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13种醛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13种醛酮类化合物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本方法对丙酮、丙烯醛、丙醛、丁烯醛、甲基苯烯酮、丁酮和丁醛的色谱分离度理想,可以用于空气中13中醛酮类化合物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2,4-二硝基苯肼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汽车内饰材料中醛酮化合物散发量的方法。研究了显色剂配制方法、样品在烘箱中的加热时间及聚乙烯瓶中水的体积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醛酮化合物的工作曲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 9,检出限为0.001-0.003μg/mL,回收率为63.2%-89.1%。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的醛酮化合物散发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改进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4种汽车内饰件挥发性醛酮类化合物的色谱分离方法。采用三元梯度洗脱,按体积百分比为乙腈38%~70%,四氢呋喃4%~12%,水25%~50%。对于14种醛酮类化合物,特别是较难分离的丙酮和丙烯醛,丁酮、甲基丙烯醛和丁醛,均能有效分离。加标回收率为70.1%~107.5%,检出限为0.001~0.026 mg/m^3,线性关系好。该方法定量准确,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辆国Ⅳ汽油车排放的醛酮类化合物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汽油车尾气中甲醛、乙醛、丙酮的排放量最高,3种物质占醛酮化合物总量的80%以上,丙醛、丙烯醛、丁酮等其他醛酮所占比例较低;在市区行驶循环(ECE)的醛酮类化合物排放水平高于郊区行驶(EUDC),表明各类醛酮的排放与汽油发动机的运行工况有关.从醛酮之间的相关性看,乙醛、丙醛、丁酮和苯甲醛与甲醛的相关性较好,R2在0.86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DNPH衍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生物柴油发动机尾气中的羰基化合物(醛、酮)进行了捕集和分离测定,优化了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考察了臭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采样柱的洗脱效率。结果表明,采用梯度淋洗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尾气中的臭氧会导致检测精度降低17%,乙腈的洗脱效率可达90%以上,DNPH衍生法是醛、酮类物质分析测定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2,4-二硝基苯肼固相吸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汽车中13种挥发性醛酮类物质的方法。研究采用了固相吸附采样法和乙腈溶液洗脱的前处理,优化了试验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喝准确度。13种醛酮类物质在一定范围内工作曲线线性良好,13种醛酮衍生物标液的稳定性、精密度良好,实际样品测量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王甲凡  史重九 《上海汽车》1999,(2):31-32,35
在一些发达国家里,车用发动机排放中的醛和酮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试图说明发动机的运行和燃烧参数对醛和酮排放的影响,并希望在国内也能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的重视 。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试和分析,确认了车内甲醛的主要来源是发泡材料、皮革和织物材料。验证了除醛剂对发泡材料和整车的除醛效果,结果表明:有机含氮类除醛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内饰材料及整车的甲醛和乙醛散发,使用除醛剂1天后分别降低座椅发泡材料92%和整车53%的甲醛散发,以及座椅发泡材料94%和整车63%的乙醛散发,而且有持续的除醛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生产出甲醛含量低、强度高、成本低和工艺性强的粘结剂,通过改进合成工艺及添加助剂,研制出了一种低游离醛的树脂粘结剂。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树脂粘结剂中甲醛含量可控制在1.8%以下,力学性能完全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缸内直喷汽油车燃用M15甲醇汽油和汽油的非法规排放进行了对比研究,测试工况包含法规工况和模拟北京市交通状况的3种非法规工况。结果表明:对每一种燃油,法规工况下热起动时排放的醛酮总量、主要醛酮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中的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量比冷起动下排放的低;在每种工况下,燃用M15甲醇汽油的甲醛排放量比燃用汽油时的高;4种工况中,快速工况热起动状态下醛酮总量、主要醛酮污染物、甲醛和BTEX总量的排放最低。  相似文献   

11.
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方法,建立了气袋采样法测试汽车内饰件醛酮散发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并对测试过程中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和合成。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的拟合、采样体积、充气体积、标液配制过程对测试结果有较大影响。通过增加曲线拟合的准确性,使用高精度的采样泵、流量计和流量矫正器保证采样体积、充气体积的精确性,选用合适的移液器具规范标液配制的操作,从而降低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解析-气相—质谱(TD-GC-MS)法测定车内空气中7种苯类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的优点。通过制备的标准样品管建立了标准工作曲线,7种目标物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7 9,检出限(LOD)的范围为0.000 76~0.002 10μg,热解析管的脱附率为100%,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车内空气中7种苯类挥发性有机物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3.
