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姜云 《公路》2002,(1):111-114
根据公路隧道的建设实践,对影响公路隧道建设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如隧道前期地质工作,软弱地层隧道设计结构模型,施工方法与工艺及隧道质量检测技术与方法等,这些问题公路隧道建设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姜云 《公路隧道》2003,(1):44-48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该提出了公路隧道建设中工程质量控制的几个关键问题:重视隧道前期地质工作;注意软弱地层隧道设计结构形式;改进施工方法与工艺;采用先进的隧道质量检测技术与方法等。希望在今后的公路隧道建设中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隧道建设中对隧道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动态检测监控,能确保隧道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的要求。本文以南方某公路在隧道建设中通过地质雷达对隧道支护结构如层厚度、钢支撑(格栅)位置与间距、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缺陷及富水区进行检测监控并给出处理意见的实际案例为依托,为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目前公路隧道常见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汇总研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建立公路隧道质量检测与评价管理系统的必要性。该系统在借鉴现有相关行业规范、规程的基础上,将公路隧道的工程质量检测分为材料、施工、竣工和运营4个子系统,分别给出了各个子系统的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及相关质量检测表格,并采用Delphi语言研制了公路隧道建设质量检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IMSHTQ"。  相似文献   

5.
锚杆无损检测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对公路隧道中锚杆锚固质量的评判主要依靠锚杆拉拔试验。现在应用一种新型锚杆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出锚杆的锚固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质量隐患,减小施工干扰,对保障隧道工程的顺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健康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洪凯  李明 《公路》2005,(12):203-208
公路隧道健康问题是困扰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就公路隧道中常见的撞击回波法、地质雷达、激光扫描等无损健康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行慨述;对常见的7种公路隧道病害成因与相应的防治技术做了归纳总结;探讨了隧道健康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健康诊断与控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隧道病害与灾害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就公路隧道中常见的撞击回波法、地质雷达、激光扫描等无损健康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加以概述;对常见的七种公路隧道病害与灾害的成因与相应的防治技术作了归纳总结,最后对隧道健康诊断与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但是,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因为自然环境问题涉及需要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建筑,并且因为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非常丰富,从而将会对公路隧道工程的路基路面结构产生影响,从而使公路隧道的稳定性降低,并带来渗水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需要对公路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渗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明确的处治措施方法,不断的对问题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有效控制。本文,针对公路隧道渗水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采用的解决技术,及处置完成后公路隧道的可持续性作用效果,从而达到保护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首先就公路隧道病害常用的检测技术进行概述,然后对隧道常见病害的成因与相应的处治措施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提出隧道病害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公路隧道的不断发展,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文章结合实际工程,分析公路隧道的施工特点与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公路隧道的建设、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何杰  高斌  薛陶  白玉冰 《隧道建设》2018,38(Z1):51-57
论述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规模、技术难度、设计理念及养护管理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技术和理论水平发展迅速,已逐渐步入“绿色建设期”,但距离科学养护管理仍然差距较大,存在“建管养”分离、检测养护难度大、基础数据混乱、评定系统不完善和维修加固体系不完善等挑战。针对以上挑战,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引入全寿命周期建设理念,论述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养护便利化和标准化施工等理念对于隧道“建管养”的重要意义; 2) 建立隧道建养信息化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及BIM信息技术,为隧道建立信息档案; 3) 完善养护技术体系,对现有隧道检测、维修加固技术手段进行梳理,总结一套隧道检查、管养技术体系。以期为公路隧道科学养护管理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们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都非常之良好,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公路工程等基础建设工作也就进行得较为彻底和完整,但是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较多时候都会遇到深层软基需要良好的处理。在我国到目前为止对深层软基较多采用的是用水泥搅拌桩来进行处理。水泥搅拌桩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用搅拌机械加固粘土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强度桩基然后再加以利用的措施,在我国的基础建设中应用相当之广泛。该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和状况下对公路深层软基的处理作出阐述和分析,并对其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检测等各个环节予以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万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4):40-41,45,270,271
