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牵引电流、频率漂移和自身干扰等对轨道电路产生干扰的主要干扰源,分析了干扰机理和干扰途径,叙述了通过合理的选择频率来提高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利用通信技术和LC谐振原理限制电气化牵引电流谐波干扰,采取频率在地理上的交叉分布避免自身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测实例对传统频谱干扰检测、实时频谱干扰检测、扫频干扰检测的原理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服务质量的在线干扰检测方法,重点对联动分析技术、阻塞干扰自动识别、互调干扰自动识别和频谱模型识别技术进行研究。根据该检测方法研制的干扰检测系统在GSM-R网络及LTE-R网络干扰检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朱利香 《电气化铁道》2005,(3):42-44,50
在高速铁路测试过程中,环境比较恶劣,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动态测试过程中主要干扰因素,及使用硬件技术去除空间干扰,信号通道干扰,电源干扰的方法,以及良好的接地技术。  相似文献   

4.
干扰问题是列控车载设备中,监测系统和其他安全系统交互时面对的关键问题。基于对现有无干扰技术和模型的研究,运用无干扰的终端安全模型原理,结合车载在线无扰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详细地探讨无干扰技术在车载在线无扰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明确无干扰技术对列控车载监测设备的保障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隧道仰拱施工的一种新型防干扰机械--YFRQ9型隧道防干扰仰拱作业桥进行了介绍,对该机械的总体构思和主要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地铁车-地无线通信引入LTE后的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国内地铁的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将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与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技术进行对比,提出一套LTE组网方案。针对该方案,分析下行链路预算,对LTE基站的覆盖能力进行评估,认为引入LTE后,地铁中覆盖了多频段的无线通信系统;由于系统间频率相近,无线信号之间容易形成干扰。从干扰形成的角度分析干扰的成因,定量计算系统间的隔离度,从技术和工程建设角度给出减少干扰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通信需求的增加,多种无线技术迅速发展,多种无线信号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空间,不同无线信号相互之间将产生干扰。郑州地铁1号线将LTE(长期演进——第4代移动通信标准)技术作为车地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其承载的数据重要且安全性要求高,故尤其需要注重信号的干扰问题。根据目前的频率规划方案和频率使用情况,对郑州地铁1号线基于LTE技术车地无线通信可能产生的干扰类型做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弓网电磁噪声对GSM-R的干扰,采用交织技术和RS-Turbo编码建立了GSM-R抗干扰信道模型,改善GSM-R差错控制方式。从仿真结果分析得出,采用的信道模型可以降低此类噪声干扰,降低系统误码率。  相似文献   

