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强  查松涛 《汽车运用》2009,(12):23-24
启示一:着眼“应战”、“应急”需要,强化公路军事运输保障职能。“应战”是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重点,但是随着新时期赋予的“应急”这一新职能,军交运输保障的任务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公路军事运输保障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形势需要,着眼“应急”、“应战”的不同需求,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大力强化公路军事运输保障职能,提高运输保障力。公路军事运输职能的本质是为军事活动提供运输保障,是一种满足“位移”需求的运输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一、深化思想观念,提高公路军事运输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公路军事运输具有覆盖范围广、通达程度深、机动性强的优势,既是一种独立的运输方式,又为其他运输方式起到"微循环"的效果。公路军事运输搞不上去,部队的军事行动就得不到保证,部队人员和物资运输就得不到保障,尤其是随着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越来越多,对公路军事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组织指挥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军事运输需求为牵引。一是指挥活动要紧紧围绕军事运输的需要而展开。运力的动员、方案的制定、计划的安排、关系的协调等,都必须紧密结合军事运输的需求展开,确保满足军事运输需求。二是各项勤务保障要围绕军事运输而组织。交通运输线路的抢修、交通防护和交通调整等勤务保障任务的组织指挥实施,都要方便军事运输的组织,不能影响到军事运输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适应要求,建立车辆信息化保障指挥体系 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化作战是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车辆保障只有通过参战各方的联合保障,实现保障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才能避免组织上的混乱和器材设备的浪费,降低保障消耗,充分发挥其保障效能。因此,适应信息化战争客观要求,建立综合程度高、反应速度快、保障能力强的车辆保障指挥体系,是车辆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车辆保障指挥体系。要以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三军界限、军地界限及平战界限,突破封闭型车辆保障体制格局,以军队车辆保障机构为主,以社会化定点保障机构为辅,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平战一体”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持续高效、突出重点、分类保障、军民结合的信息化车辆保障指挥体系。二是建立车辆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完善信息化指挥系统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情况多变难测,只有实施高度集中统一和灵活的指挥,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信息化保障能力的优势。为此,首先要使装备的组织指挥纳入作战指挥系统,实施统一的决策、计划、控制和协调;其次要尽快实现师(旅)、团装备指挥系统与集团军、战区装备信息化保障指挥系统联网,形成纵横交错、上下沟通的指挥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战争军交运输保障具有决策一体化和智能化、运输可视化和透明化、保障主动化和精确化、形式集约化和叠加化、调控直达化和动态化等特点。适应这些特点和规律,实现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系统集成,必须着力解决军交运输指挥平台、保障样式、保障体制和防护思想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建立与联勤运输相适应的运输指挥体制 具体应遵循以下3条基本原则:一是在编制构成上一体化。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军事运输体制的确立,必须与战场上的各种参战力量、作战样式、战场环境和运输保障任务相适应。因此,必须在战略、战役层次上,建立由各军兵种以及国家和地方铁道、交通、邮电、民航、民政等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一体化的联勤运输指挥机构,对各种运输力量实施统一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继平  沛津 《汽车运用》2004,(7):20-20
发展适应性和机动性强的车辆运输装备,是新时期公路军事运输准备的前提。未来战争中,我军战术范围的运输保障任务还主要是靠汽车来完成;同时,由于铁路、航路可能被破坏,汽车还将担负起部分战役运输保障任务,因此公路运输在未来战争中的任务非常繁重。加之一方面敌对我后方进行袭击,造成战场行动条件恶劣,加大了汽车生存难度,车辆损坏  相似文献   

9.
一、正确理解集成训练的内涵 近年来,总部确立了专业基础、保障要素、保障单元、保障系统的信息化条件下通用装备保障体系,形成了基于保障要素、保障单元的通用装备保障力量编组运用模式.探索形成了通用装备保障集成训练模式。即运用综合集成方法,依托信息系统,对保障要素、保障单元、保障系统进行整体训练.以促进各种保障力量的有机融合,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保障能力。其中:保障要素训练是为实现由单个人员能力向保障要素能力集成而进行的技术协同训练;保障单元训练是为实现保障单元内部保障要素有机融合和整体保障能力形成而进行的行动协同训练:保障系统训练是为实现装备保障指挥能力和部队整体保障能力集成而进行的指挥协同训练:保障体系训练是为实现通用装备保障系统层级衔接、一体联动,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装备联合保障能力而进行的体系融合训练。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公路军事运输保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公路军事运输保障信息化建设理论研究不够全面。当前,我军正处于半机械化、机械化军队向信息化军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许多理论都  相似文献   

