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学锋 《摩托车》2006,(4):11-12
我准备购买摩托车纯粹是出于实用主义的需要,和喜欢无关。从家里到单位不远,我更愿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左顾右盼地行走在大街上。早晨,可顺便到菜市场上买鲜嫩的蔬菜,下午,可稍稍绕道到跳蚤市场,没准还可以淘到几件实惠的东西呢。但这样悠闲自在的日子因为我被派到公司设在县区的一个分厂工作而打破了。虽然几十里的路不算远,但自行车显然不行了,我决定买一辆摩托车。大阳DY110-15就这样进入了我的生活。大阳DY110-15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它的外观,如图1所示。这款车线条流畅,款式时尚,工艺精致,铝合金旋风轮线条简洁、干脆,后尾箱和前面的…  相似文献   

2.
杜启弘 《摩托车》2014,(11):104-107
说起我的摩托车特技生涯,其实我最受益的是我7年的自行车练习。2000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在操场上看见一个学长骑普通自行车抬前轮,瞬间心生羡慕和好奇,同年我恳求老妈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谁会知道这就是我极限运动的开始,也是我爱上摩托车的前奏。刚接触自行车时我用的是普通自行车,因为当时还在读书,没有这方面的朋友,我只能自己摸索练车的经验。直到我参加当地举办的一个慢骑比赛并获得第三名,我才认识了自行车竞技方面的朋友。从那以后我买了一部攀爬自行车,练习如何定车、控车,就这样我真的爱上了特技。只不过那时爱的是自行车花式特技。  相似文献   

3.
正台北——曾因高架桥和成群的摩托车而臭名昭著,但现在却因为其在人行道上的骑行合法化以及公共自行车方案,再次引导了骑行革命,而这样做的原因是:一半以上的骑行者为女性。在世界上大部分市区,摩托车以队列形式堵在了红绿灯下,伴随着引擎声,它们占据了为自行车而  相似文献   

4.
不解之缘     
马金彪 《摩托车》2004,(12):18-20
一、初识摩托车我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摩迷,虽然摩龄不长,但发烧程度却丝毫不亚于一些老摩迷。对于摩托车的最初认识始于我的童年时代。当时只觉得这个东西很不错,不用脚费力地蹬,只要用手轻轻一拧便能跑很快,比自行车可强多了。那时能见到的最多的摩托车,便是国产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风火轮     
可能在中国,有很多80后生人会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在校园内发现这样一个兴趣小组:独轮车,这个杂耍性质大过实际意义的小组我想在目前90后以及00后独霸天下的今天,已经失传了吧。在那个年代我们会骑车上学,大家标新立异地改装自己的自行车,而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一辆超酷的独轮摩托车。也许大家经常在杂技中看到独轮自行车表演,但是独轮摩托车你见过吗?(可能你之前几年已经看过没有量产成功的UNO)  相似文献   

6.
《摩托车》2017,(1)
正"推车",一个听起来毫无技术含量的词语。但实际上,越是听起来简单的技术越容易被骑手忽视,推车也有很多窍门,尤其一名新手将自己的轻量级座驾换成大排量摩托车后,推车的难度就会陡然增加,这个时候想要轻松地掌控爱车就需要一些技巧了。推车技巧由于重心、结构以及摩托车自重的不同,摩托车与自行车、电动车的推行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切不可将推行自行车的方式方法照搬于推行摩托车。首先来看一下图1、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两种是摩友中较常见的前、后推行方式,但这样做既费力又存在众多不稳定因素,稍不小心就会导致车辆歪倒受损。  相似文献   

7.
成长的回忆     
一说起摩托车,我总觉得自己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感受.我出生于1978年,那时别说摩托车了,刚填饱肚子的父辈们有一辆自行车就非常了不起了.我懂事后,仅仅坐在别人的嘉陵JH70的后座上兜了一圈风,就非常激动.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促销武器:史密斯动力轮动力装置:微型发动机刹车系统:踏板和压缩泄气阀相结合生产时间:1915年-1921年你应该知道,大多数早期的摩托车,其实就是一辆强化型自行车安装上一台微型发动机。但是,也许你不知道有这样的趣闻:在早期的摩托车销售中,为吸引顾客购买摩托车,自行车被用作促销摩托车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9.
艰辛摩托梦     
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梦想,而我的梦想皆与摩托车有关。记得在我刚记事时,就对装有脚踏板却不用踏动它就可以走动的“自行车”特感兴趣,它可比我的三轮脚踏车快多了,任我拼命蹬车追赶也赶不上。后来父亲告诉我那辆会跑的“自行车”叫摩托车,当时我睁大双眼望着父亲,还是不能理解摩托车为何物,为何能跑得那么快。自那一刻起,我心中萌生的最“伟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会跑的“自行车”。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看到<摩托车信息>好像是在七八年前,那时我刚刚从建设集团调到建设雅马哈工作.当时的<摩托车信息>内容没有现在多,但却成了我学习摩托车知识的良师益友.渐渐地,我清楚了摩托车的结构、性能,掌握了摩托车故障的判定及分析等基本知识,为工作中进行摩托车零件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陆滢 《中国自行车》2005,(12):58-59
越来越多的自行车下坡冲刺赛骑手和山地自行车骑手现均在使用摩托车越野赛专用头盔。据介绍,自行车与摩托车头盔重量差别不大,但所具备的优点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尝试使用售价349美元的661型Flight摩托车头盔。  相似文献   

