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区地表沉降预测时,各沉降监测点观测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粗差,导致监测点高程预测的偏离。利用抗差估计原理解决观测值存在粗差时矿区地表的沉降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当沉降观测数据中混有粗差时,最小二乘拟合预测值严重偏离实际,抗差估计法的沉降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降较吻合,能很好地反映监测点的沉降情况,为矿区安全开采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2.
以沪宁高铁某站场改建工程为背景,为研究不同刚度桩型加固区之间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规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改变桩的刚度分析其对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HC桩加固区与搅拌桩加固区间存在较大沉降差,可将过渡段路基面不均匀沉降形式简化为两个相切的半余弦,余弦半径约为15m,增大桩的弹性模量对改变不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落锤式弯沉仪法无法大面积检测路面,沉降差大,导致监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基于D-S证据模型的冻土区公路路基沉降监测技术。采用测定沉降值乘以经验系数法,计算主固结沉降和路基工后不均匀沉降数值,完成沉降监测仿真建模。通过构建等维信息模型,获取新的等维动态序列,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通过路基填筑、填料压实,实现路基沉降信息化监测。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路基监测稳定性进行鉴定,保证监测效果具有可靠性。由实验结果可知,基于沉降监测仿真建模的技术比传统落锤式弯沉仪法路基沉降监测差小3.7 cm,说明其监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徐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区间盾构下穿铁路为背景,研究下穿施工对铁路设施的影响。首先分析铁路箱涵和运营线路的控制标准,而后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对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铁施工期间引起地表最大沉降量、列车振动荷载增加的地表沉降量均满足铁路最大沉降量控制标准;隧道开挖后,铁路箱涵各部分内力较小,结构本身安全可靠;现场监测数据表明,铁路箱涵和运营线路的最大沉降量及沉降差均满足控制标准,铁路正线可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软土、沼泽地区路基施工,应注意解决可能出现的路基盆形沉降、失稳和路桥沉降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是混凝土桥梁拓宽拼接设计的重要问题。从拓宽后桥梁上部结构整体性能和拼接部位不产生混凝土裂缝出发,提出了新旧桥梁基础沉降差容许值的概念。结合江苏某高速公路桥梁拓宽的技术条件和结构分析,介绍了容许值的确定方法和在施工中控制的工程对策,对典型桥梁的沉降观测结果证明了计算模式的正确。  相似文献   

7.
为精确获取高速铁路基础结构沉降变形信息,提出了差压式沉降测量方法,以静止流体欧拉平衡微分方程为基础,讨论了测量基本原理,通过差压处理及对流体密度进行温度修正解决了温度变化引入测量系统误差的问题,对传感器量程、热漂移特性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设计集成了沉降自动化精密测量系统HSMS-1.对高速铁路某线桥梁基础沉降的实测结果表明: HSMS-1在-18~42 ℃环境温度内与电子水准仪测值一致,最大偏差仅为0.44 mm, 300 mm量程沉降测量系统测试准确度可达0.2级,适用于复杂自然环境下高铁线下工程沉降的长期自动化测试.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高速公路大桥墩基础的沉降,现场进行桥梁结构的外观质量检查、无损检测、线形测量及地质勘察等工作。检测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基础地质条件差是基础沉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桥梁养护、维修及加固建议。本研究可为现有桥梁的维修和加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换填法处理软土路基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工程实践证明了,换填后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并解决路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使道路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  相似文献   

10.
公路桥头跳车的起因分析桥头跳车是由于桥台与其后路基沉降不均匀造成了桥台和路基顶面的沉降差而产生的。分析路基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基沉降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陷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由于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段,地下水位较高,且多属于软弱  相似文献   