9.
区间信号仿真系统中干扰仿真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讨论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行车区间内信息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的基础上,给出并分析了区间轨道传输信道干扰的仿真建模策略。在简单介绍了系统仿真相关技术之后,着重阐述了电气化区段轨道电路的传导性加强干扰以及轨道电路同线干扰的数学模型。最终实现区间信 号仿真系统中干扰的仿真,从而为铁路区间以及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控制和防护设备的安全性测试评估平台的研究开发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研究铁路无线电通信GSM-R网络中的干扰定义和干扰分类,并研究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的关键技术。重点关注GSM-R网络频谱监测接收机技术,提出基于USRP和GNU Radio等SDR技术的GSM-R网络频谱监测接收机技术,并给出实际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1.
结合贵广铁路棋盘山隧道施工现场测试,研究隧道爆破近区围岩振动规律以及稳定性。对棋盘山隧道掌子面后方拱顶5 m范围内围岩的爆破振动速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爆破近区围岩的振动传播速度随爆破的比例距离呈幂指数衰减,棋盘山隧道Ⅲ级围岩的幂指数为-0.62。对爆破施工隧道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隧道塌方主要是岩块沿着节理面滑动造成的,与节理面的抗剪强度和岩块的大小及形状相关。最不稳定拱顶位置关键块掉落的临界爆破振动速度,随关键块高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关键块长度和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可根据隧道围岩关键块的形状和位置,计算关键块的临界爆破振动速度,进而得到保证关键块不掉落的炸药量,以控制围岩稳定,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云南路主线隧道穿越青岛老城区,地表建筑密布,地下管线纵横交错,且管线抗震性能差。因此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如何将爆破振动对老旧建筑影响降至最低,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2 cm/s的振动速度,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埋深、地质情况进行钻爆设计,成功地将振动控制在设计规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依托云南省盐津县白水江三级电站引水隧洞下穿内昆铁路手扒岩隧道的工程实际,采用LS-DYNA显式动力数值模拟及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对既有隧道受下穿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产生的振动影响和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断面起爆中,D(D为下穿新建隧道洞径,下同)<2.5D0(D0为基准洞径)时,既有隧道的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均随D的增大而增加,且基本呈线性关系;2.5D0≤D<3.5D0时,振动速度及加速度均急剧增大;D≥3.5D0时,振动速度、加速度随D的增加而减小。随两隧道间距的增加,既有隧道考察点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均减小;在距离相等时,掌子面未到达前的振动响应大于掌子面离开后的响应;相同爆破参数时,距离越远,受到的振动越小;同时起爆药量越大,受到的振动越大。随围岩的变差,既有隧道处的振动速度增大,振动加速度变化较小。根据不同影响因素与振动速度关系的规律,推导了包含隧道开挖洞径、进尺长度、上下交叉隧道净距、单位药量等参数的隧道开挖爆破振动速度计算公式,并由现场爆破振动监测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同时,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分部开挖、分段起爆、干扰减振等减小爆破振动影响的对策措施及选择原则,并指出爆破试验及爆破振动监测在近接隧道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复杂环境下浅埋隧道钻爆施工的爆破振动问题最为敏感,工程实践中需要既能实现快速掘进又能降低敏感区段爆破振动的爆破技术。研究结论:结合开元寺隧道和杭州引水隧洞钻爆掘进中的爆破振动测试和分析,发现这两个埋深25 m左右的隧道掘进中,掏槽爆破产生的地表振动最为强烈。试验证明采用多级复式楔形掏槽可以有效降低爆破振动,同时利用高精度延时雷管或数码电子雷管调整掏槽爆破起爆时差,可以实现振动波错峰减振,并能改善掏槽效果,提高炮孔利用率。爆破试验过程中配合爆破振动监测,不断调整和优化掏槽爆破方案,最终顺利通过隧道浅埋振动敏感区,而且平均单炮进尺在3 m左右,地表爆破振动控制在1.5~2.5 cm/s。达到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快速钻爆施工。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铁隧道爆破开挖与振动控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城市地铁隧道往往修建于人口稠密区,且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复杂、隧道线路相互交错、距离近,这给爆破施工增加了很大困难。通过工程实践,本文介绍了在南京地铁隧道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开挖方法,以及所采取的控制爆破振动措施,其施工经验可供今后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地铁车站风道斜穿建筑物时造成的爆破振动所带来的扰动,以青岛地铁1号线瑞金路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从掏槽眼、辅助眼、起爆网路等角度对风道1部爆破方案进行设计,最终确定为采用大直径中空孔掏槽布置方式与孔外延期微差起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多方位地进行控制爆破。结果表明:(1)控制爆破方案测得3次振速为0.47、0.46、0.50 cm/s,均小于被保护对象规定振速1.5 cm/s,有效控制了振速;(2)使用孔内延期和孔外延期相结合的微差起爆网路,使爆破起爆次数由4次降低到了2次,提高了起爆效率;(3)验证可知,本设计方案最大爆破振速仍出现在大直径中空孔掏槽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震动影响,采用微震控制爆破,有效控制了震动速度,确保新建隧道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正常运营。详细介绍了大帽山新建隧道钻爆施工的设计、爆破控制、振动监测等内容:采取楔形掏槽、孔内外延期非电微差起爆技术,严格控制最大一段起爆药量等措施,爆破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不良地质突出的地段进行爆破作业时,爆破振动是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宜万铁路新增排水支洞爆破施工对相邻运营隧道的振动速度和应变影响进行监测与分析,研究运营隧道振动速度与应变随着排水支洞爆破施工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运营隧道振动速度与排水支洞爆破单次爆破进尺密切相关,应变则随着爆破次数的增加而小范围波动。  相似文献   

19.
近距离爆破对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根据实测资料,运用统计回归方法,进行近距离爆破对隧道周边振动场分布影响的分析,得出结论:最大振动速度出现在隧道迎爆侧的墙壁和拱部,墙脚点振动速度较小,背爆侧振动相对较轻;爆源越近,迎爆侧与背爆侧振动反差越大。比例距离越大,隧道周边的振动峰值速度分布越趋于均匀;爆破夹制作用越大,邻近隧道产生的爆破振动越大;岩体越坚硬完整,振动峰值衰减越慢。提出增加起爆段别,减小单段爆炸药量,增加空孔,改善临空面,减小夹制作用等降低爆破振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爆破振动作用下既有铁路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邻既有隧道上方开挖爆破工程为例,通过现场爆破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爆破振动作用下既有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由爆破试验结果可知:质点垂向峰值振速对爆破振动控制起主要作用;采用回归分析得到的质点垂向峰值振速经验公式,对不同最大单段药量时的质点垂向峰值振速预测的平均误差率为11.86%.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隧道直墙底脚位置单元的垂向峰值振速为4.36 cm·s-1,水平向峰值振速为3.72cm·s-1,隧道拱顶处的垂向峰值振速为4.13 cm·s-1,均在安全振速控制值范围之内;相邻位置的隧道围岩与衬砌结构的受力及质点峰值振速均不一致,且振速衰减趋势也存在差异性.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而且数值模拟的爆破振动作用下隧道动力响应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