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世界上很少采用微型钢管压浆桩,并缺乏相应的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微型钢管压浆桩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2.
沈涛 《世界桥梁》2020,(3):22-26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水中40个主墩采用直径3.0m钢管桩基础,其中11个主墩共计77根钢管桩在桩身周围均布了10道压浆槽,对每道压浆槽进行桩侧压浆,以提高钢管桩承载力。桩侧压浆水泥浆采用超细水泥配置而成,以适应密实超粉细砂地质条件。先将10道压浆槽内泥砂清除至设计标高;再布置2条线路对2道压浆槽进行同步换浆和桩侧压浆,压浆速度控制在10L/min以内,压浆压力按1,2,3MPa分级设置。压浆量达到设计压浆量或压力达到3 MPa且无法继续注浆时,继续注浆10min或保压10min,即完成该压浆槽桩侧压浆,按轮次连续完成其它压浆槽桩侧压浆。荷载试桩和工艺试桩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桩侧渗透压浆技术,可提高钢管桩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约58.2%,有效提高了钢管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主桥水中墩基础采用直径3m、倾斜度1∶6的大直径超长钢管桩。钢管桩在岸上分2段制造,利用"水上定位平台+导向架",采用液压打桩锤插打;采用空气反循环法,利用斜孔钻机进行桩内取土。为充分发挥钢管桩桩端承载能力、增加钢管桩刚度,在桩端5m土塞与底部10m混凝土的交界面进行全断面压浆;桩底压浆结束后,采用振冲密实法,向桩内分层填充干净中粗砂至距桩顶15m处;桩内填砂顶面密实并整平后,安装钢筋笼,浇筑桩顶15m高混凝土。该桥采用这一系列技术,解决了大直径超长倾斜钢管桩的插打、孔底压浆、密实度达到95%的孔内填砂等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4.
桩底压浆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Paksey大桥大直径钻孔桩的桩底压浆施工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控制及检测,包括:压浆管路安装、疏通、泥浆制作、装底压浆、压浆完整性检测及声测管压浆。  相似文献   

5.
苏杨  高宗余 《桥梁建设》2012,42(2):79-84
为研究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桩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背景,分析该类桩基的设计、施工及试验.该桥采用高桩承台钻孔桩基础(由4根直径为1.8m的钢管混凝土嵌岩柱桩构成),根据桩基连接构造的合理设计原则,钢管混凝土桩与承台采用环形牛腿连接,与基岩采用双套管连接.钢管混凝土桩采用栽桩法和桩侧填石压浆工艺施工.通过对桩顶悬臂端施加水平荷载进行单桩抗推刚度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桥钢管混凝土桩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桩端后压浆可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机理。介绍了苏通大桥一期试桩桩端后压浆施工工艺。通过压浆前后试验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了大直径桩端后压浆桩的承载特性,说明桩端后压浆技术的有效性,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桩底压浆技术在帕克西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帕克西桥钻孔桩基础桩底压浆的施工,包括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通过荷载试桩和O-Cell试验,揭示了桩底压浆后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成倍提高的现象,并对施工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介绍Paksey大桥大直径钻孔桩的桩底压浆施工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控制及检测,包括:压浆管路安装、疏通、泥浆制作、装底压浆、压浆完整性检测及声测管压浆.  相似文献   

