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基坑喷锚网支护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喷锚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技术已在基坑施工中大量采用。文中运用快速拉格朗日法对其作了分析研究,基于强度折减法对喷锚网支护下的基坑稳定性作了数值计算,并与传统极限平衡法计算进行比较,得到了较一致的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基坑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依托大砬子沟 2 号隧道出口段路基边坡工程,运用 midas GTS NX 有限元软件计算模型分析挡土墙+喷锚支护前后应力变化特征以及水平、竖直位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采用强度折减法(SRM)计算得出的路基边坡安全系数为 1.11,小于边坡安全系数标准值 1.35,不满足稳定性要求;经削坡和挡土墙+喷锚支护后,边坡X方向最大位移减小为 4 cm;在支护作用下,土体基本保持稳定,经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出支护后的安全系数为 1.37,符合安全系数标准,可以保证边坡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以某公路连拱隧道为背景,在采用现代支护原理的条件下,对隧道的开挖、支护过程及强度折减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围岩的应力、应变、位移随强度参数折减的变化情况以及隧道围岩变形破坏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探讨了数值模拟分析中围岩破坏的判据以及隧道围岩、中隔墙在爆破震动、施工及地下水等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黄土隧道是否应设置系统锚杆,应如何设置锚杆,一直以来是工程界争论的焦点。用隧道稳定性定量计算方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有支护的黄土隧道,可以通过折减材料强度来得到其安全储备大小,并可以用安全系数对安全储备的大小进行定量描述。用强度折减法对某黄土隧道在12种不同支护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大小进行计算和对比。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黄土隧道中设置系统锚杆对隧道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黄土隧道中只有采用拱架支护才能有效提高隧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复杂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深基坑工程东侧距基坑边缘3m处存在民房,基坑开挖时没有放坡条件,需采用竖直开挖方式,并有良好的稳定性,设计支护结构为桩锚支护。该文分析了该处基坑在采用桩锚支护结构后的稳定性,主要包括锚杆的稳定性、基坑的抗隆起以及抗管涌稳定性,最后得出该支护结构满足稳定性要求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省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研究载体,借助plaxis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对分级开挖法与抗滑桩支护后再开挖两个方案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显示两种方案边坡稳定性均达到规范标准,综合考虑施工现场面积、生态环境、施工安全、施工工序等因素,最终选择借助抗滑桩支护后再开挖的方案对该改扩建工程进行施工。工程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一标准算例为依据,探讨ABAQUS中网格划分技术、网格形状、网格密度、局部加密网格、网格生成算法和单元积分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计算的影响。得出在适当范围内加密网格可节约计算时间,二次积分单元计算精度高但更耗成本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某山体暗挖隧道具有浅埋、偏压、大跨度、双连拱的难点。为了探究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初支结构的内力及山体边坡的稳定性变化,本项目采用plaxis 2d 岩土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主要的15道开挖支护工序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地层荷载法揭示各个施工步骤中衬砌结构的内力变形规律,同时基于强度折减法求出安全系数对山体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根据此数值模拟结果,对该隧道结构设计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将通用有限差分法与强度折减法结合,对含结构面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节理岩质边坡的块体单元和接触面单元的强度参数进行折减,当模型失稳时,其折减系数就是边坡的安全系数。由对应的边坡块体的速度矢量可以确定滑动面和边坡的破坏形态。通过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的结果比较,表明基于有限差分的强度折减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为节理岩质边坡的滑动面确定与安全系数计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深挖路堑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方案,一直是公路路基工程普遍关注的问题。该文以红河州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项目K10+900~K11+080段左侧路堑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基于等比/非等比强度折减法,通过对比原边坡设计方案,获得了优化前后的边坡稳定性状态研究模型。结果表明:结合边坡施工工况,通过对比边坡设计方案优化前后安全系数、坡体最大位移和剪应变增量云图潜在滑面等边坡稳定性指标,并结合传统强度折减和非等比强度折减的分析方法,证明该边坡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取消所有锚杆(索)支护结构,既满足设计要求,又减少工程成本,极大地满足了该边坡设计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双重指标。  相似文献   

11.
