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就在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如火如荼地研发新能源汽车时,质疑声随之而来。将视野投向国际汽车界。目前国际上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有混合动力、替代能源、燃料电池三大类。日本厂商钟情于混合动力由来已久;欧洲车企更注重柴油等替代能源车研发;美国则关注燃料电池车。不过目前这种情况似乎在改变。从刚刚闭幕的日内瓦车展可以看出,尽管主要技术方向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氢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能源消费量的日益增加与储量日益减少的矛盾,迫使不得不为汽车寻找新的替代能源。这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开发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国际汽车大公司的企业行为,更是列入发达国家重要决策事项,形成国家、产业、科研和大学联合创新系统。新能源汽车也将掀起世界汽车的第三次革命。我国也同样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战略,尤其加快了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轿车研发的步伐,以此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并将在推动全球氢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占据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3.
现代汽车工业是一把双刃剑,带着人类社会驶向高度繁荣的同时,也悄悄布下了能源紧缺、交通堵塞的困局。2008年,全球汽车行业全面“江湖告急”,各大巨头纷纷将低能耗的小型车和新能源汽车作为生存、发展的救命稻草。在今天看来,丰田的小型车战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全球及我国汽车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切入,采取数据分析说明、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一方面分析论证了发展节能汽车,以解决现阶段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战略;一方面详细分析了开发新能源汽车,实现车用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我国惟有坚持开发节能及新能源汽车并举,才能保障能源可持续供应,实现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绿色奥运”为口号的2008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全球运动员之间的大竞技,而且还引发了汽车行业的一场“绿色竞赛”。大众、通用、比亚迪等众多知名车企纷纷投入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参赛”,以期借助这场奥运盛会的影响力,最大化传递自身的新能源战略。因此有人说,2008“中国奥运年”,也可以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  相似文献   

6.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以及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5种新能源汽车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问题,建议政府应大力扶持,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行业和国际间合作,使新能源技术发展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己成为各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以提升本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8.
宏湖 《轿车情报》2004,(10):100
石油枯竭、CO2温室效应和汽车排放等三大难题,一直困扰着内燃机的发展。为此,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和能源商正在竭尽全力开发它的替代能源。近年来,各种DV(电动车)、LPG(液化石油气)、CNG(电动车)、Gybrid(混合动力)、FCV(燃料电池车)以及各种新能源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9.
1问题多多,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理应放缓 2009年4月,笔者曾发文《节能是近中期我国汽车能源发展战略的首要选择》。该文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第一,在我国汽车工业节能减排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节流”与“开源”并行,并且把“节流”即节油放在首位而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使汽车能效水平逐步进入到世界的先进行列。文中强调,石油资源至少还可以用40年以上,而且传统燃油汽车至少在20年内不会让位于新能源车。  相似文献   

10.
春魏 《驾驶园》2009,(5):72-73
石油资源并非用之不竭,作为汽车的主要燃料,它总会有被替代的一天。虽然在寻找新能源的过程中,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研制各种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代用燃料汽车等。但由于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还不具备产业化条件,只能进行研制开发、示范运行。而今全球各大汽车公司已纷纷推出各种混合动力汽车,并先后推出了各自的量产车型。  相似文献   

11.
2021年6月26日,在南京举行的2021全球智慧出行大会暨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高层论坛上,刚刚辞任汉马科技集团总经理的刘汉如首次以吉利商用车集团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公开发表演讲,以"引领技术变革,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新能源车事业大发展"为题,阐述了商用车面临的减排形势、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困境、甲醇汽车具有的突出优势,以及吉利商用车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凸显面前,随着国际油价节节高升逼近一百美元,汽车厂商已经富有前瞻性的纷纷“试水”掀起了新能源热。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已经纷纷公布了新能源汽车战略,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宝马、通用、丰田、本田等汽车巨头都投入巨资研发氢燃料汽车。奥迪也在前不久正式披露,声称Q7的混合动力版将于2008年上市。自主品牌也不甘居后,小至力帆、双环、中兴、吉利;大到一汽、上汽以及部分合资企业;还包括长安、哈飞、奇瑞、比亚迪等无一不在宣传各自即将上市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这么算来,2008年国内至少出现10款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甚至有分析认为,2008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全面破土的元年。  相似文献   

13.
<正>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国际汽车工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各种新能源汽车中,以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已成为世界汽车发达国家和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应对能源环境挑战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大势所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国家战略,承载着多重战略意义。而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为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商用车电动化,拓宽并加速推进物流、仓储、矿山、机场、港口等领域商用车电动化进程。文章以近年来商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为依据,阐述新能源商用车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冷元 《上海汽车》2010,(3):1-2,16
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中国汽车工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这场全球性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去,勇于迎接挑战,才能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汽车导购》2010,(7):24-25
2010年6月各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这意味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政府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规模空前的2009年上海车展落幕以后,留给人们的不光是“香车美女”的回味,更有对未来汽车业变革的某种思考。本届车展,除了全球汽车业衰退下中国市场一枝独秀成为看点,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展示与探讨更是一大亮点。围绕“科技、艺术、新境界”的本届车展主题,新能源车已成为中外各大汽车企业展示的重点之一。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力,从锂离子电池到氢燃料电池,“绿色比拼”愈演愈烈。可以说,从来没有国内车展对新能源汽车展示如此充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关于CO_2的排放、能源利用效率从油井到车轮的各种主要类型的汽车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特点、现实的能源基础、技术成熟度和其它影响因素,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提出了近期中国车企比较科学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由于世界石油价格爆涨,已接近140美元/桶,石油资源短缺及环保压力等,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开发了各种新能源汽车。我国各大汽车公司在奥运会期间也推出了不少新能源车作为公务用车。混合动力车是近中期最有发展前途的新能源车,但我国一些汽车公司或没有资质的公司纷纷开发混合动力车,本期《关于我国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混合动力车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以便引起各大汽车公司的重视。上海在开发新能源汽车中,在燃料电池轿车、超级电容器电车、  相似文献   

20.
《轿车情报》2012,(5):I0002-I0002,33-42
2012北京车展是本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和规模的汽车展会之一,全球所有汽车跨国公司全部报名参加了本届车展,并都将本届车展定位为最重要的全球A级车展。本届北京车展的主题是“创新·跨越”。在本届车展上,许多汽车厂商都将展示各自的新能源车,节能、环保车,突出展示近年来汽车新能源及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及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等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