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欢  刘杰 《轿车情报》2005,(8):50-53
给Tiida的两厢版取一个新的名字一“骐达”,实在是个很明智的做法。什么Polo三厢,飞度两厢,说起来拗口。有些朋友要买飞度,来问我这车怎样?总得先问他们一句“三厢还是两厢的?”这种事情发生多了买在是件很心烦的事情,因为我欣赏喜欢两厢飞度的人,藐视喜欢三厢的,所以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时,我时间就不知道该欣赏他还是藐视他。  相似文献   

2.
高杉  田永梁 《汽车杂志》2006,(5):104-109
家用轿车这个市场就像一块美点,各个车厂都在拼命争夺。之前风廉家轿市场的多是1.6-2.0L的三厢轿车,就像悬皮薄馅大的肉包子,符合大众口味。而近一、两年人们的喜好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1.3-1.6L的两厢小车开始风行,我们的主角——昌河铃木利亚纳两厢轿车便属于这类。[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少校  张鑫 《车时代》2007,(6):74-77
这是一个十分直白的标题。实际上,蝌蚪变青蛙的事情在中国汽车市场最近两年的时间内,发生过不止一次了。包括飞度、福克斯、琪达,伊兰特、利亚纳等等,都经过了如此的三厢变两厢的演变过程。今天,又一只国内的蝌蚪进化成了青蛙——天语SX4。  相似文献   

4.
竹夭 《车时代》2006,(5):66-69
“Life in a new age”,这是昌河铃木为这款两厢家用轿车提出的理念。其实在利亚纳三厢车推出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个名字,但一直对它没有什么记忆,而两厢车的推出,却一下子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一方面是因为两厢的利亚纳无论在外观、空间还是期待上,都符合了这辆车本来应该表现的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它的上市价格比三厢车上市之初显得“厚遭”了许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第一眼飞度     
《汽车导购》2005,(2):46-48
2003年,尽管被加了个尾巴,三厢飞度仍然俏销;2004年,尽管三厢飞度俏销,两厢飞度仍然吸引眼球。第一眼看到两厢飞度是在2004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红色的那辆:美女。大概两厢飞度真的是个第一眼美女吧。可是因为车展上的美女太多,我觉得,“Fit”最“fit”的还是那两个字:精灵。有了2003年底的三厢,飞度这个名字自然不会让人陌生,然而细看之下的两厢,却让人有了惊喜。从内到外,特地将两厢与三厢做个全面对比的大虾不乏其人。三厢已经是过去的时尚,现在,快是两厢当遒的时候了。你看,更高的个子,更短的车身,更加的原汁原味,游走在城市中,它是个不折不扣的精灵。  相似文献   

6.
文龙 《汽车导购》2006,(5):56-60
2006年上半年标致206、乐风、雅绅特、思迪和利亚纳等小车扎堆上市,不具品牌优势的两厢利亚纳想在众多强手面前过过招,没有突出的卖点是不行的。在这样一个“时尚”成为小车“代名词”的时代,两厢利亚纳却选择了实用路线。  相似文献   

7.
SAM 《汽车杂志》2006,(6):256-257
昌河在造微型车上挺有优势,从微面到爱迪尔,再到北斗星,销售情况尚算不错。与同为造小型闻名的铃木再次合作,继北斗星后推出的利亚纳车型,企图在家轿市场上一展拳脚。虽然率先上市的三厢版利亚纳销售并不尽如人意,但随着两厢利亚纳的上市,加上相对合理的价格定位,这一新车型渐渐被人认可。[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两厢情结     
三厢好还是两厢好,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厂家的想法是最好每出一款车都大受欢迎,先来三厢比较稳妥。而消费者想的是所有的车型都摆在眼前,“让我一次挑个够”,为什么不给我两厢?  相似文献   

9.
紧凑级新贵     
《汽车知识》2008,(7):32-37
宝马的1系轿车于2004年正式面世。之后就一直活跃在高端紧凑级的轿车市场上。而随着2007年的中期改款后。在原有两厢五门版本的基础上,又陆续推出了两厢三门、三厢三门以及三厢敞篷等多个版本。在今年6月份首先登陆到中国市场的则是中期改款后的两厢五门版,共分为120i手动、120i自动以及130i自动三个版本。  相似文献   

10.
对于昌河铃木利亚纳,相信大家都对它不会陌生:一款小型家用车,高高的,空间很大,1.6L 排量……许多开过或者看过利亚纳的人都觉得它老实巴交,圆滑甚至有点呆板的外形实在无法勾起人太多的欲望,温和的行车感受也很难让你一路心潮澎湃。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话,证明你还没有没有真正读懂它,没深入了解它,把它埋没在众多小型车海中。2006年的岁末,一台红色的两厢利亚纳"闯"入了编辑部,大家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纳纳",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就是我们这群"车痴"和"纳纳"共同度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