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连续刚构桥梁悬臂施工线形控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目的:以理论计算与实桥分析为基础,研究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系统,分析影响悬臂施工线形的因素,用现场实测数据修正计算模型参数,更好的控制桥面的线形。研究方法:以现代施工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涪江三桥施工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施工控制模型,通过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保证桥梁线形施工的质量。研究结果:该桥合龙段全部自然合龙,合龙误差均在规范值2 cm的允许范围之内,且线形吻合度良好,成桥线形平顺。研究结论:施工监控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影响,采用现场实测数据修正计算参数,达到理论计算模型与实桥相吻合,保证了桥梁施工的安全。另外,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控制对主梁标高控制而言,应按"宁高勿低"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2.
灰色系统理论因其重点研究"小样本、贫信息、部分已知"的问题,与桥梁施工监控领域的特征及需求十分吻合,成为桥梁施工监控工作中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一大跨径刚构桥悬臂浇筑施工主梁线形抛高值的GM(1,1)预测模型,以该桥某节段施工过程为例,利用灰色模型对节段抛高值进行预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预测精度及其影响因素.灰色预测在该桥施工线形监控过程中得到了较好地应用,其使用方法简单、操作性强、预测精度高,对其他同类型桥梁的施工监控工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连续刚构桥施工线形和应力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沙湾大桥为研究背景,应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桥进行结构分析。应用卡尔曼滤波法和等维灰数递补数据处理技术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以及这2种方法的结合对施工控制的标高进行预测,分析了应力监测的误差及其原因。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将这2种方法结合提高了线形预测的精度,可为同类型桥梁的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超宽桥面部分斜拉桥主梁线形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较好地控制超宽桥面的线形,研究超宽桥面部分斜拉桥主梁线形控制系统,分析影响主梁挠度变化的因素及全桥合龙后高程理论值与实测值存在偏差的原因,取得现场实测数据以修正计算模型参数。研究方法:以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误差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柳州三门江大桥施工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线形控制模型,通过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确保桥梁线形施工质量。研究结论:超宽桥面部分斜拉桥主梁结构变位及高程变化特点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相接近;采用现场实测数据修正计算模型参数,达到理论计算模型与实桥相吻合,保证了主梁的安全施工;施工中要实时监测挂篮变形,并根据梁段重量对预抬量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5.
槽形梁拱组合桥梁在悬灌过程中的线形控制是桥梁施工的主要控制环节和重难点,梁拱组合结构桥梁不仅要对连续梁进行线形控制,还要对拱肋安装精度和吊杆张拉力进行控制,以对整体结构的线形和受力进行控制。介绍了对武汉轻轨槽形梁拱组合桥梁施工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观测形成主动和被动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了对国内首座槽形梁拱组合桥梁进行线形控制。  相似文献   

6.
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平顶山市湛河一桥主桥--双跨独塔单索面矮塔斜拉桥为依托工程,开展了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根据该桥的特点,采用有限程序计算得到桥梁的内力和变形,确定桥梁的关键部位,制订了桥梁的施工控制方案,通过对主桥的施工控制实践,确保了该桥施工中的安全和顺利合龙,成桥线形与成桥结构内力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桥梁施工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桥梁施工控制就是在结构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及线形进行控制,对施工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识别,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同时对结构的后续阶段进行正确预测,最终目标使成桥状态达到设计要求。以松花江大桥为工程背景,详细的论述了本桥的线形控制理论及方法。利用M 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出预抛高值。针对松花江大桥现场施工监控的结果,详细比较了梁体阶段挠度、累计挠度、各阶段测点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关系;最终监控结果表明,本桥达到了线形平顺、受力合理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8.
桥梁跨度随着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大,故在施工过程中对大跨径桥梁线形的控制也愈发困难。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思维进化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算法,以某电厂桥为工程背景建立MEC-ELM预测模型,将桥梁的宏观参数输入模型,即可对其线性变化进行准确预测。该算法首先利用MEC的全局搜索能力得到ELM的最优输入层权值和阈值,然后送入ELM中训练,得到桥梁线形预测模型。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平均预测误差仅0.225 cm,且具有方法简单、精度高的特点,为大跨径桥梁线形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桥梁短线法节段梁预制及拼装复杂施工过程的高精度控制问题,研究节段梁的施工理论线形、坐标转换及匹配节段定位、预制误差修正等关键技术,提出节段拼装线形偏差预测直接法、斜率法及其可视化方法,以及提高首块节段安装精度和多种指导施工的纠偏措施。以某跨海大桥引桥为实际工程背景,对其节段梁预制及拼装全过程进行精细的计算模拟,分析计算节段梁预制和拼装线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MATLAB自主研发的短线节段预制拼装(SL-PA)控制系统对其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短线法节段梁预制拼装过程控制技术很好地实现了对节段梁预制线形与拼装线形的控制,实现了施工过程中预制阶段与拼装阶段的衔接以及施工数据与监控数据的互通,大大加强了数据管理的便利性以及线形控制的实时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施工控制分析是保证大跨度桥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以裕溪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对大跨预应力连续梁桥的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结合现场实测措施对裕溪河大桥的施工质量进行了监控、监测。首先,运用Midas civil软件结合裕溪河特大桥的工程结构特点及具体施工方案建立了分析模型,并进行施工阶段的模型计算;其次,根据工程结构的质量要求,提出结构施工时的立模指令;再次,对反馈的现场实测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下一步立模指令的修正。最后,检验合龙时的工程质量指标及成桥后的线形质量,分析仿真模拟结果的工程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该类桥梁的施工应结合工程的结构特点进行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并应结合工程监测技术对仿真分析提供分析参数,为工程施工提供指导数据。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