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档案信息是档案的内容及表达档案内容的文字、图形等信息。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指档案的内在信息,也就是档案的内容信息,这是档案信息的基本部分;二是指档案的形式信息,也就是档案的外在形式和特征,这与档案内容有密切联系;三是指档案信息的信息,如目录、文摘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和信息源,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高度重视和利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适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档案局颁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为档案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档案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自身发展建设的必然。长期以来,高校的档案多数是以纸张的形式存在;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编目、检索等都以手工方式完成,由于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造成工作效率低;检索工具落后、检索途径少,造成档案查阅不方便;库房紧张,设备简陋,档案信息加工存贮、传递速度缓慢,致使大量档案得不到开发利用。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基础工作亟待完善和提高,真正实现信息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3.
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其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时代,科技档案作为科学研究的财富积累和科研单位信息载体核心,其利用方式已不再继续沿用传统的方式,而是向多载体、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档案信息转变,并借助于网络技术为科研人员快速传递科研信息。档案工作通过充分发挥档案知识资源优势和作用来为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利用和传播等服务手段,来达到实现档案的价值效果。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加快提高自身素质,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使科技档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借鉴和参考价值作用,从而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信息化是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档案信息化可以称之为“三化”,一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用档案这一知识信息宝库,档案利用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特点和新任务。一方面,档案的数量随着社会信息量的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面,利用者对档案部门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应该认清形势,更新观念,紧紧围绕档案利用这一目标作好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6.
档案鉴定知识(五)——专门档案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门档案是指在某些专门活动范围内产生,有一定的文件材料形式和形成规律,经过专门渠道收集管理的业务档案,如会计档案、人事档案、教学档案、诉讼档案、商标档案、名人档案、病历档案、艺术档案、体育档案等,也可以说,专门档案是对那些难以归入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的各种专门业务档案的总称。专门档案的种类很多,在鉴定方面有各自的标准和要求,本篇介绍较为普遍的会计档案、人事档案、教学档案的鉴定。一、会计档案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兵器晋冀档案协作组第六次工作会议于10月ll至12日在太原743厂召开,来自山西、河北地区的20余家单位的2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北方设计研究院李彦聪部长主持。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组长单位207所甘宁主任作了协作组2008年度工作报告;743厂档案中心主任王琼就743厂档案工作获得全国先进作了经验介绍;会议还进行了学术论文交流、通联站工作总结、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与探讨。会后,全体代表参观了743厂主要军民品生产单位和档案中心,对公司的发展以及档案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了挑战,使得传统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薄弱的档案基础工作与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不足的服务机制与企业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些矛盾给企业档案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要求企业档案工作以转变观念为基础,与市场经济接轨;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契机,统领企业档案工作改革;以深化服务为宗旨,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9.
科技档案由科学技术活动及生产活动中直接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载体的科技文件材料构成,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档案、产品档案、基本建设档案、设备档案以及气象、天文、地质、水文、海洋、测绘、环保、医务、军事等方面的技术工作档案。科技档案具有专业性、成套性、现实使用和变动性等特点,科技档案的鉴定工作内容包括价值鉴定(划定保管期限)、质量鉴定(检查文件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规范化、载体质量等)、使用鉴定(划定密级或使用范围)。本篇对设备档案、基本建设档案、产品档案和科研档案的鉴定作简要介绍,重点是价值鉴定。  相似文献   

10.
1月15日,524厂召开档案工作会议,各部门专兼职档案员共4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档案室主任陶宏雁做了2008年档案工作总结并布置了2009年工作重点;科技处刘德娟处长宣布了表彰2008年度优秀兼职档案员的决定;会议还组织大家学习了档案管理规定及相关标准,并发放了档案室编制的《档案工作指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科研、生产、经营、建设服务,中国机械电子兵器船舶工业档案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于2006年4月6日印发了《关于组织档案编研成果评审工作的通知》(中机电兵船学[2006]12号)。此后,学会陆续收到了各单位申报的档案编研成果。2006年9月7日学会组织召开了档案编研成果评审委员会会议,对申报的档案编研成果逐项进行了评审,共评出获奖项目24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3项。2006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2.
《1997年船舶总公司系统814名档案人员调查报告》材料表明;近几年,船舶工业档案队伍通过各种培训和业务交流,在政治上、业务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为船舶工业发晨和科技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然而,在欣喜之余,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档案人员群体素质几乎呈“平顶形”,缺乏高级档案人才,不论按船舶工业发展战略要求,还是从当前档案工作任务来看,都是不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3.
1.思想认识滞后。在鉴定工作中,档案人员“首先是怕错”。因为同其它各项档案业务工作不同,档案价值鉴定涉及档案存毁,关系档案“命运”。挤在库房里,困难再大,问题再突出,东西还在;但是一旦鉴定错了,处置失误,则不可挽回,责任重大。这种求稳怕错的思想,影响了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技术档案馆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着力推进档案目录和数据库建设,已初步构建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档案信息平台。目前,馆藏档案机读目录总量达86063条,其中:案卷级目录24169条;文件级目录60186条;底图卡片目录1708条。  相似文献   

15.
档案排架是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何种排架方法,对于档案的保管、统计、利用等都有着重要影响。档案排架与档案的实体分类紧密关联,在一定意义上,档案分类决定着档案的排槊。为了适应高等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统一规范全国高校的档案实体分类.国家教委于1993年11月发布了《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以下简称(分类法),并于1994年1月1日施行。新的《分类法》采用了以高校全部档案为对象,  相似文献   

16.
10月29日至31日,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组织召开了2008年度档案工作会议。会议由院务工作部蔡万华部长主持,王德成副院长参加会议并就档案工作的重点和开展档案工作的方式方法做了重要讲话;国资委监事会陈毓辉监事出席了会议并做了简短发言;总部及集团各单位负责档案工作的部门领导以及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共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西安东风仪表厂档案中心负责全厂十大类档案及工艺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多年来,厂领导一贯重视支持档案工作,对档案部门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不断推动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使档案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1984年获中船总公司档案工作恢复整顿先进单位称号;1990年、1993年、1995年获西船公司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2年通过档案管理二级企业验收;2005年获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档案工作优良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8.
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一个根本点,如何把库存的档案由"死"变"活",关注档案利用,提高档案利用率,可以说是树立档案室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年三航局档案科向局属各单位征集档案利用实例,并将许多生动精彩的案例呈现给大家,充分展示了档案工作的利用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28日至8月7日,以中国机电兵船工业档案学会理事长于清笈为团长的档案工作考察团一行14人,赴英国、奥地利进行访问。在英国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英国公共档案馆和德比市档案馆;在奥地利期间,我们先后访问了维也纳市档案馆和联邦商会档案馆。考察团主要围绕着档案保护、档案利用和档案工作现代化等问题与外国档案工作者进行了座谈与交流。两国独特的档案管理体制、悠久的档案工作传统、丰富的档案馆馆藏以及周到的档案服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充满希望的21世纪即将来临,如何将前人和当代人类的文化科学遗产一代代传播下去,供后人利用;如何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档案人才,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是档案工作者面临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