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例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的临束特点为小、无包膜、无痛性的包块,好发于舌,肿块直径大小为0.5~3cm,切除病检前难以诊断。作者报道的食管1例和肿块直径为5cm的1例均为少见病例。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体大,胞浆丰富,含有均匀分布的嗜酸性颗粒,排列成巢或索状。本文从形态学上支持肿瘤的神经起源。  相似文献   

2.
<正> 神经鞘瘤临床常见,但四肢多发性神经鞘瘤十分罕见.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陈某,男,42岁。住院号204495。以左手示指、足跟及右腿窝包块三年余主诉于1987年1月22日入院。其中左手示指包块曾在外院手术,内容为“豆渣”样,诊断为“粉瘤”。术后半年复发。3包块均疼且向远侧放射。查体:全身情况良好。左手示指近节桡侧包块0.5×0.5×0.5cm~3,并可见一手术疤痕;左足跟内侧半球状囊性包块2.5×2.5×0.5cm~3;右腘窝半球状囊性包块1×1×1cm~3。上述3包块均固定,有压痛并向远侧放射.不影响患肢关节活动。初诊右腘窝囊肿,左示指神经鞘瘤,左足跟腱鞘囊肿。局麻下行3包块切除,术中见右窝及左足跟包块分别与腓总神经及胫后神经有关,左手示指包块毗邻不清。病理报告均为神经鞘瘤(病理切片号870684).术后伤口Ⅰ~甲愈合.1年余后随访无复发,患肢、指感觉良好,功能无障碍.一般认为神经纤维瘤可为多发,而神经鞘瘤多为单发。曾有报道五官科见有口咽部多发神经鞘瘤,而在四肢神经干上罕见有多发神经鞘瘤,因而临床上易误诊,本例即如此。尽管病理学上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都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iR-10b小RNA在神经鞘瘤中的表达水平和该基因上游甲基化水平,并识别miR-10b在神经鞘瘤中的潜在靶基因。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定量miR-10b及潜在靶基因HOXB3、HOXD10、PTEN、PIK3CA、MAPRE1、HADC4在13例神经鞘瘤和6例正常前庭蜗神经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神经鞘瘤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最后应用焦磷酸测序分析两组之间miR-10b基因上游甲基化水平差异。结果与正常神经相比,神经鞘瘤组织中miR-10b分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 3),而PTEN表达显著下降(P=0.004 7),两者显著负相关(P=0.001,r=-0.689)。此外,miR-10b基因启动子区内甲基化水平下调,并与该基因表达显著负相关(P=0.011,r=-0.571)。miR-10b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比较,肿瘤直径有差异(P=0.016);但发病年龄及1年后肿瘤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神经鞘瘤中miR-10b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下降引起该基因持续高表达,而miR-10b可能靶向抑制PTEN表达。  相似文献   

