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大型水库库区塌岸问题十分普遍,位于库区范围内的公路工程,必然受到塌岸的影响。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工程受塌岸影响的路基K0~K51段为例,选取了11个剖面,考虑多种复杂地质条件(库水位涨落和地震作用),首先对该路段塌岸破坏模式及塌岸范围进行预测,然后对该路段在塌岸影响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采用卡丘金计算法,卡丘金图解法,两段法,岸坡结构法分别对研究区典型路基塌岸进行预测,取可靠值。充分考虑库水位涨落和地震作用条件下,采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开展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到边坡临界失稳状态下的滑动面位置及边坡受影响宽度范围。综合考虑塌岸宽度和边坡受影响宽度结果,给出该段高速公路路基受影响范围的建议取值。该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方法创新意义,研究结果可供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公路》2017,(8)
山区高速公路桥台路基病害处治是一项涉及地质、路基、桥梁、路面、交安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以川东某高速一处桥台路基侧滑病害的抢险处治为工程实例,详细讨论了动态设计的关键流程。兼顾争取抢险时间与临时保通,首先对路基脱空段落采取"混凝土灌注密实"的临时措施;进而选用"钢管群桩+联系梁+垫墩锚索"的超静定空间结构作为路基侧移病害的主体加固方案;将右幅南岸路桥过渡段开挖至基层一定深度,以处治22号桥台裂纹病害,并为路基路面的恢复提供空间;经方案比选,确定以"既有路中墙+钢管群桩+联系梁"作为左幅病害段落的永久处治方案。所得成果可为类似病害治理提供类比设计的技术资料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运营公路路基沉陷处治难题,该文以邵怀高速公路K1 302+900右幅路基沉陷为工程依托,针对挖方段和填方段路基分别设计了竖向及水平向的花管注浆的处治措施,该文详细介绍了花管注浆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采用瑞雷波法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处治效果良好。此方法施工占地少、对交通影响小且加固效果好,能快速有效地处治运营公路路基沉陷类病害。  相似文献   

4.
国道217线天山公路地处山岭重丘区,其中K962~K1040段沿库车河布设,很多路段地处凹岸,河流对路基造成的冲刷水毁病害严重。勘察设计阶段拟采用护墙、护墙+护坦、护墙+丁坝等型式进行路基防护,但其防护的效果在本阶段难以验证,因此,通过对典型的K970+450~K970+850水毁段进行冲刷模型试验,研究了各种防护型式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并依据试验成果优化了设计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事莲 《中外公路》2007,27(1):26-30
路基设计包括一般路基和特殊路基设计,前者包括路基组成、高边坡、防护排水等设计,后者则包括软土和高液限土处治设计。该文全面总结了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的路基设计,指出了该路基设计存在的不足,可供公路及相关行业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5,(9)
阐述在326国道K82+194.11~+222.11段用爬地拱成功处治路基沉陷、蠕动病害的方法和产生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珠海井岸沿河路路基防护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软体排施工技术。该技术作为软基区域路基防护措施的一种新形式,对防风浪和水流冲刷,保护路基安全方面是切实可行的,与传统的路基防护措施比较,具有稳定性好,抗变形性强,造价低,后期维护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某高速公路K37+820-K37+920段湿软地基路基病害为依托,通过专业排查等资料,探讨路基病害的变形机理,运用geo-slope分析路基在天然与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提出封堵裂缝、疏导路基排水、微型钢管桩与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相结合的处治措施。总结了湿软地基病害发现手段和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处治膨胀土地基上路堤的开裂及滑动,以广西钦崇路一段路基开裂破坏处治为例,分析了路堤开裂破坏的原因,并基于Geostudio软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模拟不同降水历时强降雨对膨胀土地基上路堤的稳定性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抗滑桩+钢筋锚杆树根桩+钢锚管树根桩+路面注浆+深层排水"的组合式处治体系方案,介绍了其主要设计和施工要点.模拟及实践结果表明,在降雨历时4d后,路堤的稳定性系数小于1.0,路基开始出现失稳现象,其可能的滑动面距离左侧路基顶面约7 m处;采用的加固处治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路基开裂问题,增强土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福银高速公路宁夏境同心~固原段路线在K126+750~K128+950经过当地称为塌山的地段,是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造成的破坏区。区域内地势起伏不平,地表松疏,地形紊乱,公路路基两侧的排水十分困难,是重点地质处治段落。经过多方案比较,设计采用碎石挤密桩对液化粉土地基进行处理。施工过程显示该方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该段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状况稳定,采用碎石挤密桩处理液化粉土地基取得了显著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疆建设兵团垦区软土地区的公路工程特点,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来研究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从控制路面结构的容许弯拉应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的因素,包括公路等级、路基宽度、交通量、路堤填土高度等;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计算思路,并总结了计算流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提出了垦区软土地区二,三,四级公路路基顶面的工后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并根据路基顶面的差异沉降率控制标准,反算出软土地基的工后容许差异沉降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何良德  宗泽 《公路》2006,(12):75-81
