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美国米特萨比布油船股份有限公司制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具有人工地震设备的海底石油勘探船。这艘命名为“活动探测号”的海底石油勘探船,总吨位为3338吨,能在世界任何一海域作海底石油勘探。该船能快速收集、处理和传递地质勘探数据。连  相似文献   

2.
正石油勘探船是海洋石油勘探的重要工具。目前石油勘探船的设计主要由几大船东及一些专业的设计公司完成。在推出自主设计的物探船船东中,以挪威PGS最为典型。其自行设计的Ramform系列,以及新开发的第五代Ramform系列船——宽船艉Ramform W系列(Ⅰ-Ⅳ)。Ramform W系列船艉宽70米,可容纳24~26缆。物探船专业设计公司主要有挪威的Skipsteknisk、Ulstein、Marin Teknikk和英国的Rolls-Royce。  相似文献   

3.
1984年12月6日,在我国东海温州海区传来了喜讯,我国自行设计并制造的“勘探三号”打的第一口井胜利出油了。“勘探三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第一艘半潜式石油勘探船。这艘船是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8所,上海船厂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设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4月28日,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提供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黄埔文冲造船公司建造的深水环保船开工。该船是用于东海和南海海域(深海海域)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工作的专业环保工作船,主要用于勘探测试过程中的测试井液接收/返输,及海上溢油防治工作,具有溢油应急指挥功能。其收集溢油的速度和效率明显优于非专业船舶。专业环保船的建造与投产运营,将对中海油的溢油应急能力是极大的提升,将溢油应急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石油勘探与开发越来越向深水发展,平台越来越大型化,对与之配套的拖船抛起锚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抛锚方法发生一定变化。笔者根据某船对"南海九号"平台深水抛起锚作业进行可行性分析,供同人参考。目前,国际流行的起抛锚船给深水平台抛起锚方法分别为:(1)单船绞锚至艉滚筒法;(2)两滚筒交替使用法;(3)增加1艘拖船协助提锚链法;(4)  相似文献   

6.
8000HP环保船     
随着海上油气田的大力开发,海洋工程船进入了快速发展期。8000HP环保船是近年发展起来一种海洋特种工程船。主要用于海上石油勘探测试过程中的废液回收及海上溢油防治工作,并具有海洋工程船辅助作业功能;可向平台供应泥浆、燃油、淡水、钻井器材及生活物资等材料,具有对外消防灭火作业能力,能搭载获救人员100人。  相似文献   

7.
三用工作船又称供应船,是为海上石油勘探工程服务的辅助船只之一。其主要任务有:(1)拖带钻井平台及其他大型工程船;(2)为钻井平台起、抛锚及定位;(3)为钻井平台运送钻具、燃油、钻井水、水泥、钳子土粉等生产物资和生活资料以及输送人员;此外,在钻井作业地区还可担任值班船。我国海洋石油蕴藏丰富,勘探工作日益发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原油需求的日益增加,海洋石油开采逐步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海洋工程作业都离不开三用工作船。三用工作船主要为海上钻井、采油平台和浮式生产储油轮(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FPSO)等海上设施的作业服务。船舶操纵水平的高低,既关系到人员、船舶、海上设施等的安全,又关系到海上石油生产作业能否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李文成 《江苏船舶》2006,23(2):17-18,31
全回转推进技术主要应用于要求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以及高操纵灵敏度和高操纵精确度的船舶,例如海洋石油工作船、钻井船、大型浮吊、以及客滚船等多种类型的船舶。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势必将需要越来越多的海洋石油工程船和辅助生产船,而将全回转技术应用到这些类型的船舶上,将更能适合海上实际生产施工的实际需求,应用前景是比较宽广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海上环境保护的专用船舶,深水环保船具有海面溢油回收、应急指挥、油污消除及对外消防等作业能力,主要用于我国深水海域石油勘探开采过程中测试井液/污油水的接收与返送。文章针对深水环保船新型设计,着重介绍船舶性能、动力定位、溢油回收等三大特点。此船舶是国内现有航速最快、主尺度最大、功能最先进、装备最齐全、载运能力最大及回收能力最强的多功能专用船舶,即将服役于东海与南海深水海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港口建设、近海工程和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等工程中,参加施工船舶的种类和安全状况差异较大。特别是有一些渔业船舶、军事船舶和公务船舶,在没有依法办理合法营运手续的情况下,便直接参与施工作业、从事临时货物运输、承揽交通载客,因其不具有专业化客货运输技术和管理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介绍了该船所使用的动态斜面收油(DIP)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以及以该技术为核心设计建造的船舶的主要技术性能和特殊溢油回收作业功能等.为增强胜利埕岛海上油田的溢油回收作业能力,中石化胜利油田建造了国内首艘收油作业能力为200m^3/h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专用溢油回收船.该船设计和建造以动态斜面收油技术(DIP)为核心,集溢油污染监测、回收、储存和驳送水面漂浮的各种黏度溢油以及块状的浮油和海面垃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目前我国同类船型中溢油回收作业能力最大的船舶.  相似文献   

