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提高航标器材管理的工作效率,本文研制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航标器材维修保养方法。通过对周转器材管理系统和业务运行管理系统及航标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的重点信息提取,以及新增航标内部业务流程管理,在微信小程序端提供便捷的操作和查询统计功能,使系统更加贴近上海航标处的业务工作实际情况,解决了以往因电脑平台的物理属性,管理员与航标工之间的任务传达与执行反馈、站部与船舶之间的任务传达与执行反馈都无法在平台上得到应用的现象。微信小程序便于航标业务人员管理全覆盖,实现管理扁平化。同时可利用微信小程序的便捷,随时随地查询基础数据、输入反馈单据、扫描二维码等功能,使得平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航标管理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一种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以某航标管理处的航标管理系统改造升级为例,根据实际的需求,将移动管理平台应用到航标管理领域中,实现了采集、管理和服务三位一体的航标信息化管理体系,充分满足了航标管理单位对航标的移动化管理需求。应用表明,本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航标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现用的五大航海保障系统平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技术和航标遥测遥控技术优势,对优化航标业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更好地发挥航海保障职能,提升航标助航服务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航标船舶作业管理系统是航标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航标作业船舶上开展航标作业的辅助工具。该系统实现船舶作业现场的信息化管理,将航标业务信息流从办公现场向船舶作业现场延伸,使得任务执行反馈信息的填报更及时、更精确。同时,该系统作为移动办公的示范,是云技术在航标业务信息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本文从系统架构、系统构成、系统功能及延伸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下一步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AIS航标已成为港口航道基础设施之一,对船舶安全航行具有重要的意义,AIS航标设备业务性能完好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船舶航行安全。本文在阐述AIS航标基本结构组成和业务功能基础上,针对AIS航标设备业务指标和性能指标要求,设计了业务功能标准符合度检测方案和检测流程,设计开发了AIS航标业务性能检测系统,并对业务功能标准符合度检测效果进行了系统展示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可用性、操作性和检测效率上该平台都具有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6.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系统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航标智能化是航运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内河航运安全的最根本保障。但当前内河航标智能化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于日益增加的航运发展需求。在当前航运发展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管理、新一代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结合当前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展航标智能化研究,对我国智能航道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了国内外航标智能化研究现状,提出了构建内河智能化航标系统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7.
航标是水上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宣誓国家海域主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西沙航标处经过多年探索,将航标业务、驻岛管理、航标运行监测、航标信息展示融合一体,实现对辖区航标的准确感知、可靠传输、准确预警、高效管理,切实发挥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平台对航标管理维护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潘佐明 《航海》2015,(3):70-73
针对当前各航标处建设的一站式值班管理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组成架构和功能;从服务航标管理运行保障和航标站的日常工作为出发点,以帮助用户全面掌控辖区航标的实时运行状态和应急处置的进展,提升航标故障处置和应急反应的分析决策能力为目标,研究建立为保障辖区航行安全的现代化管理机制。该机制可以在各航标处推广应用,对提高各航标处的值班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涛 《珠江水运》2022,(7):14-16
在推动航道业务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需依托先进通信技术解决航标实时监测问题.在把握智能航标监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采用LoRa技术完成智能航标监管系统设计,通过嵌入式定位装置和传感器完成航标相关数据采集,并通过LoRa网关和移动通信网络完成数据传递,经后台监控系统处理后实施科学监管,为提高航道智能化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我国沿海航标管理及维护运行信息化建设的背景,提出了航标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方案,从设计原则、方法、航标数据库、总体框架等几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实现对航标业务及信息数据的规范化、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文中介绍了航标管理的现状、无人水上巡检设备的特点,提出了无人水上巡检设备在航标管理中的应用和优点;阐述了无人水上巡检设备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将对航标巡检、应急反应、节能减排等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具有点多、面广、施工难度大、各专业协同要求高的特点。当前航电枢纽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尚未集成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通航安全问题分析功能,存在建设管理单一化、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新一代感知与分析技术,以数据融合驱动为主要推手,通过B/S+C/S双架构开发一套航电枢纽工程智能指挥平台。依托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通过对施工多阶段、全过程的施工生产与航运数据的高效集成及智能指挥平台的可视化智能分析,构建航电枢纽工程智能建设指挥体系,实现对航电枢纽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通航的综合管理。信息的跨平台高效、流畅交互查询和智能分析展示,有效提升了航电枢纽工程建造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船舶智能化信息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船舶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和组成方法。该智能系统在目前海上单船的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主要由基于智能的航海、机舱和货运监控等几个主要的子系统联合而成。在智能信息处理方法方面,研究了基于数据融合(DF)和数据挖掘(DM)的知识发现方法,对驾驶、机舱和货运监控等智能信息系统的几个主要子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管理与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航标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结合厦门航标处航标信息化建设实践,提出了对航标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思考和建议.首先,分析了顶层设计的基本概念、必要性以及地位作用.其次,对航标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主要问题、内容及其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谋划信息化规划,搞好顶层设计,对于中国海事航标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吊舱式推进系统在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上的集成应用和接口进行分析,对智能航行与远程控制系统的集成和智能航行与吊舱式推进系统的接口进行分析。阐述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的人工驾驶、智能航行和远程控制等操作模式及其控制逻辑,为类似智能船舶的设计与建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具有尺寸小、重量轻、成本低、机动性能好、用途广泛,且无人员伤亡风险,使用方便等优点。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航标管理者希望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在航标领域[1]。文中从航标维护保养的角度出发,提出将无人机技术运用到航标固定标志维护保养工作中,详细探讨了无人机的配置选型,并通过应用实例,有效地解决了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并对无人机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能在航海保障领域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浩  代礼红  吕刚  徐红 《水运工程》2023,(10):158-163
针对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期所在河段不断航,且来往船舶多,临时航道通航环境复杂的情况,设计开发了施工期智能航道系统,该系统以电子航道图为显示基础,实现航道水位、流速流量和水深的实时监测、航标遥控遥测、船舶动态管理等功能,并提供共享与服务接口,系统的实施实现了对河道表面流速场的非接触、无人值守的实时测量,以及对航标、船舶的动态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保障了龙溪口枢纽工程施工期工程河段的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8.
智能船舶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瑞良  吉雨冠 《船舶》2016,27(5):82-87
智能船舶概念的兴起以及智能船舶技术的日益发展,已使船舶智能化成为全球航运的大势所趋。文中结合中国船级社今年3月正式发布的《智能船舶规范》,具体介绍了智能船舶技术的六大功能模块(智能航行、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货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台)的主要功能、技术要求,以及实现无人驾驶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实现难点,对相关技术人员依据《智能船舶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智能船舶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舰艇综合信息系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艇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提高舰艇的作战效能为主要目的的综合作战指挥系统和以提高舰艇机动性、快速反应能力和生存力,保障舰艇安全可靠航行为目的的综合平台管理系统。在介绍这两个系统的发展现状后,指出舰艇综合信息系统最终的发展趋势为综合平台管理系统与综合作战指挥系统整合为一体,实现作战指挥与平台管理的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液货船的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架构。该架构将液货船液货系统和压载控制纳入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中,实现了液货船的高度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