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热塑性聚酰亚胺(TPI)为基体材料,添加少量润滑剂得到聚酰亚胺复合颗粒。对其进行注射成型,主要探讨了注射成型温度和压力对其成型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塑温度升高,TPI试样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压缩强度都提高,当注塑温度超过360℃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注塑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试样性能下降;在合适的注射温度下,适当提高注塑压力,有利于提高试样的力学性能。最佳的注塑工艺条件为:注塑温度360℃,注塑压力120-150MPa。最后,通过优化的注塑成型工艺成功制备出汽车用止推垫圈,经试用,完全符合汽车用止推垫圈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非调质钢48MnV静态热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热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加热温度、冷却方式和静态参数对非调质钢48MnV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8MnV在1100~1200℃加热、750~850℃保温60min,然后快冷到600℃以下堆冷,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汽车轻量化是当今世界各国为实现节能减排、缓解环境污染而共同提出的一大举措,其中超高强度钢热冲压技术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锌层超高强度钢板进行B柱加强板试制试验,当加热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500s,转移时间为7 s时,所得B柱外观及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程英伟  何晓鸣 《公路》2012,(4):54-58
利用正交试验对剑麻纤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成型工艺进行研究。在固定配合比的前题下,以拌和方案、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和成型温度为试验因素,模拟路面施工的各种拌和成型情况设计了L9正交表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纤维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型的优选方案为"同步法拌和+沥青加热温度为175℃+集料加热温度为206℃+成型温度为165℃"。最后分析了几种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太阳能预热和保温沥青,并加至一定压力的水(不汽化)作为载热体将沥青进一步加热至使用温度,即太阳能与中压水加热综合利用于熬油工艺是沥青加热工艺的新发展,本文阐述了该工艺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建议在公路系统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东北、西北、内蒙和西藏等地区,解放牌汽车在野外远离基地执行运输任务,在温度低于-10℃时,大多数汽车是没有保温设施的。通常采用起动前预热发动机的方法发动车辆,给驾驶人员带来许多困难,发动车辆的时间长,不能充分发挥车辆的效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1979年冬开始研究解放牌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不预热发动机的冷起动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新型"钢丝缠绕+缠包带热熔+空气除湿"三工艺复合防护体系的工程应用效果,以云南龙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设计和制作了模拟实桥施工的复合体系主缆试验模型,测试不同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和空气压力的缠包带热熔性能,比较缠包带在不同压力和流量工况下的泄露率。试验结果表明:缠包带施工加热时间150~180s、加热温度120~130℃和空气压力4.5kPa为实桥最佳组合工艺参数,可以保证热熔后的缠包带具有良好的剥离强度性能;在合理的空气压力和流量条件下缠包带结构泄露率均小于5%,完全能满足实桥主缆防护施工指南和工艺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将竹纤维/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汽车内饰件用材料,并探讨了复合板的热压压力、物料配比、热压时间等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优化的工艺参数。试验表明,该复合片材比模量高,比强度大,并且加工方便,是用于汽车内饰件的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HDPE改性沥青制备工艺,以AH-90#沥青为基质沥青,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极差显著性分析,得到HDPE掺量、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和加热温度4个因素对HDPE改性沥青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确定制备HDPE改性沥青最佳工艺参数为:剪切速率为4 500r/min,剪切时间为25min,加热温度为170℃,改性剂HDPE掺量为5%。研究结果可为HDPE改性沥青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高纬度地区,冬天温度可达零下20℃,发动机预热暖机时间长。传统的燃油加热器燃油消耗量大、体积大,电加热器具有零排放、无污染、空间占位小等优点,但是受限于电池功率,电加热装置加热时间较长,系统流道阻力较大。在电加热装置功率一定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分层加热结构和低流阻结构设计,结合冷却循环流量的控制,显著降低发动机的预热时间。针对特定发动机的水冷循环结构,研究不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分层加热时间随流量变化的规律,建立分层电加热装置的传热模型;进行加热系统和发动机水套的联合工况的性能分析。电加热装置结构紧凑,布置方便,可使发动机的暖机时间缩短2~3 min,并可减少发动机的冷启动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