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剪切速率、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和发育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软化点、延度、软化点差和弹性恢复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极差分析,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推荐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为剪切速度5 000 r/min、剪切温度185℃、剪切时间30 min、发育时间50 min;采用上述工艺参数制备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与普通胶粉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废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性能更好,储存稳定性也得到较大改善,能满足高温多雨地区对沥青胶结料的性能要求和工厂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弥补SBS改性沥青在高温稳定性、抗老化性等方面的不足,提高SBS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将活性硅、SBS改性剂加到基质沥青中,制备活性硅/SBS复合改性沥青。针对活性硅掺量、SBS掺量、剪切时间、剪切温度4个因素,在3种水平条件下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分析其对活性硅/SBS复合改性沥青各项性能变化趋势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复合改性沥青的各项制备工艺参数及改性剂掺量的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掺量胶粉改性沥青黏度过大的问题重新进行了配方及工艺设计,提出利用降粘剂降低改性沥青黏度,同时研究了补强树脂、SBS、交联剂对30%胶粉改性沥青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各种助剂的最佳掺量;利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剪切速率、溶胀温度、溶胀时间对改性沥青性能指标的影响,并且确定了最佳溶胀时间为40min,最佳溶胀温度为200~210℃,最佳剪切速率为7000rpm;同时对比了30%(内掺)胶粉改性沥青与20%胶粉改性沥青的各项技术指标,发现30%胶粉改性沥青在储存稳定性以及低温性能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20%胶粉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4.
武宏钰 《路基工程》2023,(5):117-122
基于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胶结料和混合料性能试验,优化得到最佳的干拌废胎胶粉与SBS掺量,并铺筑干拌废胎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结果表明:干拌废胎胶粉复合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抗剪切性能与抗疲劳性能,推荐使用2.5%SBS+15.0%、20.0%干拌废胎胶粉和3.5%SBS+10.0%、15.0%干拌废胎胶粉复配方案。试验应用中3.5%SBS+15.0%干拌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的综合路用性能优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海龙 《公路与汽运》2023,(1):60-63+74
为优化胶粉与SBS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参数,通过正交试验探讨SBS嵌段比、胶粉目数、SBS掺量及胶粉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及黏度的影响,进行影响因素与沥青性能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研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高嵌段比SBS与高胶粉掺量会提升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但不利于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提高胶粉目数可降低复合改性沥青的黏度,提高SBS掺量对改善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SBS嵌段比对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影响显著,胶粉掺量对沥青黏度影响显著;胶粉与SBS对沥青的改性过程主要为物理改性。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动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技术的发展,梳理总结了国内外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原材料选用情况与制备工艺,明确了其较优掺配方案、制备方法,探讨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机理,全面调查了国内外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与基本性能,对比评价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SBS沥青、橡胶沥青的性能差异,并基于数理统计结果与沥青相关规范,划分了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等级。结果表明: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以高速剪切或胶体磨法为主,常用掺配方案及工艺为SBS 2%~3.5%、胶粉10%~20%、沥青加热温度170℃~180℃、剪切速度4 000~5 000 r·min-1;SBS/胶粉对沥青的复合改性过程以物理作用为主,辅以部分化学反应,且沥青组分、胶粉处理工艺将会显著影响改性材料分散状态;SBS与胶粉复合可使两者优势互补,其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大幅提高;与基质沥青、橡胶沥青、SBS沥青相比,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优势显著,流变分级基本满足PG 76和PG-22;综合统计箱形图数据节点与相关沥青规范,将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4个等级,并推荐了适用于寒区、温区、热区的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要求。鉴于当前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技术研究已有长足进展,建立室内改性工艺与工厂末端生产关系、探究耦合工况下性能演变规律、优化储存稳定技术与施工配套工艺将是其推广亟待攻关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PE-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首先采用力化学法制备PE-橡胶复合胶粉,然后对不同剪切时间、剪切速率等剪切工艺对PE-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影响进行探讨,对比分析并选择了合适的PE-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剪切制备工艺;然后对不同掺量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进行分析,最后对改善其存储稳定性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胶粉改性沥青宜先预搅拌30min,然后剪切60min,且不同掺量应采用不同的剪切速率,掺量越大剪切速率越小;使用0.05%~0.1%硫粉可以较好地改善复合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软化点和黏度为表征沥青高温性能的指标,设计多种工艺制备复合橡胶沥青(CR/SBS),并最终根据高温性能表现选择了最佳复合橡胶沥青的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橡胶沥青的CR、SBS掺量和胶粉目数,并探究了加热次数对复合橡胶沥青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胶粉与SBS同时加入沥青中并搅拌至均匀,在180℃温度下剪切30 min后再搅拌30 min,最后在烘箱中溶胀30 min,制备效果最佳;CR/SBS的最佳材料组成为17%胶粉、2%SBS和40目胶粉。  相似文献   

9.
采用部分分解胶粉(CR)工艺,以金陵70号为基质沥青,加入60目CR,SBS制备橡胶及其复合改性沥青。分析研究了橡胶沥青工艺参数和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这种工艺制备的橡胶沥青高温储存稳定;添加少量SBS的CR/SBS复合改性沥青随着胶粉或SBS参量的增加呈规律性变化;最佳工艺条件的CR/SBS复合改性沥青完全满足我国I-C、美国PG82及其混合料高等级公路技术要求;基本解决废胶粉在改性沥青中沉降及延度偏低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试验方法,确定废胶粉改性沥青制备时的搅拌温度、时间和速率.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显著性分析得到废胶粉表面活化条件,最终确定活化废胶粉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基质沥青选择泰州中海7000r/min,最佳剪切时间1h左右.  相似文献   