9.
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水中墩基础为大直径(ф3m)闭口复合截面斜钢管桩,所处地层为密实粉细砂。为了恢复钢管桩取土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导致的应力释放,以及减少桥梁在运营阶段产生的沉降值,采用界面压浆法对土塞和桩端土体进行全断面充分预压。结果表明:密实粉细砂地质条件下,较少的压浆量即能形成高的压浆压力,从而在界面位置对土塞形成充分预压;界面压浆能够显著起到提高桩端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的效果;界面压浆法可以实现水泥浆在界面位置的全断面填充和预压,是一种稳固可靠的压浆方法,操作简单且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0.
鳌江特大桥北引桥9~#桩基施工中遇到不良地质,采用桩底后压浆施工方法提高其基底承载力,并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判定压浆处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桩底后压浆法对桩基基底承载能力的增强效应。结果表明,经桩底压浆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达6 000 kN,满足设计要求,桩底后压浆法对桩基承载力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1.
针对钻孔灌注桩桩端沉渣及持力层扰动问题,提出桩端压浆的解决方法。桩端压浆可减少沉渣厚度、加固桩端持力层,改善桩土界面特性,增加桩周法向应力,增强桩侧阻力的强化效应,对桩端施加预应力。通过桩端压浆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机理分析,以嘉绍跨江大桥φ3.8 m钻孔灌注桩为例,从压浆准备、压浆管布置、分循环压浆方面总结该桥桩端压浆施工方法,经检测桩底压浆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微型钢管桩用于滑坡治理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长阳县红岩溪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对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微型钢管桩设计进行了改进,探讨了微型钢管桩的抗滑机理,并通过设计和计算证明,用微型钢管桩能有效地治理滑坡;针对微型钢管桩的抗滑机理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文中以两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微型钢管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类比法进行微型钢管桩设计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0,(2)
微型钢管群桩具有诸多施工优势与较强的抗滑性能,近年来在四川省运营期高速公路路基侧滑病害的处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鉴于目前微型钢管群桩的理论研究仍滞后于工程实践,论文选取了4处较典型的病害处治案例,详细介绍了此种加固措施在实践中的设计应用情况。所得成果可为微型钢管群桩的理论发展与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技术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重点介绍杭州湾大桥钻孔灌注桩桩底压浆的施工控制,为同类桥梁桩底压浆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桩底压浆施工技术,采用桩内预埋压浆管,在灌注桩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对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及桩周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填充、压密和固结作用,以此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从福泉扩建工程拼宽桥梁施工显示,桩底压浆工艺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有一定的作用,是减少桩基工后沉降的有效手段,对于克服新旧桩不均匀沉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汉西四环汉江特大桥主桥为(77+100+360+100+77)m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主梁为π形结构,两边为单箱双室、中间为纵横梁加桥面板结构形式。主梁0号块宽44m、长22m,采用钢管桩贝雷梁支架现浇施工。支架由底模系统、横梁(贝雷梁)、桩顶分配梁、砂筒、钢管支架组成,支架施工完后采用反力架预压钢管桩,边箱室顶板底模采用透水模板布施工。通过混凝土配合比优化,配制高耐久性、稳定性的C55高性能混凝土,并采用天泵和地泵从两个方向分层浇筑,桥面纵、横坡采用提浆整平机控制。在0号块混凝土强度成长期预张拉横向预应力,纵向预应力待1号和1′号块施工完采用连接器连接构成整束一次性张拉;预应力采用智能张拉系统张拉、智能压浆系统压浆。实践表明,该桥采用该施工技术成功克服了支架不均匀沉降,有效控制了裂纹的产生,保证了主梁0号块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桩基后压浆工艺是成桩时在桩身桩端预置压浆管路和压浆装置,待桩身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压浆管路,采用高压注浆泵压注的浆液对桩端沉渣及桩侧泥皮进行固化,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达到提高桩身质量的目的。目前,通过后压浆工艺提高桥梁桩基承载力在高速铁路领域尚鲜有应用。京沈高铁顺义特大桥#189,#190墩地处岩溶地区,原设计桩长需穿越大量溶洞区域,施工难度剧增,投资成本巨大,现通过桩基后压浆工艺,缩短桩长,提高了基桩承载力。现场静载试验证明:后压浆能够显著提高基桩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既能在京沈高铁沿线岩溶地区进行应用,又使桩基避开溶洞区域,降低施工难度。  相似文献   

18.
魏玉省 《隧道建设》2011,31(5):583-587
根据工程所处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情况,通过桩基托换多方案比选,选择采用微型钢管桩群桩方案,对广州内环路高架A匝道A4桩桩基进行被动托换,并对凿桩和盾构通过后的桩基沉降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数值和施工监测桩基沉降数据是接近的,说明桩基沉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选择微型钢管桩托换方案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软土区旋喷桩-微型钢管桩组合体由旋喷桩和微型钢管桩两部分组成。在组合体顶部加载的数值模拟分析中,按设置、未设置旋喷桩-桩周土界面两种状态进行计算后发现旋喷桩-桩周土之间存在界面效应,设置旋喷桩-桩周土界面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与现场实测结果较为拟合。因此,采用该模型对旋喷桩-微型钢管桩组合体的应力分担比、侧摩阻力和轴力分布规律进行计算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广州 《公路》2023,(4):76-81
在边坡工程中常遇突发性灾害,微型钢管桩可作为临时支护手段组合矩形抗滑桩进行边坡防护。依托于贵阳小关项目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针对K0+085~K0+200段右侧边坡变形进行稳定性分析,从微型钢管桩与矩形抗滑桩施工节点等方面展开研究,采用MIDAS软件对组合支挡的边坡区域进行模拟计算,得知防护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证实了这种组合支护方法的高效性、快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