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作为一个海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船舶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其中船舶搁浅是船舶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研究我国近10年间南海海域的船舶搁浅事故,抽取其中40起事故作为样本并提取相关信息,将船舶搁浅致因分类研究。利用贝叶斯网络的基本理论,建立起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船舶搁浅致因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对搁浅事故致因的概率分析和实际中事故发生概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林志忠 《中国航海》2011,34(3):59-63
船舶搁浅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海洋环境污染是台湾海峡水域主要危害之一.为减少搁浅事故的发生,使台湾海峡水域的船舶航行更安全、海洋环境更清洁,以台湾海峡水域搁浅事故为例,在统计分析船舶搁浅事故特征的基础上,选用方差分析法对搁浅事故因素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台湾海峡水域搁浅事故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最高,水深不足...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了解长江口水域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采用IWRAP MK Ⅱ软件对该水域的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该水域船舶发生碰撞事故的频率为21.05起/a,发生搁浅事故的频率为2.298起/a,与该水域2010~2015年发生船舶碰撞和搁浅事故频率的平均值21.8起/a和1.8起/a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该软件可用于评估港口水域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为评价水域船舶碰撞和搁浅风险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船舶在航线过程中船舶搁浅是十分常见的事故之一,该事故的发生不但会对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也会造成相关财产的损失。为减少船舶搁浅造成的损失,需要及时对搁浅船舶开展救助活动,在实际救助过程中拖轮救助是较常使用的方法,能确保搁浅船舶脱浅的效率。本文通过对拖轮救助搁浅船舶的实践与应用进行探讨,希望为拖轮救助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在湛江港水域船舶搁浅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探析船舶在湛江港水域搁浅的成因及对策,以利于能更有效地控制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6.
船舶软搁浅是指船舶搁置在由较软粘土构成的海床或者在柔软的浅滩上的事故。航运业的发展与船舶的大型化趋势使船舶发生软搁浅的风险大大增加,研究船舶的软搁浅性能对船舶设计与制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选取典型的软搁浅场景,以12,000DWT油船舱段结构为分析对象,研究舱段结构在搁浅过程中的变形、吸能、加速度响应等性能参数。通过系统分析不同速度对船体结构的搁浅性能的影响,全面分析其搁浅性能。本文的相关结论可以为分析船舶软搁浅事故及设计抗冲击舱段结构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船舶搁浅是船舶常见的航行事故之一,事故发生后,为了避免次生灾害,必须快速、有效地完成对搁浅船的脱浅救助,通常采用救助船协助其脱浅最为快速有效。本文主要介绍专业救助船协助搁浅船舶所需拉力的估算方法,并对成功脱浅实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虽然对搁浅事故造成的破坏后果已有所了解,但可被设计者用来来评估船舶发生搁浅时船体强度的工具却非常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发生搁浅事故时预报船底强度的简化方法。船体的结构单元在船舶长度方向呈现周期性布置的特征,因此,船舶搁浅过程产生的船体变形阻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呈现纵向周期性的特征。对于船底的主结构单元,本文主要考虑以下四种破坏模式:横向结构的拉伸破坏、船底板的凹陷破坏、撕裂破坏以及蛇腹形撕裂破坏。将用于这些特定破坏模式的计算公式组合起来,建立了预报船底强度的简化方法。对照一系列大尺度搁浅试验结果以及某实际发生的搁浅事故对所提出的简化预报方法加以校核,证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是正确的。该方法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万一发生船舶搁浅事故时能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手工计算来预报船体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长江下游航道曲折、洲滩众多,近年来船主建造船舶吨位大,吃水增加,进江海轮进出长江数量增多,同时很多船主为追求更大的利益超载运输,海事机构不断收到船舶搁浅的险情,为了减少或者杜绝此类搁浅事故的发生,积极营造良好的通航秩序,特撰写此文,针对各种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于搁浅事故前后的操船与处置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船舶闸室搁浅是重大碍航事故。笔者根据船舶闸室搁浅多发的现状,分析了船舶闸室搁浅原因,结合通航管理实际工作,探讨了船舶闸室搁浅的预防预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