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异形桥墩引起的局部冲刷,因其成因较复杂,以前研究大都采用了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笔者通过对异形桥墩的单墩及组合试验,对其冲刷形态和冲刷坑深度进行系列研究和比较.结果发现,桥墩冲刷形态与原墩相近,且当两墩距离较近时,上游桥墩对下游桥墩的冲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异形桥墩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异形桥墩引起的局部冲刷,因其成因较复杂,以前研究大都采用了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笔者通过对异形桥墩的单墩及组合试验,对其冲刷形态和冲刷坑深度进行系列研究和比较.结果发现,桥墩冲刷形态与原墩相近,且当两墩距离较近时,上游桥墩对下游桥墩的冲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桥梁水毁大多是由于桥墩局部冲刷所致,桥墩局部冲刷的预测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行的基础,对于河口地区跨海湾的桥梁,泥沙搬运及水流运动极其复杂,且作用的水流为双向潮流和特大洪水,大多数桥墩局部冲刷公式难以运用。利用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大型沉井基础入床后的局部流态及预测河床最低冲刷高程,可为工程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桥墩即多腹薄壁墩的局部冲刷试验成果.认为桥墩周围的水流以绕流桥墩的相对较强的马蹄型漩涡系为主要特征.并讨论了冲刷过程,给出了预测冲坑深度及大小的关系式,可供估算同类型桥墩的冲刷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桥墩横向间距和水下群桩的布置形式对局部冲刷坑特性的影响,通过在水槽模型中进行冲刷试验,得到不同情况下桥墩局部冲刷坑特性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距离很近的两个桥墩局部冲刷坑特性不同于单一桥墩的情形。为了避免因桥墩相互作用而导致局部冲刷深度的增加,两个桥墩横向间距Zc应大于8倍桥墩直径。且当群桩间距Zc取6倍桩径时,梅花形群桩的抗冲性能优于行列形。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江河桥梁日益增多,局部河段受地形限制,在较短河道内建设众多桥梁,形成桥群,使得桥墩周围水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河床和桥墩的冲刷过程。本文以乌龙江大桥桥群布置为例,采用概化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各桥建设对水流和冲刷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它桥墩布置与乌龙江大桥(公路桥)桥墩成对口布置,降低了乌龙江大桥(公路桥)桥墩附近流速,减少了桥墩局部冲刷深度,但桥孔中间的流速则略有增大,冲刷深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结合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优点,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用收集到的桥墩局部冲刷数据样本训练并测试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由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得出的桥墩局部冲刷的模拟及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这说明该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桥墩局部冲刷深度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自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以来,受局部水流流速、流态改变和桥区北岸围垦工程的影响,北侧桥墩附近河床冲刷严重,急需实施冲刷防护工程。根据冲刷防护工程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选取了抛石防护作为苏通大桥北引桥桥墩的冲刷防护措施,结合先导性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桥墩附近冲刷坑形状及紊流形态,综合确定冲刷防护工程范围,抛石防护结构采用上、下两层结构,下层为反滤层,上层为抛石护面,根据相关规范公式,计算确定了块石的稳定重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墩基础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塘大桥设计阶段采用当时工程海域的地形和潮流状况进行相关计算研究。近些年金塘大桥附近海域现人类活动增强,局部潮流和泥沙动力条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导致大桥附近部分海域及桥墩附近发生了较大的冲刷,对大桥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大桥投入运营后,金塘大桥公司在2011年、2012年对金塘大桥桥墩及附近海床进行冲刷观测,2013年再继续跟踪观测的基础上对三年来的桥墩及海床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连续3年跟踪观测与分析表明,桥位断面东侧海床的深槽较为稳定,中通航孔西侧有较大冲刷。目前金塘大桥各墩的冲刷坑高程均高于设计冲刷高程值,但部分桥墩富余冲刷深度较小,重点桥段的桥墩需进一步加强观测,需密切关注海床冲刷与局部冲刷的后续发展情况,为大桥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江河的桥梁越来越多,桥梁的兴建使桥墩周围的水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进而影响河床和桥墩的冲刷。文章以乌龙江大桥为例,采用概化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桥墩抗冲刷防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块石和扭王字块对乌龙江大桥桥墩进行防护,桥墩护墩范围内的河床没有被冲刷,防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墩前水表面涡流、墩前向下水流、马蹄形涡流和尾迹涡流等4种不同特征水流对桥墩的影响.从水流形态特征、水流含沙量、河道无序采砂等方面探讨了桥墩冲刷的原因,总结出影响冲刷深度的主要因素:水流特征、河床泥沙性质、桥墩墩形.在合理适用性方面对几种冲刷深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12.
减速不冲防护技术能够通过改变桥墩周围水流动力条件来有效遏制床面泥沙冲刷,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和工程应用价值,但目前还没有关于其冲刷防护效果及特性的系统研究。通过室内变坡水槽试验对水平护圈、墩体开缝、基础沉箱、墩前排桩、埋置式拦沙槛、埋置式导流屏等典型减速不冲防护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各典型减速不冲防护技术几何布设参数对桥墩周围冲刷深度削减率的影响规律,并从机理上探究了减速不冲防护技术对桥墩清水局部冲刷的防护效果和防护特性。研究成果可为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技术的选取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跨江河特大桥桥墩河床的被冲刷已日趋严重,个别桥梁已危及桩基的安全性,因此,针对特大桥桥墩的冲刷问题进行主动性防护已引起工程界的重视.以中江高速公路西江特大桥桥墩冲刷防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为例,从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提出防护与加固方法,以供同类型加固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厦门集杏海堤开口改造工程,对海床及临近桥墩等建构筑物受到的冲刷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防护措施。同时,对国内外不同的冲刷深度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对比,为类似桥墩冲刷、海床防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计算桥墩局部冲刷65-2原式与修正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介绍了计算桥墩局部冲刷65-2原式与修正式的结构形式。简述关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述两个公式的主要分歧,从而对两个公式进行了评估,并用实桥观测资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理想液体与实际液体圆柱桥墩绕流分析 ,进行了圆柱桥墩局部清水平衡冲刷实验研究 ,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自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以来,受局部水流流速、流态改变和桥区北岸围垦工程的影响,北侧桥墩附近河床冲刷严重,北引桥22个桥墩急需实施冲刷防护工程。根据冲刷防护工程特点,选择抛石防护方案是首次长江下游地区已建桥梁冲刷性河床上群桩基础的冲刷防护工程。结合项目的设计方案、施工过程控制、评定验收等项目管理经验,尤其是施工过程中采用试抛、动态监测分析与动态设计调整等措施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充分考虑水下防护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并以大量监测分析数据为依据,质量验收采用了厚度控制为主、高程控制为辅的理念,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墩冲刷防护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圆柱桥墩绕流分析及局部清水平衡冲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理想液体与实际液体圆柱桥墩绕流分析,进行了圆柱桥墩局部清水平衡冲刷实验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首先,进行了圆柱型桥墩局部冲刷模拟试验,得到了墩周局部冲刷过程中冲刷坑形态变化及坑内泥沙运动特征。然后,结合试验数据建立了不同时刻下的数值模型。最后,结合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局部冲刷机理。  相似文献   

20.
护圈防护是一种减速不冲防护技术,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对清水冲刷条件下水流攻击角对护圈防护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流攻击角小于7.5°时,群桩桥墩周围最大冲刷深度削减率为100%,此后随着水流攻击角度的增加,群桩桥墩周围最大冲刷深度削减率减小,水流攻击角增大到15°时,冲刷深度削减率下降为7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