4.
<正> 骨内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国内外共报道过47例,恶性的只有国内周志道报告过1例。我院收治过2例胫骨内神经鞘瘤,其中有1例恶性的,现分别报道如下:例一:男性,52岁,农民,住院号:134870,于1981年5月11日以“胫骨纤维肉瘤继发性贫血”之诊断收住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内镜切除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行内镜下切除的食管黏膜下肿瘤152例患者资料,分析食管黏膜下肿瘤的病理性质、分布特点、内镜切除治疗的不同术式的特点、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患者发病平均年龄(52.74±10.53)岁,无性别差异;食管黏膜下肿瘤各段均可发生,以食管中下段较多。病理分类以平滑肌瘤多见(73.68%),其余依次为间质瘤(11.18%)、血管瘤(3.95%)、囊肿(3.29%)、脂肪瘤(1.97%)等,瘤体分别位于黏膜肌层(31.58%)、固有肌层(57.89%)和黏膜下层(10.53%)。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切除3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52例,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63例,全层切除术(EFTR)1例,均完整切除病灶。EMR术切除瘤体较小,手术时间短。ESD和STER切除瘤体大,手术时间长(P<0.05),3种术式的并发症均有效控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无局部复发及残留病例。结论食管黏膜下肿瘤成年发病多见,无性别差异,食管各段均可发生,多来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肌层。平滑肌瘤多见,其次依序为间质瘤、梭形细胞瘤、血管瘤等。内镜切除术式取决于病变部位及来源和大小,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技巧及该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2015年7月经Quadrant通道进行显微切除手术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资料及手术方式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共16例肿瘤患者,其中硬脊膜外3例、髓外硬膜下12例、髓内1例;包括颈段(C3~C7)3例,胸段(T1~T10)5例,下胸及腰骶段(T11~S2)8例,肿瘤均做到镜下全切,无中转开放性手术者;按病理分型包括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2例)、脊膜瘤(4例)和神经上皮性囊肿(1例)。术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随访2~10月无1例肿瘤复发或出现脊柱失稳的并发症。结论采取Quadrant通道可进行长度小于2个椎体节段、横截面小于2/3椎管面积的硬膜外及髓外硬膜下肿瘤的切除,但粘连广泛及髓内病变的手术应更慎重,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镜下切除多发性脑转移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院近期收治多发性脑转移瘤1例,采用神经内镜下一次切除,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神经鞘瘤是源于周围神经雪旺细胞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头颈部约占25%~45%[2]。我科自1978~1998年共收治头颈部神经鞘瘤32例,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效果及并发症问题作一简单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32例,占同期收治头颈部良性肿瘤的6.2%(32/516)。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男女比例2.2∶1。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32岁。1.2 临床表现 病程从5个月~9年不等,平均3.3年。多以颈部包块或咽部不适为主诉,检查发现胸锁乳突肌前上缘、下颌角后部、咽侧、咽后壁、会厌游离缘光滑质硬的包块…  相似文献   

9.
<正> 淋巴上皮瘤恶变极为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患者男性,64岁,以左侧腮腺帅块7年,右下腹包块伴下肢肿4年,加重4个月的主诉入院。10年前曾因左侧腮腺肿块、颈淋巴结肿大,手术切除,病检为淋巴上皮瘤。术后深部X线治疗,腮腺颈部各为DA25GY/2周。1年后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又行X线治疗,  相似文献   

10.
1996年6月我们收治1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发现瘤体侵及部分气管,在完整切除全部肿瘤的同时,切除部分被肿瘤侵及的气管,并移植同侧甲状软骨,修补缺损气管部,术后随访8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干部。以颈部肿块7月主诉入院。7月前无意中发现颈右侧有一肿块,约2cm3大,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不伴发热多汗食欲亢进,曾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未治疗.7月来肿块缓慢增大,但不疼,无声音嘶哑。以甲状腺腺瘤入院。同位素扫描;甲状腺右叶“温结节”,甲功各项均正常。查体:T36.SC,R20次/min,P80次/min,BP18,…  相似文献   

