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决磁悬浮列车直线电机传动系统与悬浮系统相互影响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直线感应电机恒转差频率磁场定向控制方法,在实现牵引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了法向力波动对悬浮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性能优良、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Ansof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浮电磁铁的磁场进行计算.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悬浮电磁铁导向力进行了研究,得出电磁铁发生偏移后,磁力线的总体分布并没发生很大变化.只在气隙处发生了扭曲;列车在直道正常运行时并不受导向力作用的影响;在气隙和偏移值一定时.悬浮电磁铁产生的导向力和悬浮力之间的比值基本上不随线圈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该研究对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航、列车在弯道运行过程中的导向能力考核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虚拟轨道自导型运输系统列车新架构——悬浮跨接走行虚拟轨道列车.介绍了悬浮跨接走行模式的架构型式及关键部件的结构.通过车辆运动学分析,以及导向力和运动自由度匹配性分析,讨论了列车结构的循迹充分性;利用解耦控制理论分析了列车的运动解耦性.采用悬浮跨接走行模式的虚拟轨道列车在理论上可以通过全轮转向控制实现车体各个横...  相似文献   

4.
磁浮列车牵引特性具有特殊性,直线电机法向力会影响悬浮稳定性。文章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牵引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综合了两种情况确定了牵引电机的额定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5.
防止列车空车悬浮脱轨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纪善  卢世明 《中国铁路》2007,(5):36-38,59
列车蛇行运动是造成列车悬浮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悬浮脱轨事故频有发生。通过对车辆车轮与轨面间的动力学原理分析,结合科研部门的大量试验数据,提出减小直线段轮轨间隙(名义公差)是防止空车悬浮脱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牵引系统根据运行控制系(OCS)的指令,把牵引能量送入轨道的定子线圈中,牵引悬浮的列车向前和向后运行。为此建立了功能强大的牵引动力系统及综合控制系统,实时精确地掌握运行中的列车位置,并对变频器系统和控制系统采用冗余设计,设置多种保护功能,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悬浮跨接走行模式下无轨列车的循迹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转向运动的几何循迹控制策略,即头车前轴采用驾驶员模型控制,其余后轴采用基于几何循迹算法的跟随控制方法。推导了车辆的单轨运动学模型、稳态几何循迹算法和瞬态几何循迹算法的后轴车轮转向角表达式,并通过Simulink软件进行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几何循迹策略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稳态几何循迹算法和瞬态几何循迹算法均可实现列车的循迹控制,瞬态几何循迹算法的循迹控制性能略优于稳态几何循迹算法;所提算法可以优化悬浮跨接走行模式下无轨列车的循迹控制策略,提高列车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中永磁与电磁混合悬浮磁铁存在的吸死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不等宽结构的混合悬浮装置。分析该装置中U型铁、F型轨及两者间气隙的电磁关系,建立基于不等宽结构悬浮装置的模型。以株洲中低速磁浮商业试验线列车为基础,使用ANSOFT软件进行仿真,对该悬浮装置进行了设计及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改进的不等宽混合悬浮装置中,无论气隙间距大小如何,该不等宽结构中的悬浮力始终与重力保持平衡,可实现列车悬浮的"0功率"控制。  相似文献   