11.
GPS系统在高技术局部战争运输保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事运输保障要求出发,通过对GPS系统的开发,将其运用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运输保障中,以增强后勤运输的机动灵活性,从而高效益地实施运输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一)突出信息主导,要求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必须具备实时、高效的指挥能力。车辆装备网络化维修保障指挥能力,是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指挥系统为主体,以科学编配保障力量和资源为目标.在获得保障信息、形成保障决策到最终转化为保障行动的整个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态势综合判断、力量决策运用和协调组织控制等能力的总和。信息化战争突出强调了信息的主导地位,面对战场范围广、战损程度重、保障要求高的严峻形势.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指挥机构需要采取统一指挥、分散保障、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指挥方式,实施全要素、全方位、全系统的指挥控制,实现保障命令与作战命令同时下达.保障行动与作战行动无缝链接的信息化协同。  相似文献   

13.
一、适应要求,建立车辆装备信息化保障指挥体系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体系。要以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为出发点,以军队车辆保障机构为主,地方车辆保障机构为辅,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平战一体"的构建原则,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持续高效、突出重点、分类保障、军民结合的信息化车辆保障指挥体系。二是建立车辆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军多方式联合运输的主要手段是铁路和公路,在现实运用中军队重点关注运输方式转换的过程,以便合理地制定转运与保障方案。运用多模式网络建模和图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根据部队联合输送任务需求和转运保障特点,采用铁路车站军事运输装卸载能力指数和军事运输道路通过能力指数评估方法,在地理地图的基础上,简化路网,建立公铁联合军事运输网络图模型,拟为军事联合运输路径优化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适应要求,建立车辆装备信息化保障指挥体系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是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车辆装备保障只有通过参战各方联合保障,实现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才能避免组织上的混乱和器材设备的浪费,降低非保障性消耗,充分发挥其保障效能。因此,主动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客观要求,建立综合程度高、反应速度快、保障能力强的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体系,是我军车辆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体系。要以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三军界限、军地界限及平战界限,突破封闭型车辆装备保障体制格局,以军队车辆装备保障机构为主、地方车辆保障机构为辅,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平战一体”的构建原则,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持续高效、突出重点、分类保障、军民结合的信息化车辆装备保障指挥体系。二是建立车辆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利用C4I指挥系统和GPS定位系统,建立与作战指挥机构相连接、与车辆装备保障指挥机构相连接、与参战车辆和保障人员相连接的自动化指挥网络系统,实现车辆装备指挥中数据收集处理、运筹决策、信息传输、车辆导航、人员定位的一体化和自动化。三是建立精干高效的战时车辆装备保障指挥机构。车辆装备保障指挥机构的结构设置与人员编组应着眼未来信息化作战的特点,按照“合成、精干、灵活、高效”的要求,加强自动化指挥、智能化程序设计、计算机技术保障力量建设,以实现战时对车辆装备的精确保障。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运输保障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运输是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以信息为主导的战争模式,使军交运输地位凸显。从1993年起,美、英、法等国都加拨专款,用于军队运输装备的研发和购置,并对其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部队机动能力和运输保障能力。我军运输指挥  相似文献   

17.
陈华 《汽车运用》2014,(6):17-17
一、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公路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实时高效的运输指挥体系。一是加强互联互通的指挥手段建设。主要是为汽车运输部(分)队配发功能完善、兼容性强、信息化程度高的GPS导航定位系统、CDMA通信系统等定位通信装备,解决分队与分队、单车与单车、前端与后端之间指挥不通的问题。实现公路运输过程中的互联互通。二是完善兼容互通的一体化指挥平台。按照兼容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可视、全程控制的要求,实现上与总后军交运输部、战区联勤部,下与汽车运输部(分)队甚至单车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信息系统贯通民用汽车运力保障队伍.进而构建多路迂回、即插即用的一体化指挥网络。  相似文献   

18.
覃秀良  方磊 《汽车运用》2014,(11):11-12
基于信息系统的装备保障训练,是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装备保障体系为对象,为形成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而进行的训练活动。加强基于信息系统裴备保障训练的研究与探索,是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的客观要求,是深入推进装备保障训练转型必须解决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一、着眼高效指控、融合互动,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训惩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级按照平时与战时同步推进、硬件与软件同步建设、指挥人才与技术人才同步培养、使用与管理同步加强的要求,逐步建立和运用了一些装备保障信息系统。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必须从信息系统基础训练抓起。  相似文献   

19.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需要,就要尽快健全军地联合保障机制,积极完善多种投送手段,逐步配套相关保障措施,不断加大训练演练力度,扎实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军交运输体系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利用计算机,对我国局部区域的军事运输力理与地方潜力进行组织、管理、指挥,对运载工具建立运输保障系统,对动输道路建立管理系统,逐步建立计算机运输指挥自动化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