11.
长安综合试车场高填方路堤施工沉降控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高速公路而言,汽车试车场的建设具有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项目管理及施工工艺复杂等特点,而且在我国它的设计和施工没有现成的标准和规范。通过对长安综合试车场(垫江)高填方路堤试验路段的高速环道断面和标准坡道断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试车场典型断面高填方的沉降变形规律,分析了黏土路基经过石灰土换填后典型断面路堤的沉降变形情况。研究表明:石灰土对高填方路堤的沉降变形和稳定性有着很好的改良作用,有效的提高了路堤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小了路堤的沉降变形以及表面沉降差。  相似文献   

12.
填石路堤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填石路堤压实与检测、稳定性分析、沉降预测三方面回顾,指出级配不能准确地反映填石材料的结构特征、不同压实检测方法相关性差、压实质量评定标准模糊、稳定分析和沉降预测参数获取方法和考虑因素简单是目前填石路堤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准确描述填石材料的结构特征、对各种施工工艺组合下的压实质量的检测方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定量的统一的评定标准,以及应用可靠的方法获取稳定分析和沉降预测所需要的参数,建立多场耦合作用下稳定性分析和沉降预测模型,并对各种模型的适应性进行检验是填石路堤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沿海地区的海相淤泥和淤泥质土上修筑高等级公路时,由于该类软土压缩沉降量大、排水固结缓慢、地基稳定性差.造成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及建成后工程问题频繁出现。通过对某海相软土进行一维固结的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厦门沿海地区海相软土的固结沉降变形情况.可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处理淤泥质土、淤泥路基,介绍了加筋法加固软土路基的加固原理、方法、加筋法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加筋法处理软土路基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并解决路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使道路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  相似文献   

15.
盾构隧道施工对西安钟楼影响的数值模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施工导致古建筑及周围地表沉降的预测和控制是国内隧道工程领域遇到的研究课题之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西安地铁2号线钟楼段的盾构施工过程,模拟了无隔离桩、无接触隔离桩及有接触隔离桩3种情况下盾构掘进过程中地面点沉降、钟楼周围地表和钟楼台四角点沉降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盾构施工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盾构通过的各个阶段,计算结果与盾构掘进规律一致;有接触隔离桩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隔离桩的实际工程作用,有效的隔断了桩内外的地表沉降,隔离桩内外地表沉降差达到14.1mm;接触隔离桩减小了盾构施工引起的钟楼四角点的沉隆及差鼻沉降.对钟楼缸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取合理的观测点沉降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序列,建立GM(1,1)灰色模型,求解微分方程得到时间响应序列,然后通过后验差法检验模型的精度。在工程实例中,预测结果与实测沉降数据吻合良好,表明了GM(1,1)模型在港区地基沉降预测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控制路桥沉降差和台后地基的工后沉降,沧黄高速公路桥头地基设计采用了水泥搅拌桩加土工格栅处理的方法。同时,为降低桥头地基的荷载和基础应力,减少沉降并增加填料的密实度,台背回填采用液态粉煤灰填筑。路面处理设置桥台搭板,这样可以使在柔性路堤上产生的较大沉降逐渐过渡至刚性桥台上,使车辆通过时的跳跃现象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8.
非等时距GM(1,1)灰色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灰色理论现已普遍运用于路基沉降的预测中,以某高速公路为例,运用灰色理论建立路基沉降的非等时距GM(1,1)预测模型,并采用后验差法进行精度检验。以工程实测沉降数据为基础,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较小,从而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煤矸石材料在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中的应用,介绍煤矸石的分类,对其颗粒级配、膨胀性和崩解性等路用性能进行探讨,并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煤矸石路基包边土施工、摊铺、碾压等重要施工技术,并对路基平均累计沉降量及压实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路基累计沉降量趋于稳定,试验段各测点沉降差与压实度均满足施工技术要求,说明煤矸石填筑路基施工质量良好,推荐使用先静压再振压再静压的碾压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实际工程为例,根据土石混合填料的具体情况,对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进行了确定,施工完成后对路基沉降差和路基的压实度进行了检测,达到了设计要求,使用效果良好,解决了高填方路基沉降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