9.
悬浮控制系统是磁浮列车的关键系统,也是磁浮列车区别于轮轨列车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对电磁铁线圈励磁电流的调节,使车辆与轨道之间保持8~10mm的稳定悬浮间隙。介绍了在中低速磁浮试验线悬浮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面向国内第一条工程化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需求,分析了悬浮控制系统从试验产品向工程化应用过程中遇到并解决的可靠性设计、抗干扰设计、车轨耦合振动、轨道台阶激扰等关键技术问题。工程实践结果显示,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已经达到工程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对比大、中运量磁浮列车和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的应用场景、服务人群特点,以功能、安全、环境、经济等要素为出发点,定义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的顶层设计指标,开展车辆总体和主要系统方案设计研究。基于列车牵引、悬浮能力需求,对走行机构进行总体架构设计,确定单节车配置双悬浮架方案,减小了列车的簧下质量和设备维护难度,同时增大了车底设备布置空间;响应“双碳”目标提出车载蓄电池为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供电方案,取消供电轨受流,降低了线路建设成本;利用理论和仿真等方法对列车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列车总体设计的可行性。该轻型观光旅游磁浮列车方案具有较好的创新性、经济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为各型磁浮列车的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分析了中低速磁浮车辆起浮前后抗侧滚片梁吊杆的受力情况,并结合在单模块悬浮架试验台上进行的不同刚度吊杆对比试验,对比分析了刚性吊杆和弹性吊杆对悬浮架静态起浮能力的影响.为抗侧滚吊杆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低速磁浮列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技术特点,并从悬浮、直线电机牵引、走行机构三个方面讲述了中低速磁浮列车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方案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国防科技大学中低速磁浮列车试验线为应用背景,介绍了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需求, 主要包括驾驶功能、保护功能和监视功能。在功能需求设计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运行控制系统的多总线原理实现结构和各节点的基本构成方案,最后给出有关试验结果。在磁浮列车试验线上。基于文中所述的运行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建立了相应的硬件系统,开发了相应的控制软件,并进行了车载试验。  相似文献   

14.
常导高速磁悬浮列车电磁场的分析与测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常导高速磁悬浮列车采用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驱动,依靠电磁场进行悬浮和推进。由于定子齿槽和材料不连续性的影响,其电磁场的分布情况很难通过解析的方式进行精确的描述。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列车内的悬浮磁场和推进磁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气隙内的磁场分布,计算出了悬浮力和推进力,并发现了6倍频的波动。最后,采用霍尔传感器对气隙磁场进行了测量,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永磁EDS型磁悬浮列车结构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永磁EDS型磁悬浮列车悬浮所用的Halbach结构,分析得出永磁EDS的悬浮力和阻力公式,简单介绍基于永磁EDS的Magplane和GA城市磁悬浮列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磁悬浮列车交会通过时的车辆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3辆编组磁悬浮列车交会动力学性能入手,讨论了5辆编组磁悬浮列车交会时的动力学性能,并介绍了为改善乘坐舒适度而新近采用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USB-CAN接口的悬浮控制调试系统,设计了通信协议,并在悬浮控制器和上位机上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LSLSM)的磁浮列车在中高速运行时,传统的车载位置传感器无法准确获取电机位置信息,并且位置信息易受到干扰,为此提出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位置辨识方法。在分析滑模观测器对定子电阻、d轴电感和q轴电感参数敏感性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q轴电感校正的LSLSM位置辨识方法,可提高位置观测精度和系统可靠性。通过数字仿真和磁浮试验线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以长沙中低速磁浮列车和25 m跨径简支梁为对象,建立包含完整悬浮控制系统和细致轨道结构的磁浮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振动模型,编制数值仿真程序,计算车辆以80 km/h速度通过不平顺线路时车轨桥耦合动力学响应,利用已有文献测试结果初步验证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车体的垂向振动很小,悬浮间隙波动量不超过0. 6 mm,最大动态悬浮力占额定悬浮力的24%,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平稳,电磁铁动荷载系数低。桥梁跨中垂向挠度为2. 66 mm,小于磁浮简支梁挠跨比设计限值;跨中轨缝处F轨最大垂向位移为3. 04 mm,其中包含轨排自身弹性变形产生的0. 4 mm垂向位移,约占F轨总位移的13%。梁端和跨中处伸缩接头很好地限制F轨端部变形,但F轨端部垂向加速度幅值超过2g,约为中部的4倍,这对F轨伸缩缝连接副提出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国内外地铁车辆动拖比的变化、不同动车比率列车轮轨黏着力的影响、电制动性能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等的论证,认为新建地铁应尽量选择66%以上动车比率的建议是有问题的.指出动车比率应根据线路情况和运营要求等诸多因素来确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