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车内噪声声品质偏好性评价与分析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组成对比较法对车内噪声样本进行偏好性主观评价实验,并在精确计算评价结果误判率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最后采用频域滤波技术,识别出指定频率段对车内噪声偏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的不足,介绍了各心理声学参数的应用。以10种类型轿车在不同车速下不同位置座椅处的耳旁噪声为评价对象,对车内噪声品质用成对比较法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了各噪声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数;在精确计算评价结果误判率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匀速车内噪声主观偏好性与心理声学参数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轿车匀速车内噪声品质相关的主要心理声学参量根据车速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耳听觉测量系统对不同车型、不同速度下的车内噪声进行了试验,并采用成对比较法和语义细分法对车内噪声的声品质进行评价,同时还用语义细分法对车的豪华感和运动感进行评价,得出了在怠速下声品质偏好性和豪华感较好,而在80 km/h匀速工况下运动感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以四辆不同类型的纯电动汽车在匀速和POT(缓油门加速)工况下电机近场和驾驶员右耳旁噪声采集样本为评价对象,对电机近场和车内噪声A计权声压级进行对比,计算噪声传递的衰减百分比,并计算车内噪声的心理学客观参数。同时,利用声品质客观量化数学模型进行四辆样车的车内声品质评价。同时,通过对电机电磁噪声阶次的提取和分离评价,分析了电磁噪声对电动汽车声品质的影响。相关试验分析结果对电动汽车的声学设计和电磁噪声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汽车声品质主观评价试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并对纯电动汽车在匀速及加速工况下的车内噪声品质特性进行分析,在参考语义细分法(ASDM)的基础上结合区间灰数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评审员以某一基准样本作为参考,采用模糊打分方式对车内噪声样本进行主观评价,以灰色关联度作为评分者信度来筛除无效评分,提出了一种区间灰数的确信度参数,作为计算分数权值的重要指标,以求得各个样本的综合评分结果。通过与传统语义细分法(SDM)以及ASDM的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的方法能在保持相同工作量的前提下,更准确地反映人对汽车车内噪声的主观感受。并采用该方法对3款不同定位的纯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下的车内噪声品质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对比分析了3辆车的声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9种B级轿车从50→120 km/h加速时的噪声信号为评价对象,采用等级评分方法对车内噪声品质烦躁度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了各噪声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数,并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车内噪声品质烦躁度评价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加速工况下影响B级轿车车内噪声品质烦躁度的3个参数分别为响度、粗糙度和A计权声压级.  相似文献   

7.
参照国家标准GB 15742,对13辆不同类型乘用车的喇叭进行声学测试,并根据喇叭声样本特点确定了适合喇叭声品质的评价词汇.开发适用于成对比较法的主观评价程序,对22名评价者进行了喇叭声主观偏好性试验,并对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计算各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量,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了描述主观评价与客观参量之间相关性的偏好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主客观偏好性模型呈非线性,人们对喇叭接受和喜爱程度主要受尖锐度和线性声压级,尤其是尖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勇  孟天  王坤祥  韩晨扬  杨鄂川 《汽车工程》2020,42(5):651-657,664
为研究特种车车内声品质,对3辆不同类型特种车进行实车道路实验,建立了主观评价烦躁度和声品质客观参数之间的Kriging模型,通过滤波分析得到不同频段声品质参数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混合FE-SEA模型,以计算车内中频噪声,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精度。计算了车身主要板件对车内中频噪声的声学贡献度,找到对车内声压贡献较大的板件,并对其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车内中频噪声。  相似文献   

9.
以23辆乘用车的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的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对车内声品质采用等级评分法进行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各噪声样本的心理声学参数和非心理声学的客观参数,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建立声品质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响度、线性度和粗糙度是影响听众对全油门加速噪声主观感受的最重要的因素,模型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试验结果相关系数R~2为0.853,预测值与主观评价实测值吻合度较高,所建立的声品质评价模型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车内噪声对乘客的驾乘舒适性感受具有较大影响,在追求高性能与长续航的基础上匹配最优的车内NVH性能,将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竞争力。本文以电动汽车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以多维度声品质优化为研究目标,使用声学材料对车内关键部位进行包装,降低车内高频噪声,利用噪声主动均衡系统,对车内噪声的各临界频带进行抵消或者放大,通过软件仿真确定各临界频带的最佳增益系数,并将最佳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基于心理声学声品质客观评价,搭建主客观评价的关系模型,获得影响车内驾乘人员听觉主观感受的客观参量,通过噪声控制技术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和改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建立的车内声品质评价模型不需要高度依赖声学理论和经验知识,可以有效提取深层次特征,客观高效地获得符合主观感受的评价结果。为获取噪声中符合人耳对声音感受的频率信息,便于在深度学习中进行特征提取,采用对数梅尔频谱和时频遮掩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到的噪声样本进行预处理。为有效提取车内噪声深层次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 和长短时记忆网络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 各自的优点,建立了融合特征提取层。使用全连接和Softmax输出单元组合构建了分类器模块。在合适的超参数下,模型通过充足的训练获得了96.88%的训练准确度。使用大量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93.69%的验证准确度;采用混淆矩阵对模型进一步验证,总体的预测评价等级与真实评价等级偏差不大,证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车型开发过程中车内异常噪声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确定了发动机支承为该车辆车内异常噪声的主要来源,识别出异常噪声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并对发动机支承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支承使车内右后座位处500 Hz附近的声压敏感度峰值降为原来的50%;倍频带噪声级下降了约3 dB;主观评价显示该异常噪声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轿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系统阐述了控制某装备直列四缸发动机的国力的车内噪声的系统方法。首先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发动机二阶振动是引起车内噪声的主要振源,识别出发动机固体振动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并且确定了对车内噪声有较大贡献的车身板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动机、副车架悬置管的橡胶支承元件弹性特性的修改控制发动机振动向车内的传递;通过对车身顶棚结构板件的动力修改控制车身板件的振动。对改样整车的试验得到满意的降噪结果。  相似文献   

14.
乘用车室内噪声是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乘用车室内噪声模拟试验入手,通过客观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汽车乘坐舒适性,实现对主观评价的客观化,尝试提出一种乘员烦躁度的客观—主观模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性分析中的LF、HF及LF/HF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车内乘客的噪声舒适度。随着噪声舒适度等级的降低,相应的HRV生理指标LFnorm均值,LF/HF均值大致递增,HFnorm均值大致递减,并且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相似文献   

15.
汽油机进气系统噪声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非线性平面波理论和流阻分析技术,建立了汽油机进气系统噪声仿真平台,并进行了某汽油机匹配原进气系统管口噪声和流阻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进气系统噪声仿真方法可行.针对某微型车更换动力总成后车内噪声没有达到目标样车水平的问题,提出了2种空气滤清器改进方案,并分别进行了2种方案的进气系统管口噪声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方案2最优,其不仅能降低某些转速的峰值噪声,还能保证车辆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