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的方法研究同步器同步过程,对同步器摩擦锥面的在不同初始结合状态下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台架试验,同时根据同步过程理论模型计算同步时间。根据台架试验结果,搭建了同步器摩擦锥面同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仿真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同步过程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的方法研究同步器同步过程,对同步器摩擦锥面的在不同初始结合状态下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台架试验,同时根据同步过程理论模型计算同步时间。根据台架试验结果,搭建了同步器摩擦锥面同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仿真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同步过程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参考ZF-BK型同步器实际尺寸参数,在PRO/E中建立了同步器三维模型,导入ADAMS中建立了仿真同步器工作过程的虚拟样机,实现了同步器工作的同步与锁止功能,同步时间与理论计算值一致。分析了接合套与接合齿圈啮合齿接触位置、换挡力和摩擦锥面摩擦因数大小对同步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ZF/FZG SSP-180同步器试验台架的结构和用途,从试验台架的工作原理、试验件及试验台架所能采集到的信息方面介绍了试验台架所具备的功能。ZF/FZG SSP-180试验台架已被列入CEC L—66—99标准的试验方法中,在用于评价同步器润滑油的摩擦特性规格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对同步环材料和润滑油试验结果的举例,说明试验台架对同步器的开发和润滑油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摩擦副材料参数对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油膜压力、微凸体压力、同步环轴向力和同步转矩4个模型。利用4阶Runge-Kutta法对油膜厚度和转速差进行耦合求解,求得同步过程中油膜厚度、转速差、黏性转矩、粗糙接触转矩以及总转矩变化曲线。对所建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后,利用所建模型研究了摩擦材料渗透性、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摩擦因数变化规律对同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材料渗透性减小导致油膜厚度变化速率下降,黏性转矩和粗糙接触响应延迟,同步时间延长;摩擦副表面联合粗糙度增大致使最小油膜厚度增大,黏性转矩峰值减小,粗糙接触转矩响应加快,同步时间缩短;摩擦副当量弹性模量增大导致最小油膜厚度增大,粗糙接触转矩增大,同步时间缩短;正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大于负斜率摩擦因数下粗糙接触转矩,同步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6.
基于ADAMS的同步器同步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震  钟再敏  章桐 《汽车工程》2011,33(4):340-344
运用软件ADAMS建立了同步器的多刚体运动学模型,以模拟同步器同步环的锁止和同步过程,并将仿真得到的同步时间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只有小于3%的差异.最后分析了换挡力和输入轴转动惯量等参数对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混合动力车自动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传递转矩建模,以应用于某款混合动力客车的膜片弹簧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建立膜片弹簧弹性特性计算模型,测试离合器盖和从动盘的载荷变形特性。综合考虑从动盘、离合器盖和膜片弹簧变形对离合器工作的影响,分析离合器膜片弹簧各加载点的静力学变形耦合关系,推导膜片弹簧离合器分离指行程与零部件变形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以分离行程为输入、以压紧力/分离力为输出的离合器操纵特性静力学计算模型。以离合器滑摩速度和滑摩温度为试验因素,以离合器摩擦片摩擦因数为试验目标,设计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在离合器综合试验台上进行摩擦片摩擦因数的测试,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摩擦因数回归模型。综合压紧力操纵模型和摩擦因数模型,提出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离合器台架试验,对离合器传递转矩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台架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摩擦因数回归模型拟合良好,置信度达到99%;建立的离合器传递转矩模型在大转速差范围误差较大,在小转速差范围计算精度较高,其能够有效预测离合器的传递转矩。  相似文献   

8.
制动器摩擦副摩擦因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EQ1208型车辆后桥鼓式制动器为例.对其三维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等速持续制动工况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仿真值和试验值在相同温度测量点的温升动态变化趋势相同,从而验证了仿真所利用摩擦因数温度特性的准确性.对该后桥鼓式制动器在连续15次循环制动工况下摩擦表面平均温度、摩擦副摩擦因数及制动管路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9.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AMT无离合器换挡同步过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使用AMT的单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为对象,对其采取的无离合器换挡策略中同步器同步过程控制进行研究.对换挡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能代表此过程控制品质的评价因子,制定了基于模糊推理的同步器同步过程控制策略.最后进行MATLAB/CRUISE联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同步器接合冲击度和滑摩功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同步器运动方程式的计算结果和台架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两者是不相符的。造成运动方程式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在推导过程中忽略了变速器操纵机构的机械效率。文章还进一步证明了“不能用加大操纵力的办法来缩短同步时间”的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