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龙大桥主桥为(110 200 110)m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连续刚构,引桥采用30m、5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介绍该桥的总体设计,包括主桥方案选择、主引桥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余干信江特大桥主桥为65 m 2×100 m 65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两侧引桥采用40 m和30 m预应力混凝土T梁简支转连续结构.文中介绍了该桥的桥型方案和总体布置,并对其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简支梁桥预应力空心板梁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16m预应力空心板进行仿真建模,研究了预应力空心板梁从预制张力预应力到使用阶段板梁的应力状况,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加固维修处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软岩隧道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合理支护参数,以甘肃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为依托,在对不同围岩条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小孔径预应力锚索的变形控制效果,并结合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建议了不同围岩条件下小孔径预应力锚索的合理支护参数。结果表明:木寨岭隧道围岩可分为以炭质千枚岩为主、以炭质千枚岩和砂质板岩互层为主和以砂质板岩为主3种情况;围岩以炭质千枚岩为主时,隧道变形最大;以炭质千枚岩与砂质板岩互层为主时,隧道变形次之;以砂质板岩为主时,隧道变形最小;现有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适用于以炭质千枚岩和砂质板岩互层为主的围岩,支护参数可维持不变;围岩以炭质千枚岩为主时,锚索锚固效果往往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建议采用5 m+12 m长短锚索组合,环向间距取0.8 m,排距取0.6 m,预紧力不宜超过200 kN;围岩以砂质板岩为主时,现有支护方案偏于保守,建议锚索长度全部采用5 m,环向间距取1.2~1.6 m,排距取0.8 m,预紧力可施加至300 kN以上。成果可为类似地层隧道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支护参数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受沱江两岸地形和既有建筑分布等建设条件影响,为避免既有建筑拆迁、节省投入,泸州市龙透关大桥及其连接线工程采用双层桥梁和下穿高层建筑的分离式隧道结合方案.该工程跨越沱江的主桥采用双层自锚式悬索-斜拉组合桥方案,总长395 m,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塔内弯、总高105 m;北岸引桥采用鱼腹式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总长330 m,其横断面为独墩大悬臂方式;南岸引桥接入主桥上层,为双车道的匝道桥,总长750 m,采用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隧道单洞延米长1 940m,由北向南采用分离式隧道过渡到双连拱隧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路跨越式的发展,铁路与桥梁对力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车桥系统振动分析的复杂性,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全面解决。结合新建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南岸引桥采用58m 105m 58m单箱双室预应力混凝土三跨连续梁方案,介绍三线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车桥系统振动分析,并根据计算给出列车走行性分析结果以及对该大桥的竖向横向刚度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茅安前大桥30×3+60+30×3(m),主跨为60m预应力混凝土系杆拱,采用分批吊装预制构件、分批施加预应力的安装方案施工.介绍了本桥在安装施工中的预制分段、分批加载安装过程和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8.
某跨径为131 m+300 m+131 m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结构整体为半飘浮体系,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单箱三室箱形断面,主塔采用钻石形混凝土塔,斜拉索采用空间扇形密索体系。主桥悬浇梁原设计采用前支点挂篮施工方案,考虑斜拉索张拉次数、挂篮施工工艺和桥址台风等因素影响,变更为后支点挂篮施工,以简化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介绍了该斜拉桥的主桥施工方案变更设计和结构计算分析,期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广州南部仑头至龙穴岛快速路珠江特大桥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特大桥是广州南部地区仑头至龙穴岛快速路中通航尺度最高、跨度最大的一项关键工程。简要介绍主桥方案的构思与比选及设计。通过对预应力连续刚构、预应力轻骨料连续刚构、矮塔斜拉桥、系杆拱桥等桥型方案的对比分析 ,最终确定以 138m +2 5 0m +138m三跨PC连续刚构桥作为推荐方案 ,同时简要介绍了预应力连续刚构、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结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木兰湖水深面宽的自然条件及大型船舶无法进入的特殊地理条件,结合木兰湖风景区的景观要求,木兰湖大桥主桥采用35m+2×60m+35m预应力混凝土V形刚构。着重介绍了大桥方案构思及4个桥型方案的特点,并阐述了推荐方案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南宁市竹溪大道立交匝道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市竹溪大道立交匝道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钢一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结构,匝道半径分别为80m和50m。介绍该桥的设计及施工特点,包括结构方案的选择、混凝土顶板裂缝的控制、支座和支承体系的布置等。  相似文献   