随着公路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行车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车速及舒适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大沥青路面平整度检测,严把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就目前常用几种沥青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要点展开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浙江省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回顾数十年来浙江省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浙江省隧道工程领域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包括特殊隧道建设技术、安全节能运营技术和隧道养护技术3方面代表性成果。然后,分析浙江省公路隧道领域在钻爆法施工质量缺陷、钻爆法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TBM/盾构法占比低、智能新技术应用少、预防性养护与装备技术应用滞后等方面的短板。最后,提出未来浙江省隧道工程安全、智能、绿色3大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张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355-357,29
探地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连续检测、无破坏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查、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灾害地质调查、考古调查、资源勘探等领域。简述探地雷达的发展、工作的基本原理、雷达天线的类型及适用范围,阐述其应用领域,并以某隧道检测为例,说明探地雷达定性检测的直观性和便捷性。同时,总结探地雷达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魏思源  刘志英 《公路工程》2020,(1):23-25,66
公路隧道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利地质条件,隧道穿过富水地层时,丰富的地下水能延误施工工期,降低施工质量,增加施工成本,甚者造成施工人员伤亡,因此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从隧道防水和排水结构或构造角度出发,从注浆堵水施工、防水卷材施工、橡胶止水带施工、二次衬砌抗渗施工、排水盲沟及截水沟施工系统介绍了防排水体系的施工技术,最后结合某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实例,分析了公路隧道防排水系统重点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长大公路隧道开挖和初期支护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安)-汉(中)高速公路秦岭特长隧道群的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技术的总结与分析,提出特长公路隧道光面爆破技术、初期支护施工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同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介绍了山区高等级公路隧道开挖、初期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交通建设正逐渐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构建带动了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全面发展!川藏铁路等重难点工程的建设给本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及时总结重难点隧道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邀请天津大学张稳军教授%我刊副主编&作为专刊组稿负责人!陈湘生院士、李术才院士、郭陕云教授级高工、何川教授、袁大军教授、朱合华教授、朱伟教授、陈建勋教授、王华牢教授级高工、吴德兴教授级高工、李国良教授级高工、肖明清教授级高工、史海欧教授级高工、洪开荣教授级高工、马栋教授级高工和赵勇教授级高工等!位专家和学者作为专刊组稿咨询专家!丁文其教授、汪波教授、张成平教授、叶飞教授、王树英教授、陈馈教授级高工、郭小红教授级高工、汪成兵教授级高工、陈健教授级高工等58位专家和学者作为专刊组稿专家!以专刊形式出版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领域高水平、创新性研究成果本期专刊共组稿件100余篇!经编辑部组织专家审阅!最终录用21篇。本专刊主要针对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领域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综述:主要综述内容包括隧道建设面临的若干挑战与技术突破、盾构隧道实用抗震计算方法、超高水压越江海长大盾构隧道工程安全、长大隧道工程结构安全风险精细化感控、公路隧道近%&年的发展趋势与思考、蒙华重载铁路矿山法隧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试验与浆液扩散机理、土-结构动力作用体系混合试验。(2)基础理论: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交通)水工隧道中基于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及时主动支护理念及其技术实现、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防水性能及受施工荷载影响、大直径盾构隧道斜螺栓环缝抗剪特性、基于小孔扩张弹塑性理论注浆起始劈裂压力、高水压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模型试验平台的研制与应用、基于!3DZI的隧道开挖与支护质量检测技术、不同渗透系数地层中泥浆渗透成膜试验、深埋隧道注浆加固围岩非达西渗流场及应力场。(3)工程实践: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绿泥石片岩地层大跨度公路隧道大变形控制及合理支护形式现场试验、土压平衡盾构不满舱施工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超大跨度隧道上台阶CD法中隔壁施工力学行为、高地应力千枚岩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石膏质岩隧道新置换衬砌结构受力特征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所涉及的新理论、新工法、新技术和新材料将为我国从“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国公路学报》将持续关注重大隧道工程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以期为广大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与交流沟通平台!促进中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安全、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3):127-129,218
该文指出国道施工中桥梁的施工技术比较复杂、严谨。这些施工技术包含的现代科技含量很高,所以说国道桥梁的修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包括桥梁的施工,涵洞、隧道的修建都需要各种不同的施工技术的支持,都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持。国道桥梁的施工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自然的、人文的等等。安全系数和质量系数是国道桥梁施工建造中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软弱细砂地基公路涵洞的施工技术。根据海南省的气候特征,以及软弱粉细砂地基的特点,对公路涵洞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明确了涵洞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提出了公路涵洞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该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该公路涵洞相关技术问题,对该地区该条件下的涵洞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