围堰作为现代桥梁基坑施工中常见的临时围挡结构被广泛采用,对围堰进行设计研究是确保安全的必要程序。采用PLC桩围堰作为桥墩基础的挡水结构,既增强了锁口钢管桩的止水效果,又能节约钢材、降低施工成本。以海南某景观桥主墩施工时采用的PLC桩围堰为例,对深基坑中的PLC桩围堰进行分析。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及理论公式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确保深基坑在施工当中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李红军  冷远  张士龙  刘昌永 《隧道建设》2022,42(8):1395-1403
为研究井筒式基坑开挖变形特性和坑中坑开挖对基坑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哈尔滨省委广场井筒式地下停车场为工程背景展开分析。首先,对井筒式基坑的变形监测方案及结果进行评述。然后,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井筒式基坑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与监测结果对比验证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在此基础上,探讨井筒式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环向拱效应演变规律,并对基坑直径和围护桩桩径等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化分析。最后,基于强度折减法对井筒式基坑坑内的二次开挖进行分析,研究内坑的平台宽度和深度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现场实测的桩体水平位移最大为3.5 mm,最大沉降量为11.6 mm; 2)圆形基坑的环向拱效应可以采用土体的中主应力矢量图进行表达,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逐步增大,其环向拱效应作用的土体范围也逐步扩大; 3)当内外坑开挖深度比为0.44时,需考虑内坑开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西安地铁#4线某站深基坑施工,采用摩尔-库伦弹塑性理论,运用FLAC3D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进行模拟,将不同工况下的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模拟值与其实测值比较分析,得出基坑开挖对周围地表沉降的影响距离为1.5倍的开挖深度;距离围护桩顶2/3桩长的位置是最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且模拟值大多小于实测值,究其原因是没有考虑黄土的湿陷性、雨季施工及车辆动荷载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孙永发 《路基工程》2017,(6):213-218
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诚信路站地下工程施工时,基坑围护结构失稳变形:钻孔桩发生了转动、冠梁断裂、基坑边坡土体失衡坍塌,严重影响工程进展及安全。为此,采用桩间增设预应力锚索加固等综合措施,确保了基坑稳定,完成了地下主体工程。该处理方案合理、快捷,投入少、效果好,起到控制变形扩展、稳定边坡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6):183-184,11
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就不再需要。基坑支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并应有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抢救。该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该工程所使用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技术。其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将软土或沙等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基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该方法所用的深层水泥搅拌桩适用于处理淤泥、砂土、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等软土地基,效果显著,处理后可成桩、墙等。  相似文献   

16.
马斌  白皓  周珩  苏谦 《路基工程》2012,(3):168-172
为系统分析深大排桩围护基坑的安全影响因素,结合成绵乐客运专线双流机场段基坑工程,利用结构变形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设计参数与施工工序的安全影响分析,并提出了增强基坑工程安全性的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排桩围护结构主要呈现桩顶与桩底变形小、中间变形大的“大肚状”形态,其中,围护结构刚度与旁载主要影响围护桩的变形量,支撑类型与放坡平台对变形形态和变形量都有影响,而施工工序主要影响围护结构的变形速率,施工质量则是直接与工程安全相关;根据“长条形基坑分段、大基坑分块”的设计施工原则,加强施工安全监管与信息化技术,可大大降低深大基坑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基坑工程悬臂桩桩身设计参数组合的计算是悬臂桩优化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所有满足要求的设计参数组合中,必定存在一组设计参数,使悬臂桩的造价最低,因此,获得这组设计参数对于悬臂桩的桩身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工程实用价值。基于粒子群算法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通过某建筑基坑工程实例,以单位宽度的基坑侧壁岩土体设置的悬臂桩的造价作为目标函数,对悬臂桩的桩径d、桩长l和桩中轴线间距b这三个关键设计参数进行迭代搜索计算,并通过MATLAB创建优化设计程序的计算界面,获得三个关键设计参数的组合。再计算优化前后的桩身内力和变形,并进行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臂桩桩身内力和变形均能满足控制要求,且对基坑支护结构稳定安全更加有利,并能节省一定的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8.
海积淤泥地层具有天然含水量高、渗透性低、压缩性高及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因此在海积淤泥地层修建地铁车站时,车站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对安全施工至关重要。采用FLAC程序对海积淤泥地层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桩体插入深度进行研究,分析桩体最大位移、最大剪力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等与插入深度的关系,给出适合于海积淤泥地层的桩体插入深度,并提出插入深度不足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防范填土深基坑变形过大对邻近地铁隧道造成的安全风险,变形控制是基坑支护设计应考虑的首要问题。以重庆吾悦广场邻近地铁隧道一侧的填土深基坑边坡为研究背景,提出注浆加固联合多桩分阶支挡的方案,该方案结构受力合理,变形控制能力强。根据现场注浆试验区的检测数据可知,加固后的土体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大幅提高。通过在有限元模型中调整土体参数,计算不注浆加固和注浆加固2种工况下多阶支护桩及隧道的位移和内力值,计算结果表明: 填土注浆加固能提高支护桩前后填土体的力学性质,增大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及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有效降低支护桩内力值、减少桩身长度及截面尺寸。结合建筑物退台方案设置多阶平台,增大了坡脚与坡顶之间的水平距离,降低了每阶边坡的土压力值。注浆与分阶2种措施对控制支护桩及隧道变形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防范基坑边坡变形过大对地铁隧道及周围环境造成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