11.
崔鑫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2):201-203,209
通过三大指标试验、旋转粘度试验、高温PG分级试验和多应力重复蠕变回复试验(MSCR)对不同SBS掺量(0、1%、2%、3%、4%、5%)的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内掺35%)的基本性能和高温性能进行研究,全面研究SBS掺量对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探究高温法制备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BS掺量的提高,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针入度不断减小,软化点、延度和运动粘度不断增大;高温PG分级试验和MSCR试验均表明,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差,复配SBS后,其高温性能提升明显,当SBS掺量为3%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PG分级为76℃,弹性性能也十分优越;当SBS掺量较高时,继续增加SBS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提升贡献很小,所以从性能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 35%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推荐掺量为3%、4%。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硅藻土+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粘度的影响因素,对不同的硅藻土和橡胶粉掺量在不同剪切温度和搅拌时间下的复合改性沥青粘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沥青粘度随着橡胶粉和硅藻土掺量的增加而呈现增加趋势,并随着剪切温度以及剪切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研究成果为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HDPE改性沥青制备工艺,以AH-90#沥青为基质沥青,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极差显著性分析,得到HDPE掺量、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和加热温度4个因素对HDPE改性沥青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确定制备HDPE改性沥青最佳工艺参数为:剪切速率为4 500r/min,剪切时间为25min,加热温度为170℃,改性剂HDPE掺量为5%。研究结果可为HDPE改性沥青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路面结构抗裂层沥青新材料研发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路面结构抗裂层沥青材料的特点和现有研究的不足,采用热塑性丁苯橡胶(SBS)、废胎胶粉(CRM)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改性剂,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路面结构抗裂层的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延度、针入度、软化点、弹性恢复等试验,确定了各改性剂的合理掺量。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粘度及力学性能温度扫描、疲劳试验、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等,对研发的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并确定了CRM的最佳掺量。研究表明:当SBS掺量为5%、DBP的掺量为4%、CRM掺量为4%时,研发的复合改性沥青各项性能均达到抗裂层要求并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国产青川岩沥青可以作为改性剂制备改性沥青。为着重研究青川岩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以中海70~#基质沥青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掺量时青川岩改性沥青性能的优劣,确定其最佳掺量;并基于正交试验对最佳掺量下青川岩沥青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掺加7.5%青川岩沥青制备的改性沥青性能最佳,在其制备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剪切时间的影响,控制发育温度、发育时间、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分别为160℃、60 min、180℃、60 min时可获得综合性能最佳的青川岩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对胶粉进行脱硫降解,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脱硫橡胶改性沥青改性剂制备工艺关键参数;通过三大指标及高温剪切流变试验,分析脱硫橡胶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并掺加SBS探究其对脱硫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剂制备工艺参数为裂解催化剂2.6 %、酸化油30.0 %、挤出温度290 ℃;脱硫橡胶沥青改性剂掺量对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影响显著,最优掺量为20.0 %时,改性沥青软化点及5 ℃延度均显著增大,同时黏度较低,工作性能良好;脱硫橡胶可提高改性沥青的复数模量和车辙因子,降低相位角,改善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SBS的掺入提高了脱硫橡胶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和延度,改善了改性沥青的短期抗老化性能和弹性恢复性能。  相似文献   

17.
废胶粉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爱红  肖鹏  马爱群 《中外公路》2007,27(3):205-207
采用高速剪切工艺在试验室制备了废胶粉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泰州中海70#,废胶粉为南通橡胶厂提供的80目胶粉。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能常规的评价是采用沥青离析试验方法。利用荧光显微照相技术和红外光谱法的现代测试手段对废胶粉改性沥青进行微观结构分析,从而揭示废胶粉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废胶粉改性沥青虽然提高了沥青的性能,但其存储稳定性相应较差。废胶粉掺量越大,基质沥青中游离的废胶粉增加,致使离析变大。  相似文献   

18.
多聚磷酸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多聚磷酸(PPA)掺量、发育温度、发育时间、PPA添加顺序对多聚磷酸与SBS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改性性能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推荐PPA与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佳PPA掺量为0.5%-1.0%,最佳发育温度为170℃。在生产PPA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时,首先应加入SBS改性剂,待SBS溶胀后再加入PPA,如此复合改性沥青可获得较好的使用性能和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制备工艺,通过试验结果分析确定SBS改性沥青中SBS的掺量,使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简化试验量,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如乳化剂掺量、皂液pH值以及沥青加热温度等对改性沥青乳化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乳化因素方案;根据储存稳定性和其蒸发残留物的高低温性能以分析按照最佳乳化因素方案制备的SBS改性乳化沥青性能;得出按照最佳乳化因素方案制备的SBS改性乳化沥青能够满足各项性能评价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海拔山区SBR改性沥青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通过添加TPS和SBR两种改性剂制备复合改性沥青,系统研究了剪切速率、剪切温度等因素对复合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其合理改性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改性剂的合理掺量;进一步研究了TPS-SBR复合改性沥青经短期老化、长期压力老化、紫外老化前后的路用性能变化,对TPS-SBR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剪切温度和剪切时间对复合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影响较大,而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改性剂的合理掺量为4%SBR+6%TPS;相对于SBR改性沥青,TPS-SBR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能力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