13.
夏侯命胜  李志雨  王东  杨德庆 《船舶工程》2019,(10):前插13-前插20
正随着全球海洋开发特别是海洋石油开发的突飞猛进,海洋石油勘探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物探船(Seismic Survey Vessel)是一种利用地震成像技术实现对海底地质结构进行勘察的专用调查船。其采集的数据通过图解的方法能够较为详细地描述海底地质结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将作为勘探公司评估海底潜在油气矿藏开采可行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依据。物探船作为勘探领域的关键装备,可独立完成大面积海域的地质勘探,具备高效的采集能力,其枪阵数量、电缆数量、拖曳密度及船舶拖力是高质量数据采集的前提,同时也是该类船型设计需考虑的主要输入参数,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船体艉甲板的宽度及结构布置。本文针对物探船独有的功能及特征,详细介绍了其作业原理、船型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结合目前海洋开发要求,展望了此类船型的主要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厂从1970年开始,同六机部第十一研究所、一机部西安仪表厂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学等单位,实行厂、所、院校和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两个“三结合”,着手进行我国造船工业第一台数控绘图机——SHD—1型数控绘图机的研制工作。这台绘图机于1971年5月调试考机结束,1972年9月用“正负法”绘出了我厂建造的第一艘石油勘探船肋骨线型图,而后又逐步完善,终于达到能够绘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各种船体图形的程度。此台SHD—1型绘图机,已于1975年8月在六机部船厂数控设备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海上运输、捕捞、石油勘探等日益发展,海上险情和事故频率不断增大,海上搜救也显得更加重要。海上搜救途径,不外直升飞机搜救和船舶搜救两种。东海海域,直升飞机搜救覆盖面不足且受天气条件限制,仍以船舶搜救为主。搜救船本身,通常处于恶劣且多变的气象和海况,  相似文献   

16.
由于从年初起货流增长、船舶供求紧张以及造船用钢材价格今年秋天将再次上调,欧洲船主认为船价已处谷底,因而纷纷订造新船。正在进行的订造洽谈以6000TEU级和9000TEU级船为中心,交付期以2009年为主。每TEU的船价6000TEU级船为1.5万~1.6万美元,9000TEU级船为1.3万~1.4万美元,但可能上涨。  相似文献   

17.
40米水深自升式钻井船是为适应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和开发事业的需要,而成批建造的一种海上钻探装置。它由石油化工部海洋指挥部研究所设计,大连造船厂承造。该型船的首制船(见封三)已在一九七九年建成交付使用。第二艘船也即将竣工。40米水深自升式钻井船是一艘钢质、非自航、液压升降的全装备型的海上钻探装置。它由驳船型的工作平台、桩腿、升降装置、动力装置、钻井装置及其他有关的附属设施组成。自身就具有在海上进行独立钻井作业的能力。它由大马力拖船拖航到钻探海域,然后借助于本身的液压升降装置,把桩腿插入海底。经预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建造4艘可在水深为3000米的海域工作的深水海洋工程船,目前有4家船厂正在积极参与竞标。这4艘船分别为1艘12缆深水物探船、1艘深水地质勘察船、2艘深水大马力三用工作船,总投资概算为26.3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尺为1∶20的船厢出入水物理模型,系统研究船池面积和船厢出水速度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出水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船池与船厢间隙面积与船厢面积比β的增大可有效降低船厢出水启动力、引航道内水面最大坡降,改善船池内船厢停泊条件;结合船厢入水过程水动力特性以及工程实际,建议船池与船厢间隙面积与船厢面积的最佳比值β为1.24。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尺为1∶20的船厢出入水物理模型,系统研究船池面积和船厢入水速度对下水式升船机船厢出入水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船池与船厢面积之差与船厢面积比β的增大可有效降低船厢入水过程船池内水面壅高、船池、引航道内水面最大坡降,改善船池内船厢停泊条件,同时考虑β的增大将引起工程投资的增加,建议船池与船厢间隙面积与船厢面积的最佳比值β为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