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路安全性评价是在公路设计与运营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重庆山区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为工程依托,针对重庆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运营阶段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提出适合于重庆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评价准则、方法和步骤等,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胡文友  秦勤  徐碧华 《公路》2006,(2):92-96
以皖南山区的铜陵~汤口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从景观的美学质量、敏感度、阈值等方面对拟建公路项目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景观环境)进行现状评价,再根据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的工程特点分析建设项目在其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可能给景观环境带来有利的和不利的潜在的影响,并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山区高速公路景观保护、利用、开发及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公路景观评价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景观设计与评价是我国公路建设中的新课题.文中介绍了系统地理数据库和评分数据库的实现及连接技术,结合公路景观系统的灰色特性和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提出了以改进型灰色关联法作为评价模型进行景观质量评价;以Visual Basic为开发语言,Access建立各数据库,采用Arc/Info组件技术进行公路景观评价系统开发.广(州)-贺(州)高速公路V标段景观评价实践表明,基于GIS的公路景观评价系统,评价过程简单方便,评价结果直观,研究成果可供同类项目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施工便道适宜性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施工便道建设提供具体的目标、方向,可有效提升公路的建设与管理水平,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文中在分析山区公路施工便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山区施工道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向量空间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的施工便道适宜性向量空间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既能满足山区施工便道适宜性评价,又能为山区公路施工便道的设计、施工与养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方法的公路景观评价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运用景观三元论,并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方法,从公路的环境、功能、美学3个方面构建了公路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公路景观评价,最后以水南路为实证,提出了适合水南路具体情况和自身特点的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加以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贺凯 《华东公路》2011,(3):81-83
安全事故的机理分析是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评价的基础。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研究了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坍塌事故的产生原因,分析了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归结为"4M"要素。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评价的关键。结合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构建了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评价指标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汤锐 《华东公路》2013,(5):83-85
在概述公路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以景婺黄高速公路为例,进行了该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1,66(7):170-176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绿色公路建设的前提。为解决海南省绿色公路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深入分析了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关键控制因素,提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式的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结合绿色公路建设五大任务和地域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优化方法;构建了包括基础指标和特色指标的海南省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基础指标包含5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特色指标包含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了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分标准和等级评定方法;运用建立的评价体系对万洋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海南省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价体系可涵盖待评定公路的总体内容,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万洋高速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定为AAAAA级绿色公路,绿色公路实现程度高。海南省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价体系对提升海南省绿色公路建设水平、推广绿色公路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可为国内其他地区绿色公路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根据山区公路环境特点,利用生态环境问题所用到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框架,按照山区公路建设景观影响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对景观敏感度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影响景观敏感度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景观敏感度综合分级分布图,对山区公路建设决策及施工过程中的景观建设、生态维护、景观保护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概述公路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体系,以景婺黄高速公路为例,进行了该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指标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袁黎  陆键  朱雷雷  项乔君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3):150-153,158
通过对绿化功能的分析、分解,主要从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和路侧绿化3方面来进行分类,具体选择了12个指标作为高速公路绿化评价的初拟指标,采用专家筛选对初拟的评价指标进行选择,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增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因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导致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回归分析和AHP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高速公路绿化评价模型,该模型运用到江苏公路绿化的实践中,能够客观地评价高速公路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维护公路沿线的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根据山区高速公路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公路工程特性,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路线设计过程中的生态资源保护对策,以实现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项目跟踪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分析入手,结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实施情况,提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跟踪评价的概念,参考层次分析法建立递阶层次结构的思路,建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跟踪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值迭代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用G1法进行验算;然后应用线性模型对高速公路建设实施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和分析;这种评价使得对项目过程控制建立一种及时的反馈机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了高速公路紧急事件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价的含义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结构特点及影响其实施效果的各因素,构建了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此评价指标繁多且不易量化等特点,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既全面考虑又兼顾重点的系统实施效果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集值统计法确定评价指标集,采用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得到实施效果评价矩阵;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多层指标权重。算例中对北京某高速公路紧急事件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价的计算结果为77.21,实施效果综合评价结论为"较好",与实际相符,说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对系统实施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加权区间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高速公路景观安全协调性进行分析,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安全评价细分为线形、中央分隔带、路侧、桥梁、隧道、交叉口、服务区、附属设施等8个评价要素,分项提取和建立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其景观安全协调性的优劣程度,以重庆涪陵至石柱沿江高速公路的景观安全协调性研究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加权区间层次分析法有效可行,简洁易实现,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欣  丁立  何玉川  刘文章 《公路》2005,(7):154-158
提出采用改进德尔菲法建立高速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该方法确定出的27个高速公路评价指标,对高速公路设计专家、熟练驾驶员和高速公路交警等人员进行了两轮咨询。在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得出道路安全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高速公路设计进行有效的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神经网络在高速公路网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多层次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模型,对高速公路网评价指标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高速公路网评价的四大类评价指标;针对定量和定性指标特性分别采取不同的无量纲化函数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神经网络建模思路及网络模型分析,结合高速公路网评价特点及评价指标个数,建立了三层前馈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经在江苏省第二轮高速公路网规划评价中进行实际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方法克服了其它综合评价方法的随意性缺陷。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水泥碎石基层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的成因,并结合强度、干温缩变形性能提出了综合抗裂指数的抗裂评价指标。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实际,采用综合抗裂指数对水泥碎石基层设计级配进行了评价,并据此对该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论表明采用综合抗裂指数评价水泥碎石基层的抗裂性能是一种很关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世文  刘小明 《公路》2008,(4):143-147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大加快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进程。通过深入分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对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规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投资经济效益、建设债务等关键因素的影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新时期高速公路建设的需要,以承平高速公路北京段为例,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之要求,讨论了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及评价,提出了如何将“功能主导、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环境友好”等新理念融入到重要设计环节中去,可为国内其他高速公路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