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道路外交通事故时,要同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一样,通过事故现场调查,最后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道路交通事故证明》,交强险及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金对道路外交通事故同样适用。在事故现场调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但涉及与道路外交通事故有关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及追究刑事责任方面已超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2.
正开车最怕遇到交通事故,遇上交通事故很有可能一天都得耗在这了。但有了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处及非现场交通违法异地处理,就大大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本文整理了交通事故在线快处等相关流程,谨供大家参考。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差异,具体请以当地交管部门的处理办法为准。交通事故在线快处操作指南交通事故在线快处简介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处是应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进一步简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和保险理赔流程,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自行协商、在线认定,保险快速定损、快速理赔,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道路交通事故在线快处服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物联网概念和技术的分析,结合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现状,提出了新一代基于物联网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平台的方案。简要阐述了系统建设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创新点,并进行了技术可行性分析。最后对首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部近日修订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46号),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事故处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修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目的,就是要积极回应群众对依法、公正、高效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防止和纠正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违法和不当行为,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提高事故处理质量和效率、促进执法公正,2008年8月17日公安部颁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4号),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执行。现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予以废止。《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取消了道路交通事故重新认定制度,并明确把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证据使用,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只能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造成道路交通事故信访案件多发。因此《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专门增加了一节"复核",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法制化。本文拟就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复核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过程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可以获取大量的直接、有力的证据.现场勘查情况可以影响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通过走访调查和查阅资料,本文调研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实际操作的情况,对目前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改进的措施,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中事故现场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信息简讯     
南京快速处理交通事故 据悉,南京市警方在交通管理和事故处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一条是小交通事故可以私了。今年5月份,南京交警在市区主要道路上实行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对只涉及一般物损的交通事故,由事故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并自行清除事故现场,以迅速恢复道路畅通。同时,从5月份起,选择三条道路作为试点,对于因行人违章而发生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安全》2020,(2):F0004-F0004
为构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多元化告知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依法依规、公开透明,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3月1日起,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重庆、四川正式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试点工作。事故相关查询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网页版(*.122.gov.cn)和"交管12123"手机APP查询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信息。  相似文献   

9.
王朋 《时代汽车》2023,(11):171-173
交通事故案件涉及到诸多复杂的情况,交通事故主体为车辆、涉案人员、道路及以外的相关内容,因为多方面的影响,现场勘测无法花费太多的时间,需要迅速完成,所以往往会出现遗漏,这经常会影响到事故的处理和责任的认定。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在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当中属于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处理事故当中很多疑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检验鉴定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专业的技术支持。检查和核实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是对道路交通事故技术评估的基本方法。已成为解决许多事故问题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痕迹鉴定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预测的灰色GM(1,1)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系统灰色属性的基础上,提出将道路交通事故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系统行为特征量处理,运用灰色理论和方法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的GM(1,1)灰色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预测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2004年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和“道路”进行了重新定义.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中增加了原来未纳入统计的三类事故。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按照新法施行后口径统计.除去自行协商处理的轻微事故,2004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标有三项下降.一项上升。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交通管理执法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事故处理执法水平.办案能力和办案质量.切实保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特别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执法公正.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轮迹".以及如何利用"轮迹"查明事故事实。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务院1991年9月22日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交通管理研究》2000年第1期刊载的福建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叶旭河先生的《试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之认定行为》一文,笔者作为最基层的一名交警,在多年处理交通事故的实践中,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尤其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赞同叶先生的一些观点。因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本身就影响到人的权利以及相关的经济利益。加之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都是由公安交管机关依据其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作出责任认定,再按以责论处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的一次性结案处理;经两次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调解终结,然后进入民事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和判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检察机关提出公诉,人民法院刑事负带民事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必然趋势。根据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分析交通事故处理系统中的需求、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并据此设计并开发出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并应用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系统。开发成果已经在云南省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地处寒冷地区的黑龙江省,辽宁省1992~1995年发生的39741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处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地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月份分布,事故形态和事故与道路类型,等级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到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规律及相应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8.
广隶 《摩托车》2010,(1):91-93
<正>什么是道路交通事故骑摩托车外出,经常看到一些交通事故,也经常听一些骑摩托车的朋友谈对交通事故的处理看法,但有一些问题还是不太清楚,请问,"交通事故"发生后是不是都算是道路交通事故,具体应该怎么划分。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安部修订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46号)。时间2018年5月1日起施行。举措对比修订前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新规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以人  相似文献   

20.
在公安部交管局的重视下,各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纷纷加大了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管理力度,以福建省为例:几年来,通过制定了《福建省事故处理工作规定》、《公开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规定》、《特大交通事故管理责任追查制度》、《预付款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例规范性件,实行警务公开,推行“阳光作业”,规范事故程序,接受社会监督,达到对内提高事故处理人员,外树立良好的交通警察形象,命名全省的事故处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由于交通事故工作的理论体系尚在完善中,事故处理工作中所依据的法规滞后,以及历史的原因,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主要表现为:一、交通事故责任属性不清,导致无法正确应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则。二、侦查意识薄弱、取证不及时,未能按法规定程序和时效制作和获取证据。三、违反程度办案,非法扣车现象严重。四、领导重视不够,事故处理人员轮换频繁,相关的基础工作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