提出从重复性、速度影响性和相关性三项指标评价道路自动化检测设备可靠性的方法,并通过对高速激光路面平整度仪进行重复性试验、速度影响性试验和相关性试验的三项比对试验和分析,得出该仪器在路面平整度检测中可满足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依照GB18352.5—2013中对标准台架循环(Standard Bench Cycle,SBC)的相关规定,设计研制一套适用于SBC试验循环的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用于发动机台架老化试验。该系统气路部分由质量流量控制器和空燃比传感器组成双闭环系统,可根据需求调整每次喷射空气的质量流量,喷射时刻可严格对应标准,经过数十小时验证,二次喷射空气流量稳定,重复性高,可外接在现有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催化器老化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汽车内饰顶棚产品中醛类物质含量易超标问题,采用“一步湿法”工艺,将乙烯脲添加到汽车内饰顶棚样品的生产过程当中。测试了乙烯脲添加量对样品甲醛、乙醛含量的影响,并研究分析了添加乙烯脲的样品中醛类物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通过向顶棚样品中添加乙烯脲,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醛含量,添加过程操作简便,处理后的产品,醛含量可以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沥青老化是影响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沥青的老化机理对于老化沥青再生和沥青材料的循环利用至关重要。当前中国对于沥青老化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组分变迁和物理性能变化的阐述方面,对于老化沥青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较少。开发了一种沥青四组分分离方法-固相萃取法,其中软沥青和沥青质的分离借助了超声、高速离心和氮吹浓缩的方法,软沥青中的三组分分离则使用商品化的固相萃取柱进行分离,利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进行依次洗脱分离,分离后的组分溶液经浓缩干燥后进行含量变化分析。组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老化沥青的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减少而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升高。为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将其与传统四组分分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该方法可以将有毒溶剂的使用量减少1个数量级,方法重现性好,且非常适合用作质谱等分析技术中沥青样本的前处理方法。在建立了固相萃取方法后,将其与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结合,对固相萃取法分离得到的饱和分和芳香分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老化前后饱和分中化合物类型变化并不明显,而芳香分中化合物类型变化较为显著,通过谱图比对共发现了14种差异化合物,其中萘、甲基萘、苯酚和甲基苯等化合物在老化沥青中未检测到,而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在老化沥青中明显增多。最后,借助红外色谱对质谱分析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辅助验证,发现红外光谱得到的官能团总量变化结果与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得到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对日本IZUZU8t载重汽车制动系有关问题的分析,对如何正确使用进口的国外汽车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内容有:一、分析该车型制动系的特点;二、论述该车型空气增压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三、该车型空气增压器的特性;四、空气增压器基本试验和试验方法;五、空气增压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的故障和排除。  相似文献   

18.
车用天然气发动机增压匹配及性能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EM3D工具离散化的方法建立了某1.5 L自然吸气车用CNG(压缩天然气)发动机GT-Power仿真模型,并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模型最大误差为3.64%.在此基础上进行了CNG发动机增压器匹配分析,用DoE(design of experiment)工具对增压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进行了优化,然后优化了不同压缩比和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点火提前角,对压缩比和过量空气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精度,方案2为4种涡轮增压器方案中最佳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台架试验,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4%以内;通过优化点火提前角,扭矩最大提高了9.3%;在各最优点火提前角下,压缩比为12时最优,过量空气系数为1.1时具有最佳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中制动力数据拟合与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传统的汽车制动力检测数据拟合方法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三次B样条函数拟合与优化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试验结果和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汽车性能检测中难以解决的制动力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问题,使其检测精度、数据重复性乃至整个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都大为提高。最后,对该方法的软件实现技术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对用于内燃机空气滤清器性能评价的A、B、C 3种270目石英砂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以其为试验尘对空气滤清器的原始过滤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石英砂A、B、C作为试验尘时,同一滤清器的原始过滤效率分别为99.30%、99.55%与99.70%。分析了空气滤清器过滤效率和发动机磨损的关系,并得出空气滤清器的灰尘透过率对汽车大修里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