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国祥 《公路》1990,(3):45-46
在公路测设中,一般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进行缓和曲线的测设,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但在测设过程中均不够简捷,尤其是在恢复定线和施工测量中更为不便,因为切线支距法中的 X 值为零数,y 的方向常用十字架定出,难以控制准确,左右偏差较大,同时在量距中也不便。用偏角法架设仪器较麻烦。因而笔者用一种较简单而又适用的弦长斜距交会法来代替。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公路工程测设中,当交点转角过大,交点距中线位置过远;地形复杂,外距和切线丈量有困难;或交点难以达到(如障碍物、悬崖或河、塘等);或交点上不能架立仪器等,常用虚交点法测设平曲线。在山区公路测设中更为广泛。 虚交平曲线通常用切线支距法、偏角法、中央纵距法等方法进行详细测设。但  相似文献   

3.
用全站仪坐标法测设带缓和段平曲线,解决了用传统的支距,偏角等方法测设中线时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为公路测设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平曲线上任意点视距横净距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其计算过程的基本思路,并编制了电算程序,该法比传统的作图法,查表法或公式法的计算效率大均为提高,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平面解析几何方法,根据公路平曲线与虚交导线基线的三种平面关系,推导了路线导线虚交情况下的平曲线桩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江帆 《华东公路》1995,(2):19-21
长曲线长外距的公路平面线,采用切线支距法时,往往因纵距较长,难以保证测设精度,本文主要介绍增设一至数个辅助交点的办法,便可解决上述问题,方法简便实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采用复曲线时经常遇到的副曲线(第二圆曲线)半径的确定问题,推导出了副曲线半径的迭代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测设中间缓和曲线时其坐标和偏角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有助于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复曲线的设计和测设  相似文献   

8.
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选择对其稳定性及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的因素很多,有围岩级别、断面型式、施工方法等。解析法虽然可以得到规则情况下围岩应力、位移的精确解,但是对复杂情况下却很困难。而数值方法可以计算各种复杂情况下围岩的应力、变形、塑性区分布等情况,从而可以根据结果合理确定其合理净距。采用传统有限元法和强度折减弹塑性有限元方法,针对某工程实例,计算了不同净距情况下隧道的应力、位移、塑性区分布及安全系数,并把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发生突变时的净距作为合理净距,和传统有限元计算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徐萍 《公路》1992,(4):16-20
本文论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平曲线上横净距计算。计算路线各桩位处的横净距值,以确定清除区范围。本方法比查表法有所完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可与计算机横断面设计衔接。  相似文献   

10.
在金属材料试验中,正确测定断后标距,是准确测定材料延伸率这一重要塑性指标的关键,在GB228-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标准中对直测法和移位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本文则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用重量法进行断在标外或无标点试样标距的准确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高等级道路弯道加宽缓和段合理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道路弯道加宽缓和段现行几种设计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推荐两种设计方法。1.高次支距叠加法:方使设计与施工,计算方法简便易行,且能得到较传统的“直线过渡法”、“高次抛物线法”效果更好的路面加宽后的边缘线形。2.加宽曲线图法:计算方法比“缓和曲线法”简便很多,计算结果两者有极好的相关性。文中着重介绍了“高次支距叠加法”基本原理、计算公式,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在公路路线的施工放样中,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放样,若用常规的偏角法,支距法或弦线偏距法等尤显其不足。本文提出极座标放线,采用分段施测(以400 ̄500m为宜),根据道路沿线布设的导线点来分段放样,既保证了放样质量,又加快了放样速度,具有十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法检测桩基中判别斜管与管距修正的投影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超声波透射法测量桩基完整性的方法 ,提出了对工程中的斜管现象进行判别及管距修正的投影法。结合实例 ,对斜管进行了判断及管距修正 ,为混凝土桩基的完整性判别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在公路路线的测设中常遇到大半径长曲线的施测工作,按常规的偏角法,支距法或弦线偏距法尤其不足。 本文测设方法,采用分段施测,逐段闭合;先整体后局部。把大半径长曲线分段为200m-300m为宜,找出曲线的分段点;然后根据道路沿线导线点放出分段点;最后在相邻的分段点内,利用分段点放出各加密点。这既保证了测设质量,又加快了测设速度,具有十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多点虚交原理进行分析,总结出确定曲线半径的方法,从而加快了测设速度。  相似文献   

16.
小净距隧道支护反力的极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步骤,通过极限分上限法推导出求解小净距隧道支护反力的基本公式,采用Matlab数值软件对小净距隧道的支护反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前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比较分析表明本文结果是完全正确可行的.研究解破裂角与净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洞隧道支护反力的净距范围为在0.96D~2.73D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基本原理和求解步骤,通过极限分上限法推导出求解小净距隧道支护反力的基本公式,采用M atlab数值软件对小净距隧道的支护反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前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比较分析表明本文结果是完全正确可行的。研究解破裂角与净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洞隧道支护反力的净距范围为在0.96D-2.73D之间。  相似文献   

18.
刘观惠  周巍 《东北公路》2002,25(4):44-46
本文提出了由外距长控制设计的带回旋线的平曲线设计方法,包括公式的推导,应用步骤和实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可编程序计算器对公路测量中的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数据进行编程计算,外业工作中,只需输入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转向角及相应的弧长,便可快速,准确地获得曲线综合元素数据以及偏角法或切线支距法详细设曲线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马耕 《上海公路》2000,(3):33-33,8
本文着重论述了连续梁桥设计的几个技术问题,如:中横梁刚度对荷载分配的影响、支座偏心距对扭矩分配影响,剪力滞后对翼缘板有效宽度影响等,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