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商业中心区是城市中交通拥堵的多发地带,而交通枢纽及商业混合区域更是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文中结合镇江市城际枢纽站商业中心区的实例,对城市交通枢纽及商业混合区域的交通问题剖析,并对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区的交通改善策略进行了相应研究。通过采用公交优先、布置交通设施、构建先进的停车系统、合理组织交通流等措施,为该类地区的交通改善和治理提出对策,使得交通枢纽型商业中心的交通组织更加合理有序,尽可能地减少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如何提高城市地下道路的运营效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等问题,通过对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设计过程的归纳总结,提出了城市地下道路交通诱导系统的研究思路,并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为实例,阐述了交通诱导系统在地下道路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区域路网以及地下道路与周边道路衔接方案的研究,确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交通标线、交通标志,进行交通诱导设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快速环路的交通特性、功能要求及系统组成等进行分析,归纳和探讨了城市中心区快速环路规划设计的技术要点,并在环路立交的功能分配、定位、选型、匝道的分布等方面提出和应用了新的交通理念。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西北半环快速路及周边区域交通的基本特点,针对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普遍存在的路口阻塞、区域拥堵、进出困难等突出问题,借助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交通工程、交通管理,结合天津市已建其他快速路的交通实际情况,深入地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中心区现有地域形态、路网结构、交通条件等因素约束以及尽可能减少工程拆迁与项目建设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以完善道路网络为基础、科学组织交通为核心的合理、优化、经济又适用的疏堵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中心区道路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运行效率是缓解中心区交通矛盾的必然选择。单向交通就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分析单行交通设置的原则和条件,并根据实例,从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角度分析了单行道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以国内城市中心区区域路网为研究对象,以路网车辆整体延误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拥堵收费价格为决策变量,路网饱和度和信号配时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拥堵定价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基于VISSIM软件的仿真求解方法和步骤.实例仿真结果表明:在城市中心区区域路网采用该定价模型可以找到最优定价及合理的信号配时方案;计算机仿真方法可大幅度降低模型求解难度,并可直观地为交通管理部门制订拥堵定价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城市中心区道路综合改造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研究,结合道路改造的施工方案及周边路网条件,对交通影响范围内路网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判定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是否显著。在满足实施条件的前提下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并进行相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以确保施工区域的交通运行安全、有序,有助于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
由于复兴东路越江隧道浦东出口对浦东南路—张杨路交叉口的交通冲击 ,在对该交叉口交通流量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浦东南路—张杨路立交选型方案分析 ,并对城市中心区建设立交工程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建成区,通过大规模的土木工程手段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受到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通过一系列的交通精细化设计,比如:区域交通组织、交叉口优化设计、行人过街优化设计和可操作性的交通管理措施等,对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特别是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具有投入少、效果显著的特点。该文重点介绍交通精细化设计理念及相关优化设计方法,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增加城市道路网有效供给,解决组团或片区的交通问题,迫切需要对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对策.从微循环系统的定义及功能出发,分析了目前道路微循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对每一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述.从4个方面提出了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指出城市中心区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的关键是要从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采取高效可行的综合措施,建立和谐的人车关系.最后,以北京市西城区微循环道路为例,应用交通仿真方法,论证了道路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改善后区域路网时间可达性指标由10 min22 s缩短为7 min41 s,提升了该区域道路微循环能力.  相似文献   

11.
洪小春 《隧道建设》2022,42(12):2036-2047
为探究城市空间集约和土地高效利用背景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低碳效应,梳理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在构成要素、开发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一体化策划、规划、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发展阶段对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作用与意义; 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发展、一体化的低碳效应、城市中心区发展和城市中心区开发5项准则层指标在内的22项指标的一体化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评价方法体系。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2005年、2010年、2014年和2019年4个典〖JP2〗型阶段为例进行评价,结果分别为2.349、3.105、3.588和4.222,对应的一体化发展水平分别为较差、中、良和良。对照南京新街口中心区渐进式一体化发展历程可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对促进区域“双碳”目标实现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配配  崔珩 《交通科技》2013,(1):154-157
从城市中心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对成都地铁一号线站点的分析,提取城市中心区站点的换乘特征.以天府广场站点为例,对换乘停车场的位置选择及出入口交通组织进行了规划研究.提出了接驳范围内自行车道路设计方法,给出了几项可行及保障措施,以期更利于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的接驳与换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二、三环路交通改善方案设计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快速环路以其快速、连续、大容量成为众多大城市交通干道网中的骨干道路 ,在城市道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北京市中心区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道路网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对二、三环路进行交通改善的必要性 ,并针对二、三环路存在的问题对交通改善工程的实施要点及方案的内容、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市级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是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布局 ,分解城市中心区高度集约化功能 ,缓解城市矛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上海市江湾—五角场市级副中心的战略地位出发 ,针对该地区目前特有的交通状况与发展态势 ,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的交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苏州城市中心区是苏州政治、经济、商贸中心,由于地处太湖之滨,水网稠密,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现状防洪排涝标准偏低,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实施苏州市城市中心区防洪大包围工程调整原防洪分片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是一个大系统,停车场是城市交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构成完整的交通系统。静态交通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动态交通。大量私家车的出现,使得城市中心区"停车难"的现象尤为突出。一方面动静态的交通相互干扰造成道路通行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长期低速行驶的汽车排放出的废气又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该文基于停车场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分析济南市中心区停车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社会停车场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结合济南市中心城区改造,提出适应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停车场布局要点、社会停车场用地的规划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动、静态交通平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通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城市中心区停车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晋  张建光  陈富泽  杨圣文 《公路》2023,(6):434-440
为科学衡量区域低碳交通发展水平,研判发展形势,通过分析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领域分布,并基于促发展、重要性、潜力度和可考核的原则从低碳运输系统、低碳交通设施和低碳能力建设三大方面构建了区域低碳交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的区域低碳交通发展水平测度模型,重点对区域低碳交通水平测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运输系统的贡献度最高,对促进区域低碳交通发展水平具有明显作用;二级指标中的关键因素为城市低碳出行、低碳公路网和低碳铁路网三项指标。最后以云南省2020年各指标数据为例验证了该测度模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测度模型能够较好表征云南省低碳交通发展水平。该测度模型可为省级行政区域或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水平的监测和考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5):101-101
<正>2050年北京市区轨道交通网络将由16条地铁线路以及6条轻轨线路组成,市区轨道交通规划线网长度为685.5km。从2004年开始,北京将分成两个阶段重点发展交通。第一阶段从2004年到2008年,市区网重点改善中心区交通,以满足奥运交通需求。第二阶段从2009年到2015年,将改善中心区交通和引导城市发展并举,改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出行质量,使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网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交通系统的好坏会对其他城市系统的发展造成直接影响。为防止山地城市大理市海东新城区建成后未来年出现众多城市中心区所存在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在建设海东新区道路网之前,结合基于土地利用的宏观交通需求预测和基于TransModeler的微观交通仿真,对原始规划道路网布局、路网密度、路网结构、路网等级级配、路网交通拥堵点段、交通拥堵区域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对路网进行分析评价与优化设计,最终确定适合的路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