12.
常有人这样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从不这样自问.因为我知道,我是为了摩托车而活着.只有在驾驭摩托车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活着.人说"三十而立",我虽未到三十岁,却也"立"了:我要为中国摩托车摇旗呐喊,为中国摩托车的发展尽一份力!因为,我是一个中国的车迷!  相似文献   

13.
青儿(上)     
我的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每周五天除了交给单位的那八小时,再加上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吃饭睡觉所占用的十来小时外,剩下的时间就几乎都花在我的摩托车和与摩托车有关的事情上了.我曾以为我的生活就会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下去,直到摩托车伴着我慢慢老去的那一天.然而不久前遇见的那个人,发生的那些事却有意无意地改变了我平静而单调的生活.我想,那也许是老天爷不忍心见我就这么孤孤单单地过一辈子而有意安排的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动摩托车(自行车)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动摩托车(自行车)的维修.在维修中,电气部分的修理相当重要,可电动摩托车(自行车)使用说明书中一般只附有布线图(有些甚至连布线图都没有),而没有电路图,布线图不易读懂,因此笔者在此简单介绍电动摩托车(自行车)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原理图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阿咪 《摩托车》2007,(10):68-70
早期的摩托车,大多数就是一辆安装了一只微型发动机的强化型自行车,所以自行车和摩托车有着剪不断的渊源。在摩托车发展的历史上,为吸引顾客购买摩托车,自行车曾被用作促销摩托车的秘密武器。就像很多老牌摩托车一样,历史上最伟大的摩托车品牌之  相似文献   

16.
《摩托车》2003,(8)
在我骑自行车游历三峡时,我很自然地注意了一下三峡地区的摩托车。因为我还是一个摩托车迷。 三峡的道路即是众多文字中所称的“蜀道”。它的特点是坡陡、弯急、悬崖多,还有一个特点大家也许还不知道;那就是隧道多。所以,我认为能够在此处生存的摩托车应具备以下几个素质:扭矩大,功率储备足够,制动系统强悍,灯光照度好,这就要求摩托车的品质优异,故障率少。 我骑自行车穿行三峡的道路上,有时坡陡得一上午都在推着车  相似文献   

17.
驾车感受     
高军 《摩托车》2004,(8):20-20
摩托车是年轻人最贴身的骑乘工具。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摩托车是从人们骑惯了的自行车演变而来的,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虽然和汽车一样有发动机,但比汽车好驾驶,更能接近自然。因为对发动机的机械装置了如指掌,自然而然对摩托车这种骑乘工具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一、展览会概况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和摩托车展览会于2008年4月25~28日在上海举行。参加这次展会的展商共1093家,其中中国展商1029家,国外展商64家。这次展会虽然是自行车和摩托车联合的展会,但摩托车参展的只有36家。基本上是自行车的展会。占据  相似文献   

19.
"不是你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在我生活的这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小县城里,消声器中冒着滚滚蓝烟的二冲程摩托车已经很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外观时尚、节能环保的四冲程摩托车.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跟随了我五年,曾经风光一时的建设55摩托车也该退役了,但面对让人有些眼花的摩托车市场,我又该买一辆什么样的摩托车呢?  相似文献   

20.
读《中国自行车》杂志2005年第二期上王凤和理事长撰写的《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电动自行车健康发展》一文,很有感触。王理事长说:“我再一次声明,本人从没有反对过发展电动摩托车,只是目前发展电动摩托车不能够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借助于电动自行车标准来生产产品,拿这个产品来欺骗消费者”。有人说,“轻摩化”的电动自行车就是轻型电动摩托车,反对电动自行车“轻摩化”,就是反对发展电动摩托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