设计水库路基时,应根据水库的运行特点,考虑库水浸泡、渗透、水位升降、波浪侵袭、水流冲刷、库岸坍塌、水库淤积和地下水壅升引起的湿陷等影响。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造成库区路基病害的原因,从填土造地、渗透稳定、滑坡治理、塌岸防护等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原则出发,探讨了库区新建路基和改造路基的形式及构造,研究了路基本体和地基的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路基断面形式、防渗设施布置形式以及路基填料等在不同水位差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部分路段路基工程为背景,从原材料、浇筑、养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滨海软土地区路基泡沫混凝土填筑施工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泡沫混凝土路基沉降。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路基工后沉降比传统填筑路基减少11.3 %,该技术效果良好,适用于滨海软土区路基工程。  相似文献   

14.
张劲松 《路基工程》2012,(4):118-122
基于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变形控制标准高,常规路基占用耕地多,基底面积大,地基处理费用较高等情况,研究一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具有很好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及控制路基变形的能力的托盘式U型新型路基结构,使其有效控制深厚压缩层地基路基变形,减少路基处理费用和路基工程的占地量,为路基工程结构的设计提供一种全新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以京沪高速铁路京徐段(K01+450~K04+786.04)CFG桩复合地基上填方路基工程为依托,基于改进指数曲线法,在路基沉降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对该段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区段内对沉降量级小、相对波动大的高铁路基沉降数据,结合三点法求解的指数曲线法拟合及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数据的初始时间点选取在路基填筑完成之后,选择2个月及以上作为时间间隔,有利于提高沉降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路基沉陷风险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正确识别路基沉陷灾害,应用灾害链式反应理论,研究了山区公路路基沉陷灾害的反应机理,提出路基沉陷发育阶段的划分方法以及路基沉陷风险的识别方法。以国际风险度指数R为依据,结合实际工程调查结果,对路基沉陷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作为灾害治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盐渍土地区公路地基路基协同沉降变形机理,依托察格高速公路察尔汗盐湖湖心区域盐渍土地基处治试验段,将风积沙和砾石作为路基隔断层,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考虑路基与路面分层填筑过程中地基的固结沉降,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地基-路基协同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基路基差异沉降规律,提出了不同路基高度和宽度条件下地基与路基沉降比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路基沉降与地基沉降线性相关,路基横断面上各点沉降比可视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18.
与一般路基相比,高填方路基具有填方高度大、较高耐久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具有施工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为保证道路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山区公路经过地势低洼地区路段时,往往采用高填方路堤形式。然而,高填方路堤会出现严重的沉降,从而导致路基不稳定,特别是在黄土地区。通过具体工程实例,对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沉降进行现场监测,对其沉降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为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结合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上海支干线穿越海宁段钱塘江大堤工程,实测了盾构机掘进过程中,试验段隧道轴线周边土体受到的侧压力、总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特征,施工结束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地基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沿深度方向的分布特征;以及钱塘江大堤5个横向断面的沉降分布情况。该文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分析该盾构施工对地基土体扰动程度、范围,以及在钱塘江北岸的软土中进行盾构掘进施工,工后沉降占总沉降量的比例。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盾构施工穿越钱塘江大堤(嘉兴段)的沉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介绍朔黄铁路K65+490~+770路基下沉地段用高压旋喷斜桩加固的方法、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控制参数的确定以及施工工艺流程。通过对路堤进行高压注浆,其水泥浆、泥土经充分混合搅拌形成网格状水泥土骨架,从而达到提高路基土的抗剪强度、承载力和阻止路基下沉的目的。现场观测与检测表明,路基下沉病害得到了根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