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针对耙吸船在浚挖水深较小、疏浚量较大、运距较远的航道作业时常常要浪费大量时间候潮的问题,开发基于MATLAB的耙吸船减载或候潮施工方案优化软件。该软件根据施工海域潮汐情况,预测耙吸船在候潮施工和减载施工2种工况下的生产率,从中选择更为高效的施工方案。同时,该软件可以精准计算挖泥时间,为施工人员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在保障耙吸船安全施工的同时提高船舶施工效率。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槟城吹填造地工程中,使施工周期缩短10%,生产率提高7%。  相似文献   

2.
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体积大、吃水深、不适宜浅窄水域施工的问题,进行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施工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潮汐、水深条件、耙吸船特性、施工工艺等要素,得出结论:确保选定的船舶上线位置不仅要满足上线时刻的船舶航行挖泥水深需要,还要保证在施工航速下各个时段的船舶富余水深要求。该施工技术以船底富余水深为关键控制量,尽量延伸上线位置,保证可施工区段长度,逐渐拓展工作面,突破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水域施工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3.
刘斌  刘福强 《水运工程》2022,(S2):69-72
运营航道需要拓宽或加深疏浚时,常因施工船舶与运营船舶的频繁避让导致安全风险大、施工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了船舶安全避让及效率提升措施,即:采用航道有效宽度计算方法,通过施工通航验算,采取科学有效的避让措施,解决耙吸船频繁驶离航道避让的问题。研发了耙吸船的堵耙快速取泥装置、耙头防溜耙装置,解决了耙吸船施工黏土堵耙清理难、边坡施工效率低下等技术难题。实践证明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4.
以某港口航道交叉段为例,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交叉段疏浚施工面临的主要难题,进而对疏浚施工参数设计及施工工艺流程展开分析,并对绞吸船、链斗船、耙吸船等的施工控制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航道疏浚工程作业环境较为隐蔽,作业条件预估难度大,施工扰动因素多,必须从疏浚施工方案优化设计、疏浚船舶组合设计、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着手,提升疏浚开挖施工工效及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某疏浚工程为例,并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所具备的体积大、吃水深且不适用于浅窄行当清淤施工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耙吸挖泥船在本次浅窄航道挖泥疏浚方面应用的分析。根据对待清淤航道水深条件、潮汐特征、船舶性能等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富余水深及上线的控制,既突破了浅窄航道应用耙吸挖泥船清淤施工的技术瓶颈,又达到了拓展清淤区段长度和施工工作面以及确保清淤船机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疏浚工程中由于航道的多样性,经常会遇到航道空间尺寸无法满足耙吸船常规施工要求的情况,特别是大型耙吸船由于其船舶尺寸大,操控难度高的特点,使得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更加高。施工区域受限分为单侧受限、多侧受限,不同的受限区域有必要通过对环境、设备和施工方法综合考虑,优化施工工艺来提升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本文以巴拉那瓜疏浚工程中的Surdinho区段为例,阐述了受限区域的施工优化路线。  相似文献   

7.
刘昊  张亚楠  秦亮 《水运工程》2014,(6):154-157
为提高耙吸船施工生产率、降低施工成本,分析耙吸船施工数据,机具性能,进行土质采样试验,深入研究并优化耙吸船施工工艺。新的施工工艺实施后,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耙吸船施工生产率提高了37%,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8.
针对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中耙吸挖泥船施工存在水深不足、施工效率低等问题,采用抓斗船绞吸船联合施工工艺,通过抓斗船疏浚后由泥驳将疏浚土装运至蓄泥坑抛卸,再由绞吸船将其二次吹填上岸.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规避了水深不足的安全风险,并通过半幅施工半幅通航措施,降低了施工对航道通航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为类似工程提...  相似文献   

