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10年12月21日,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第三次会议在珠海市召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代表中交股份总裁刘起涛签署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  相似文献   

2.
港珠澳大桥设计标准高、工程结构复杂,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较多,建设模式独特,工程特点较为突出,采用现有预算定额确定工程造价存在定额缺项、适用条件不相符等局限性.通过研究港珠澳大桥桥梁施工方案,初步划分了定额测定子目,对指导跨海大桥专项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港珠澳大桥桥梁钢结构工程概况及钢结构板单元制造、节段拼装工艺流程。港珠澳大桥研制了板单元自动化制造示范生产线,引进了相控阵检测技术,实现了"车间化"总拼装和防腐涂装作业。实践表明,港珠澳大桥桥梁钢结构制造项目管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4月1日始,由南通开发区振华重工南通基地承接的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钢结构焊接进行实战演练。这意味着,开工6年多、总投资超700亿元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将在他们手中实现贯通。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 km,是我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称为"世纪工程"。2017年3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沉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港珠澳大桥桥梁检测车动力需求,同时为港珠澳大桥后备电力EPS/UPS提供电源,针对传统铅酸电池存在的性能低、成本高、污染大等问题,设计研究出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首先分析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特点、相对传统铅酸电池的优势,详细介绍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技术在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桥梁检测车及EPS/UPS电源系统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并给出了桥梁检测车锂电池和EPS/UPS锂电池的具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劲文  朱永灵  高星林  刘刚 《公路》2012,(1):133-136
介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构建背景,该模式统筹考虑了价值引领、因地制宜、责任划分、风险划分、合同机制等构建策略,结合中国情境、国际惯例和项目特点构建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工程概况及其特点。钢结构制造阶段引入智能化的板单元组装和焊接示范生产线,在国内率先实现"车间化"桥梁钢结构总拼装和防腐涂装作业。采用大型龙门吊转运、大型浮吊吊装、精细化桥位连接技术等,可确保钢结构制造的质量、进度及安全。施工过程控制及检验结果证明,港珠澳大桥钢结构制造项目管理模式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12)
介绍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营运模式构建及策划背景,统筹考虑了项目地位、运营需求、复杂技术、跨界通行等营运养护特点,策划了"目标确立+模式构建+制度设计"的营运管理金字塔思维模型;提出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运营目标及理念,并进行诠释,结合项目特性将宏伟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并辅以制度体系保障以期逐步逼近目标;介绍了主要业务板块模式,构建并阐述了养护产业化工人、养护四化管理、全方位对标青马大桥等养护管理模式。运营使命契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得到港珠澳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港珠澳大桥技术专家组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钢箱梁制造项目合同签约仪式在珠海举行,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昌船舶重工责任有限公司分别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签署了采购与制造合同。这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建设开始进入实施阶段。港珠澳大桥建设分为桥梁主体工程和岛隧工程两部分,桥梁主体工程钢箱梁制造项目包括跨越深水  相似文献   

10.
<正>继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又一项挑战世界难题、突破科技壁垒的超级工程——甬舟铁路于近日全面启动勘察设计,标志着这条世界上控制因素最复杂、越海桥隧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铁路正式上马。海底隧道比港珠澳大桥还长10 km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除了是世界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外,其"桥梁+隧道"的设计模式也是一大亮点。同港珠澳大桥一样,全长77 km的甬舟铁路主体工程也采用"桥梁+隧道"组合方式,并将在这2个领域更进一步刷新世界之最: 全长16.2 k  相似文献   

11.
张劲文  朱永灵 《公路》2012,(3):143-147
描述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划文件框架,介绍了港珠澳大桥项目愿景和建设目标、项目管理总体策略、项目专用技术和管理标准,提出了以"建设目标—管理策略—专用标准"的金字塔模型作为项目管理规划框架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厦门海沧大桥钢桥面铺装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道均  李海鹰  张华 《公路》2001,(1):6-10
针对厦门海沧大桥钢桥面铺装较特殊的使用条件,结合我国现有沥青混凝土的铺装设备和技术,在以前多座大桥钢桥面铺装研究及施工的基础上,并吸取了国内外专家的咨询,意见完成海沧大桥钢桥面铺装技术设计,为确保铺装质量,联合组建了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部,成功地进行了现场施工管理,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钢桥面铺装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先进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韶章  苏宗贤  陈越 《隧道建设》2015,35(5):396-403
沉管法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专门修建水下隧道的工法,适用条件较为苛刻,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其适应性越来越强。继丹麦—瑞典的厄勒松海峡沉管隧道和韩国釜山—巨济沉管隧道修建之后,我国正在珠江口伶仃洋30万t主航道下修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借鉴了国外技术与国内施工经验,自主创新,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在地质勘察、结构分析、耐久性设计、管节预制、地基与基础处理等方面发展了一些新技术,并对这些新技术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以京津合作示范区二号岛2号雨水泵站设计为例,对该工程的建设型式、泵站设计、施工工艺、运行模式等进行详细介绍。泵房及调蓄池采用垂直层叠的合建型式,结合工程特点选用沉井施工方式以节省工程造价。它的设计、建造将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风险管理是隧道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从项目组织架构、项目承包模式和项目运营模式等各方面全方位地管理工程风险。对于具有高风险特性的隧道工程,尤其是大型跨江河和海峡的隧道工程,需要采用系统化风险管理的技术,从隧道工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模式,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风险管理。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涵盖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和工程建造、验收和移交阶段。风险管理流程需落实到项目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分配、登记、量化及减轻措施等。着重讨论隧道工程全过程风险管理的理念、体系以及在实际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介绍并探讨工程保险和风险管理相互促进模式。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厦漳跨海大桥工程是一个在强风强震强腐蚀性海洋气候条件下,集2座特大跨径斜拉桥主桥、海上长大连续结构引桥和多种施工工法于一体的大型跨海桥梁系统工程。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交科院”)承担了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方案确定、结构设计、技术保障,以及索缆、铺装、机电施工和试验检测等项目,为大桥建设付出了近10年的艰辛努力,也为工程创新技术的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人们的教育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就高校教学而言,作为我国专业人才输出基地,正在通过不断革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校企合作就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是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合作流于形式。因此,对校企合作下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探究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再探究合作策略,以达到高效的合作教学目的,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陈越 《隧道建设》2017,37(4):387-39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很多大城市集中在江河两岸或江河入海口附近,沉管隧道具有埋深浅、通行能力大、线路短、横断面形状选择灵活、管节预制质量易于控制和防水效果好等优点,使得沉管隧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1)归纳沉管隧道的主要技术,有隧道位置的选择原则与建设条件调查、几何设计、结构与防水设计、接头处理、基础处理、管节浮运沉放等;2)从隧道的精细化地质勘察、基础处理、基础垫层处理和消防技术等方面,介绍目前世界上建造规模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其建设标志着我国沉管隧道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结合国内外沉管隧道修建情况,总结沉管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规模不断增大、环境适应性越来越强、施工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最终接头技术不断进步;4)随着沉管隧道理论设计、施工工艺和配套工程的不断发展,关键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工程的不断建设,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将推进沉管法隧道技术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仁赤高速公路建设水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仁赤高速公路建设水环境保护技术课题的立项背景、研究计划、开展的研究工作和试验工程设计方案,重点介绍对其路(桥)面径流污染处治和对水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结合EPC越南造船厂项目分段装焊车间桩基础的变更,从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阐明EPC合同下,设计的责任和风险由总承包商承担。设计在施工管理、成本控制中处于关键地位,必须从前期调研、设计审核等环节入手控制设计风险,进而控制EPC项目的风险。实践证明,如此可取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