阶梯。④限制车辆与站台的间隙值。⑤改进轮椅的移动空间以及盥洗室设计。  相似文献   

5.
对地铁车站车辆与站台水平间隙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规范的演变,进行了解读和梳理,总结了车辆与站台水平间隙设置的3个原则。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车辆限界与站台间隙的研究成果,提出车辆与站台水平间隙应满足车辆限界并为一系悬挂或悬挂二系故障留有裕量,但间隙不宜大于70 mm。对APM(自动旅客运输)系统国外规范规定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解读和介绍。对APM车辆正常过站、故障过站因素进行分析,并参照相关规范进行叠加汇总,提出计算公式,得出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远小于地铁70 mm的间隙,且经过试验验证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地铁曲线车站站台建筑限界计算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铁地下曲线车站站台建筑限界计算,特别是地下曲线车站站台边缘至车辆轮廓线间允许间隔的检算方法,以及困难条件下站台边缘曲线半径和线路平面曲线半径设计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在困难条件下,曲线车站站台边缘曲线按与线路曲线同心圆设计,可采用较小的线路曲线半径,以节省工程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地铁车站站台边与车体缝隙过大,经常导致乘客上下车发生踏空受伤事件,从限界制定使用的车辆限界依据出发,分析得出目前车站地段车辆限界制定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合理的车站地段车辆限界计算公式和车站站台及屏蔽门的合理限界,以使站台设计更为合理,减少乘客上下车发生踏空受伤事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门与列车之间的间隙中存在滞留乘客、造成乘客人身伤亡的危险性,由于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无人驾驶过程中,没有值乘人员对列车运行装置进行直接监控,必须由系统替代司机自动判断该间隙中是否有乘客滞留。简要叙述站台门间隙探测装置的现状,对站台门间隙探测和列车运行互锁方案进行分析,并对无人驾驶地铁线路的应用解决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低地板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工具之一,以其低地板方便旅客乘坐,编组多样、运行灵活,投资少、建设速度快,与现有公交站台、路面资源共享等特点深受各大城市欢迎.PW70L型转向架是地板面高度为70%的低地板车辆转向架,该型动车转向架仍采用传统动力转向架,牵引电机、齿轮箱的安装都是常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鱼腹岛式站台车站在缩短喇叭口长度、塑造城市景观、优化站位方面有着突出的优点,但存在列车平稳性较差、站台间隙过大等问题。通过总结运营经验和不足,基于南京轨道交通S3线工程特点,优化了线路半径、站台宽度及站台间隙等技术参数设计,分析了高架鱼腹岛式站台车站的适应性,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车辆限界与设备限界间安全裕量对地铁列车安全运营有直接影响.根据高斯误差传播理论,推导出服从正态分布的累计误差计算公武,确定不同可靠度下地铁车辆限界与设备限界间安全裕量的取值,为地铁车辆轮廓线设计、验收以及地铁隧道设备安装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站台与列车间空隙缩小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站台与列车间空隙的现状调查、车辆限界的分析和标准规范的解读,提出缩小该空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Bombardier公司供货的深圳地铁车辆为例,运用车辆动力学模拟的限界计算结果进行站台空隙缩小试验。理想的站台空隙仅满足实际车辆限界的要求,行车安全空隙利用齿形橡胶填充为柔性间隙,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同时使乘客上下车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辆检修作业挂牌是为防止车辆在检修过程中被人误触动、误操作而设置的安全警示牌。介绍了无锡地铁车辆检修作业挂牌的结构、使用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通过比较国内其他地铁公司车辆检修挂牌的设计,并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对无锡地铁车辆检修作业挂牌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的车辆检修挂牌更加安全、醒目、人性化,贴合现场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地铁车辆检修工艺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对地铁车辆运营过程中的故障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当前的地铁车辆检修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检修作业的合理性和效率。以地铁车辆高压供电系统为例,说明了该优化方法在地铁车辆高压供电系统上的实施流程;结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建立了定量化的地铁车辆设备危害性风险评价矩阵,用以确定故障模式的可接受程度;通过建立可接受程度与该检修项点检修等级的对应关系,最终得到检修工艺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首先阐述国内外地铁车辆的发展状况和升级改造的项目案例,然后结合国内城市地铁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运维后市场的重要性,提出延长车辆使用寿命、功能升级改造将是国内地铁车辆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车辆升级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为后续车辆升级改造项目提供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辆现场数据是车辆在运用和维护检修过程中记录的各类数据,通过对其分析可为车辆的产品改进或维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对地铁车辆现场数据的收集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地铁车辆现场数据的基本特点、组成形式和收集原则,提出了基于FME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框架的数据收集方法,并以此对收集、组织和管理地铁车辆现场数据的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可为地铁车辆现场数据的收集及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多通道的振动测试系统,对实际运营的深圳地铁某列车进行车厢内振动实测,了解其实际运行时的振动特性,考察车辆在相同运行速度和不同运行速度下的振动情况.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车辆客室振动的人体Z振级,讨论了车辆的垂向平稳性,总结了地铁车辆客室实际振动大小、振动频率范围与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快速发展,乘客对地铁车辆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车辆运营阶段的噪声问题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地铁车辆的噪声现状入手,分析轮轨相互作用引起的轮轨噪声问题,车体和薄弱环节的隔声与密封问题,以及隧道运行环境会产生混响声场环境差异问题等,为车辆噪声控制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沈阳地铁1号线车辆架修筹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沈阳地铁1号线车辆现状及架修水平的分析,制定适合沈阳地铁1号线的架修维修策略,阐述沈阳地铁公司如何根据架修策略从设备、人员架构、工艺规程、人员培训、物料、委外、架修能力、架修计划等方面对地铁车辆进行架修筹备。  相似文献   

20.
地铁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停放、检修、运用以及维护的重要场地,优化车辆基地的设计不仅可以保障地铁车辆的正常运营,而且可以提高车辆检修设施在线网中的资源共享,降低投资。文章通过对西安地铁3号线车辆基地工艺设计的介绍,总结其设计特点,为今后新建、改建车辆基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