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探索滨水文化背景下的城市道路景观发展模式,提出了滨水城市道路景观个性设计及个性表现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理念,以指导滨水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创新认识滨水城市的个性道路景观,可以更完整地理解我国当代景观艺术,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城市本身。  相似文献   

2.
河道、湖泊在上海水环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水环境就是与水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就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与水相关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的定义出发,联系上海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水的载体——河道、湖泊在水环境中的水循环、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水生态、水景观等6个方面的作用。强调在河道、湖泊整治中,必须立足长远,统筹兼顾,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努力建设一个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丰沛、水文化丰富、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的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3.
试谈水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 《中国电动车》2009,(7):123-124
水是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目前各地的住宅小区建设、城市公共建筑周边环境设计中都加大了水景、水体的应用。水是人类与自然的联系纽带,水景更是景观艺术中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它使环境有了灵气,使环境与人类更加接近。文章从审美意义着手,对现代环境设计中水体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天津市海河堤岸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内涵,并提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该立足现状,积极提取反映地域风格的要素,采取地域风格与景观相融合的创作手法,塑造各具特色富有生命力的景观区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外公路景观的发展进行分析,展开公路景观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生态补偿设计的可行性方案与技术研究,建立了包括公路沿线乡土植物群落景观生态系统、公路护坡景观生态系统、生态敏感区景观生态系统等恢复与重建的补偿设计体系.提倡遵循自然规律,通过生态补偿设计恢复与重建因破坏而退化的生态系统,构建公路景观安全格局,实现公路景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公路景观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生态补偿设计较好地解决了公路建设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为介于交叉学科的公路建设、景观设计、环境生态保护等研究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周国荫  白新和 《公路》1991,(10):26-28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日渐增加,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加重.因此在高等级公路的可行性研究及设计中增加了环境评价这个项目,目的是为了减少公路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使之与自然环境相益得彰,融为一体,进而起到妆点江山、美化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环境评价包括噪声、大气、水、土壤、景观等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但噪声、大气、水、土壤的影响都可以用物理或化学的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而景观很难用数字进行直接的定量.景观的最终评价是由人们的视觉来进行.因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河岸带生态景观设计,正伴随着城市快速扩张的步伐蓬勃发展,不断更新。如今,更在设计中引入"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多元结合"的新理念,倡导建设一处既保证生态、景观、场地等功能,又体现场地文化内涵的城市河岸带;在满足城市与居民对于河岸带的功能需求的同时,体现城市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原则与先进的环保理念。然而,这样的生态河岸在规划与实施之后,却发现了许多生态、环境、文脉保护之间难以共存的问题。设计中对于体现人类文化与场所历史的设计往往只能够流于表面,体现文化内涵的小品设计在景观中显得格格不入,既不能很好地概括与体现场地精神,又在建设过程中消耗了能源。生态保护与体现历史文脉之间出现了矛盾。就此出发,思考和分析既让生态、环境、文脉保护与目前的城市河岸带景观彼此相适应,又与城市不断更新相和谐的造景手法。并通过对城市河道的理论研究及部分实践的做法进行调研和资料整理,结合实地考察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深化课题。最后,归纳和总结出城市生态河岸带的造景手法。  相似文献   

8.
设计通过对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及区域自然、人文景观的分析,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游憩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生态规划思路,使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从以交通功能为主转变成集交通、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路、景观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上海苏州河中心城段静安区两岸滨水道路的建设,分析了现状滨水道路存在的问题,结合苏州河两岸的建设规划及现状,明确了以慢行功能、游憩功能、景观功能为主,机动车通行功能为辅的道路定位,确定了弱化交通功能、释放慢行空间和亲水平台,多元化、亲水可见水的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从整体断面改造、贯通断点及亮点打造、地块出行等方面,研究了具体实施方案.最后总结提出,滨水道路的建设应从需求出发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从空间体验出发进行工程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0.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公路工程的通畅性、安全性和美观性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其中,公路植物景观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探讨公路植物景观的特质、主要设计内容及策略的基础上,以四川省眉山市环天府新区快速通道(G245至G213连接线)为实例,探析公路工程中植物景观的详细设计。植物丰富沿线景观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优美、舒适、和谐的驾驶环境。  相似文献   

11.
南平市作为闽北山水城市的典范,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塑造出宝贵的山水城市历史景观。本文以南平市武夷新区(建阳中心城区)为例,针对区域内现状水系缺乏、沟通性较差、山洪频发、排涝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河湖库塘水系新建改建、水系连通、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方式水系进行重新规划,以实现完善城市水系布局、实现水系互联互通、保障城市洪涝安全的目标,为后续同类型城市水系连通规划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因环境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好、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湿地系统最为核心的要素。基于国内外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情况,阐述了植物在尾水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情况、影响植物净化能力的因素,以及湿地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对尾水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展望。在参考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方法、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如彬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73+85+27-28
通过对工程位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分析,针对区域血防实际情况,且满足滨水景观设计要求,河道护岸结构采用砌石墙身+格宾基础方案。该护岸结构方案配合生态石笼护坡后,既达到了河道行洪期间护坡防冲刷的目标,又实现了景观亲水,同时将结构对河道水生态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设计理念,旨在汛期控制并存蓄部分地表径流,随后将其加以利用.因此,它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充分为城市环境吸收或提供水资源.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既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效益需求,又能给城市建设带来更好的景观效果.以海南省某半地下污水处理厂为例,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厂区雨污水系统进...  相似文献   

15.
将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治理结合,是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追求可持续发展,理性总结水利工作和城市防洪实践经验之后,在认识理念和实践上的一大进步。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卓有成效地开创了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治理结合的先河,具有夺人眼目和启人心智的示范意义。进入新世纪,无锡市坚持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整治结合有了更好的机遇和条件,实践内涵具有了崭新和革命的意义。就宏观和全局而言,与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比较,城市防洪与水环境治理结合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生态水利观念的发展,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水工程与环境的和谐。该文介绍了辽宁省凤城市在城市防洪中生态水利的几点做法,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路与园林建筑景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景观是在风景园林建筑景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继承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研究公路景观,把环境美学的原则和要求融入到公路设计、建设和评价过程中,对于实现公路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公路景观与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的功能取向和设计思想的比较分析,在对文化理念与景观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公路景观与另外两种景观类型的异同,针对公路景观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公路景观设计思想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内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现状,在充分考虑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原则及安全评价体系;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了服务区评价、分隔绿化带评价、隧道洞口评价等多个方面,得出一套体现生态环境、区域文化、安全舒适的景观评价思想,为今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掖古有“半城芦苇半城塔,一湖芦花赛江南”的美誉,外部护城河环绕,城内大小池塘串联,足可见其丰富的水系造就了良好的城市水生态及湿地景观。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内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城东南地区,现状水系多被城市建设阻断,水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现通过对现状分析及张掖总规的研究,提出利用农灌渠农业退水作为水源,沿三环路建设环城水系的规划思路,并通过“生态融水、设坝驻水、拓挖汇水、科学绿水、河渠贯通“五大策略,最终实现”水润张掖、文化古城”的规划愿景。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水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