9.
王元战  路宽 《船舶工程》2010,32(1):11-14
耙吸式挖泥船是航道与水下沟槽开挖、航道疏浚与水下挖泥等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施工设备,深水及复杂作业环境下耙吸式挖泥船的挖掘精度控制是挖泥船施工作业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考虑风、浪、流、船舶操作力、海床反力、波浪补偿器及其滞后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耙吸式挖泥船与耙头耦合运动的数学模型,并用实船测试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不同水深和不同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耙头运动的影响,为挖泥船—耙头运动的预测及超深、超宽开挖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连云港30万t级航道、湛江港东海岛港区航道等回淤较小、土质较硬的航道疏浚工程的水深数据分析,发现耙吸船、拖轮耙平器施工区域的水深变化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利用正态分布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利用均方差理论超深取代设计允许超深,可提高耙吸船、耙平器扫浅工期预测精度。同时,综合运用均方差、浅点面积率、平均超深三项指标,可以对耙吸船施工质量、耙平器施工效率进行定量评定,为耙吸船、拖轮耙平器的合理配置提供给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马来西亚关丹新深水港疏浚工程抓斗船及泵吸船施工码头前沿狭窄水域浮泥施工效率低、施工工艺复杂的情况,提出采用平板驳辅助耙吸挖泥船施工工艺,通过将平板驳与耙吸船进行绑靠,使平板驳成为耙吸挖泥船与码头水工建筑物之间的缓冲。实践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规避了耙吸挖泥船近岸作业可能带来的碰撞风险,使耙吸挖泥船在码头前沿近距离施工成为可能,充分发挥了耙吸挖泥船大泥泵施工的优势,简化了施工工艺,大幅提高此类区域施工效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保障耙吸船安全汇出航道,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概率,对耙吸船汇出航道船舶流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以耙吸船"通程轮"为例进行计算,确定安全汇出航道所需最小距离值,通过航海模拟器验证了最小距离值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厦门港航道维护工程疏浚量大,回淤强度高,工程量分布极其不均,工期紧迫。为确保施工安全以及工程顺利开展,利用自航耙吸船施工方法,结合回淤分布情况以及各船舶开挖能力、操纵性能等,合理组织船舶进行作业,确保港口码头正常运营。本文分析了厦门港航道维护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要点,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航道维护施工中耙吸挖泥船艕带泥驳工艺应用的可行性及工效,以某回淤量较大的深水航道为例,在结合工程实际选择疏浚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同疏浚方式工效的计算与比较;进而对包括船舶选型、艕靠、挖泥装驳、离泊等在内的工艺要点展开分析,对耙吸船装驳施工工效、作业条件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过程及结果可为深水航道疏浚维护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刚 《珠江水运》2011,(12):80-82
长江口1 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建设工程航道工程设计标高以上土层为粉细砂层,工程基建期施工工期短,工程量小,施工区域长度短,沙包浅点分布零散。大型耙吸疏浚船舶如何在此类扫浅工程中发挥作用,提高施工效率,为此类扫浅工程施工起着借鉴作用。本工程投入一艘5000m~3耙吸疏浚船舶"航浚5002"轮施工,根据试挖情况和泥样采集整理数据,及时更换疏浚机具,调整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疏浚挖泥设备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国外绞吸船、耙吸船及疏浚技术资料的分析,并参与天津港航道疏浚工程中租用国外挖泥船的实际施工经验,对比分析国内外挖泥机具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情况。提出应提高挖泥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研发适用不同工况条件的疏浚设备及操作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疏浚设备技术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群 《水运工程》2014,(7):163-165
浅区疏浚一直是内河航道维护疏浚的难题。当内河航道水深不能满足自航耙吸船空载施工吃水要求时,耙吸船将无法进行上线下耙疏浚施工。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最新研制的艏冲装置系统安装于耙吸船船艏,并利用艏冲装舱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浅区疏浚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大型耙吸船在黏性土质条件下施工易出现耙头堵塞以及泥舱疏浚土板结、固化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研究施工设备改造及施工工艺优化。通过引入具备水下泵等先进设备的超大型耙吸船"浚洋1"、强化高压冲水设备、改造耙头等来降低耙头堵塞影响。采用"泥沙垫舱+黏土装舱"的施工工艺,以淤泥及少量沙土作为疏浚黏土与泥舱间的润滑剂,减少黏土在船舶泥舱的滞留,缩短船舶抛泥时间,提高船舶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9.
陆元龙  朱珉虎 《船艇》2005,(6):44-45
“新海狮”号耙吸船是上海航道局自行组织研制开发改造成功的第一艘大型多功能深水挖砂船,是目前我国挖砂深度最深的大型工程船舶。最大舱容量为13000m3。具有挖砂装舱、泥门卸砂、首抽舱排岸、首吹等功能,胜任洋山深水港等特大型港口建设工程所需的深海挖砂、围海造田等施工作业。“新海狮”号全船液压系统由上海申诚液压气动公司总承包。在以往同型耙吸式挖泥船液压系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如大功率水下泵、变量高压液压油泵,首吹快速接头,大大提升了“新海狮”号的深海挖砂功能。在控制方面,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挖砂工程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黄骅赵东石油平台航道及港池疏浚工程为背景,针对施工船舶耙头工作适应性不强、石油平台下存在疏浚死角、耙头维修安全隐患大等工程难点,通过对施工船舶设施的改造和施工工艺的优化,保证了工程安全顺利完工,并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