11.
将Walker-256瘤株接种于大鼠肝脏内制成肿瘤动物模型。于肿瘤中心注射胶体32磷,注射后1h,3、7、14、30d放射性瘤肝比值分别为,56.75、6、16、2.50、1.83和1.43。血、心、肺、肾、脾、骨等组织内的放射量在0.061%以下。第7天时谷雨转氨酶有一过性增高外其他肝功指标、肾功、血常规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肿瘤体积较前缩小,且随时间推移,肿瘤生长率逐渐降低。同时,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胶体32P内照射治疗,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并于30d后行二期切除。故认为胶体32磷瘤内注射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将Walker-256瘤株接种于大鼠肝脏内制成肿瘤动物模型。于肿瘤中心注射胶体32磷,注射后1h,3、7、14、30d放射性瘤肝比值分别为,56.75、6、16、2.50、1.83和1.43。血、心、肺、肾、脾、骨等组织内的放射量在0.061%以下。第7天时谷雨转氨酶有一过性增高外其他肝功指标、肾功、血常规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肿瘤体积较前缩小,且随时间推移,肿瘤生长率逐渐降低。同时,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胶体32P内照射治疗,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并于30d后行二期切除。故认为胶体32磷瘤内注射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哑铃肿瘤的个体化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椎管哑铃形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Toyama肿瘤分型选择个体化的手术入路,结合患者术前、术中脊柱失稳因素实施脊柱内固定。对比术前、术后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感觉及运动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椎管哑铃肿瘤均达到了一期全切。其中,神经鞘瘤20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脊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加重。术后1月ASIA感觉评分为(219.34±1.62)分,ASIA运动评分为(98.61±1.25)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1)。随访6~52个月,平均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依据椎管哑铃肿瘤特点分型并制订个体化的手术入路,结合现代显微外科技术,可达到肿瘤的一期全切;术前、术中准确评估脊柱的稳定性,合理选择脊柱内固定,对于预防患者术后脊柱畸形,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对5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行肿瘤切除后经食管床食管胃吻合术,术后效果良好,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及心肺并发症,认为该本式使胃代食管更接近食管的解剖和生理,减轻了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鞘内注射氯胺酮能否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治疗神经病理性痛。方法利用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并鞘内注射氯胺酮,应用von Frey行为测试观察对大鼠基础痛阈和SNL所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鞘内注射氯胺酮能够降低SNL诱导的机械性痛觉增敏,但对正常大鼠的机械性基础痛阈没有显著影响。同时鞘内注射氯胺酮能抑制SNL所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结合荧光强度半定量检测,观察到鞘内注射氯胺酮可以降低SNL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特异性标记物OX-42的表达。结论氯胺酮治疗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6.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后并发症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85例腮腺良性肿瘤随机分成2组,1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术式;2组47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保留耳大神经分支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术式。患者术后随访1年,每2个月随访1次。结果微量淀粉碘试验,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和味觉出汗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在1组和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耳大神经后术区麻木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胸锁乳突肌瓣整复后耳垂区凹陷与术前比较不明显。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分支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可以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垂区麻木症状和耳垂区凹陷。  相似文献   

17.
<正> 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很多,通常多归咎于“受凉”或感染,对肿瘤一因很少注意。往昔认为,由肿瘤引起者只占5%(Shambaugh,1972),近谓,仅次于贝尔氏与外伤性面瘫而高达12.5%。面神经本身肿瘤所致面瘫多于外来肿瘤引起者。在其本身肿瘤中,绝大多数为良性,尤以神经鞘膜或纤维瘤最常见。外露于鼓室的该瘤易诊断,而鼓膜完整者则常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治疗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机制及其时间窗。方法通过行为药理学方法证实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大鼠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所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以及其作用时间窗,并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变化。结果脊神经结扎后盐水对照组动物出现明显的神经病理性痛,同时形态学结果显示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脊神经结扎术后1、3、7d鞘内注射米诺环素,与盐水组对比可有效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同时可以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脊神经结扎后10、21d鞘内注射米诺环素,与盐水组比较虽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但却不能缓解神经病理性痛。假手术组无论是鞘内给予米诺环素还是生理盐水都不影响动物的痛行为学变化以及脊髓背角的形态学变化。结论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可以通过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治疗外周神经损伤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痛,其治疗时间窗为神经病理性痛发生的早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OX-2抑制剂NS398对放射抗拒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食管癌细胞悬液裸鼠皮下接种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食管Eca109细胞和放射抗拒Eca109R50Gy细胞(接受总剂量50Gy照射)的致瘤能力。选取接种Eca109R50Gy细胞荷瘤裸鼠,随机分为NS398组、放射组、NS398+放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的14d中记录移植瘤体积、重量,计算各组肿瘤抑制率和NS398的放射增敏比值(E/O)。结果 Eca109R50Gy细胞比Eca109细胞裸鼠体内致瘤能力高出40倍。NS398+放射治疗能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体积缩小和瘤重减轻最为明显(P<0.05)。1.5mg/kg NS398的放射增敏比值E/O=1.61(>1.4)。结论 NS398对人食管Eca109R50Gy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中更深入的信号传导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后食管测压分析周斌,张潍,王永亮,邓怀慈(西安第二临床医学院胸心外科西安710004)食管、贲门癌患者在切除贲门后,大部分患者吻合口上下胃、食管腔内压力无差异,呈等压状态[1],为胃食管反流奠定了基础。本文对1992~1994年所行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