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车用无线通信(V2X)技术的性能优势逐渐受到重视,该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单车感知缺陷,并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交通系统。文章对比分析V2X技术两大发展路线,阐述长期演进(LTE)-V2X各主要通信方式,基于现行LTE-V2X网络架构,设计了一种将V2X技术引入软件定义的通信恢复功能模块,可有效提高通信效率,保证链路正常切换和恢复。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NI在上海举办了汽车测试高峰论坛,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车载通信5G的测试应用。车辆互联技术有助于降低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不同于自动驾驶技术中的传感器,V2X应用范围更广,不受天气状况影响。作为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的两个主要技术路线,基于V2X的车联网市场呼之欲出。V2X技术的快速演变,使得车载通信5G值得期待。超可靠低延迟通信、大规模机器通信以及增强型移动宽带,车辆、  相似文献   

3.
车联网(V2X)作为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近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落地和应用,则使得V2X如虎添翼。如何借助5G和V2X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规模商用?NI汽车产品与策略资深经理贾青超通过采访V2X测试解决方案的领导者——S.E.A.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Gerd Schmitz博士,对加速发展中的5G和V2X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V2G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主要功能、关键技术与社会经济效益。对美国、日本和欧洲V2G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国外出台多方面举措加快V2G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分析了中国发展V2G技术的瓶颈问题,最后从顶层设计、关键技术、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加快发展V2G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创新技术华为5G+C-V2X车载通信技术华为5G+C-V2X车载通讯技术助力5G时代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5G的高速率和低时延特性可支持智能汽车更快获取高精度地图等道路数据;C-V2X可支持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其他车辆、弱势交通参与者等进行直连通讯,该技术基于华为自主研发的5G车载通信模组MH5000和5G通信芯片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车路协同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车联网(V2X)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车路协 同仿真验证系统的设计方案。使用 Prescan软件搭建了仿真场景,以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形式将 仿真数据发送至 V2X 协议栈,通过 LTE-V 信道仿真设备仪表和被测器件(DUT),并经由直连通信 接口(PC5)进行通信。采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模拟器,将模拟测试车辆的位置和时间等信息 与协议栈及 DUT 进行同步交互,DUT 接收到测试场景及位置的数据后,触发车路协同相关预警功 能。该方案可真实模拟 V2X环境,实现了 V2X应用场景的测试验证,能够有效推动车路协同系统的 开发和算法验证,促进 V2X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5G能克服当前V2X技术的局限。通过在自动驾驶车辆上搭建车载5G网关,并推动边缘计算与自动驾驶融合,将推进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并为提升自动驾驶系统交通安全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车用无线通信(V2X)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行业内对 V2X 和自动驾驶相关的硬件在环(HIL)融合测试需求也越来越高。由于 V2X HIL 系统与自动驾驶 HIL 系统两者相互独立,在实际应用中尚缺少对两者相关应用场景及功能进行全链路的闭环仿真测试系统。基于 dSPACE 平台 HIL 仿真系统及V2X HIL 系统的联调过程,搭建了一套能够同时验证蜂窝车联网(C-V2X)通信功能和单车智能感知功能的 HIL 联调仿真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对 V2X 应用场景的仿真,该系统能够正确实现对单车智能驾驶功能测试、V2X 被测算法的验证及预警功能显示,由此验证了联合仿真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WCT)是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非直接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具有运行安全﹑充电智能﹑配置灵活等优点。本文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体系﹑类别与技术特点进行了综述。其研究热点包括:电力电子拓扑结构﹑磁耦合元件结构﹑能量传输水平﹑建模思路﹑生物安全等,对上述热点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概述了相关汽车企业与实验室的实用化成果。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电力电子拓扑结构与控制算法的创新与优化﹑生物安全以及新材料应用等,而应用趋势则包括:行进状态充电﹑辅助驾驶和V2X(车辆到电网(Vehicle-to-Grid,V2G)﹑车辆到住宅(Vehicle-to-Home,V2H)等)双向电能传输等。  相似文献   

10.
V2G(Vehicle-to-grid)技术能够优化能源效率,参与电网调度,促进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文章首先阐述了V2G的概念,其次从电动汽车储能应用研究、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研究和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对于配网影响及其协同控制研究等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V2G技术的研究状况。最后介绍了国内外部分有关V2G的示范应用,并对V2G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大规模无序接入将给电网带来峰谷差增大、电能质量下降、电网运行优化控制难度增加等不利影响。应用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 (Vehicle-to-Grid, V2G) 控制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过程,可有效缓解上述问题,并起到削峰填谷、平抑可再生能源的作用。近十年来,该项技术已成为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阐述了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重点从电动汽车集群充电需求和放电能力的时空分布、基于V2G的协同调度、市场机制及经济运营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了V2G在“双碳”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对电动汽车调度及应用问题研究中常用的求解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展望了V2G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车联网(V2X)的不同应用角度,讨论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移动边缘计算(MEC)组网方式,为车联网(V2X)的业务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郝勇  孙健  杨海清 《天津汽车》2010,(8):12-14,22
文章简要总结了2009年国内车用柴油机的技术发展特点,包括技术路线分析、关键技术发展状况、产品质量状况、重大项目建设及新产品开发状况等,分析了2009年车用柴油机的技术发展,并针对产品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柴油机的排放污染,使柴油机达到国IV以上排放要求,参考国际柴油机的排放技术,目前,主要有2条技术路线可供选择,即SCR技术路线和EGR技术路线。文章对这2种技术路线从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机在我国近期和远期,不同的车型应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为我国柴油机达到国IV以上排放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鹏  杨静 《时代汽车》2022,(2):33-34
分析了5G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在发展战略、研究意义和趋势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把5G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有机融合,可有利于ICV的规模化、定制化技术架构的完善,以期实现ICV车辆间的信息实时换接、均布负载和信息的抗干扰与安全的构想.进行总结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现有微表处技术指南中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影响了微表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出在“图解法”确定的最佳乳化沥青用量范围内,采用低温弯曲试验峰值弯拉应变对应的乳化沥青用量作为微表处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经室内试验验证,该法具有较好的技术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同步器试验系统机械惯量电模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采用惯量电模拟技术的汽车同步器试验系统研制,研究了汽车台架试验系统中机械惯量电模拟方法及其技术的特点,并通过探讨同步器试验系统设计中实施的关键技术与解决办法,对采用复合控制方法构建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汽车用同步器试验系统的构成与控制方案的实现及系统成功投入实际运行后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专利分析的视角,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冷却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驱动电机冷却相关专利的梳理,从申请趋势、地域分布、申请人分析等角度分析驱动电机冷却技术的宏观发展趋势,并通过技术分布、技术路线及核心专利解读对驱动电机冷却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当中,明确提出了开启"1+X"的证书制度,其主要目的是要利用把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行有效融合,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新能源车技术专业作为实例,对"1+X"制度进行积极地探索,找到培养高品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新方式,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师资力量等各方面进行探索,为"1+X"课证融合的有效开展寻找高效途径,从而提高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