12.
孔海霞  吴明远 《公路》2006,(7):96-99
对滨州黄河公路大桥跨径42 m连续箱梁纵向预应力束的配置进行了方案优化,从而得出利于设计、便于施工的预应力束设置方案,为同类型桥梁的预应力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现有交通量及荷载等级的要求,需对埃塞俄比亚奥莫河上的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进行提载加固。大桥全长128m,共16个节间,节间长度为8m,主桁高9m,每个主桁由2个桁架片组成,主桁中心距为9.35m。分别对体外预应力法和增设斜拉索法2种加固方案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2种加固方案均能满足提载要求。采用体外预应力法加固后,桥梁挠度和下弦杆拉应力有较大改善,且施工简单,成本较低;采用增设斜拉索法加固后,桥梁挠度值和应力值有较大改善,全桥承载力提高比例比体外预应力法高,但对承台、地基承载力和锚固端地质条件要求较高。综合比选,确定采用体外预应力法为现阶段加固方案,增设斜拉索法为远期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确定跨海桥梁非通航孔桥的跨径及其结构形式,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工程岑港至双合段的跨海桥梁为背景,从工程建设条件、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技术经济性等因素对60 m,7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85 m组合梁和110 m钢箱梁方案的上下部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认为在水深满足起重船吊装的条件下,上部结构采用分幅整孔预制、整孔吊装的7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基础采用钢管桩、现浇混凝土整体承台、预制墩身比较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同时也是最经济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5.
重庆凤来特大桥主桥为计算跨径580 m的上承式钢桁拱桥。该桥设计过程中,选取主跨710 m单跨悬索桥、主跨600 m斜拉桥和计算跨径580 m的上承式钢桁拱桥3个方案,从结构特点、施工技术和经济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比选。由于计算跨径580 m的上承式钢桁拱桥方案具有结构简洁、整体刚度大、对V形河谷地形适应性好、上部结构施工难度低和造价最低的优势,因此最终采用该桥型方案。主拱拱轴线采用悬链线,计算矢高116 m,计算矢跨比1/5,拱轴系数2.0,拱肋采用双片主桁,上、下游两榀主桁平行布置,横向中心间距20.2 m;主桁上、下弦杆采用箱形截面,截面内宽1.8 m,内高1.8 m。结合原位试验和基坑有限元计算结果,拱座采用重力式拱座,扩大基础,自然山体两侧基坑边坡开挖后,采用预应力锚索和喷锚支护。拱上立柱采用等截面钢箱排架结构。拱上主梁采用工字形钢板梁+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的组合梁。通过结构计算,拱肋、平联和斜撑等各钢结构杆件强度和整体刚度、稳定性均满足要求。采用斜拉扣挂、缆索吊装方案进行主拱节段、立柱单元以及主梁构件安装。  相似文献   

16.
崖门大桥主桥施工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崖门大桥主桥为(50 115 338 115 50)m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采用墩、塔、梁固结的结构体系,主跨338m,设计新颖,在施工中大量使用了新工艺、新技术。介绍其基础施工、上部结构施工方案、施工步骤以及主要施工技术特点和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7.
何涛 《桥梁建设》2006,(Z2):163-165
哈大客运专线四平枢纽立交采用主跨48 m等高度、变宽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方案。介绍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预应力异形箱梁建立空间实体有限元单元模型,并结合平面梁单元计算结果对比研究其结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桥的方案构思和方案设计,提出了四种适合该桥建设条件的桥型方案,为选择主桥方案奠定基础。重点对主跨为495~520m范围内的斜拉桥方案的难点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为:第一桥型方案,主桥为扁平箱梁断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第二桥型方案,主桥为梁板式断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第三桥型方案,主桥为全焊扁平流线形封闭钢箱梁斜拉桥;第四桥型方案,主桥采用五跨叠合梁斜拉桥。经过充分比较和论证后,最终确定主跨为510m全焊扁平流线形封闭钢箱梁斜拉桥。  相似文献   

19.
株洲芦淞大桥部分斜拉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建宏  陈涛 《中外公路》2006,26(3):148-149
株洲市湘江芦淞大桥主桥为75 2×140 75 m三塔单索面塔梁固结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采用的方案综合了斜拉桥和体外预应力的设计思想,造价经济,施工方便,美观大方。该文对其设计进行介绍,为同类型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庆 《上海公路》2020,(1):80-84
苏州石路东路跨京杭运河大桥为三跨预应力连续梁(72 m+120 m+72 m),东侧边跨桥宽变化较大;设计提出了不对称施工方案,即中跨采用挂篮悬臂施工,边跨采用支架现浇。计算分析表明了不对称施工的设计方案可行性,同时解决了边跨变宽段现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