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本文基于《高速与重载列车牵引参数的选择》一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对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进行探讨,建立了有关计算模式,并分别对高速列车的动轴数,动车数,拖轴数和拖车数以及重载列车的动轴数和机车数等有关列车构成的参数进行计算与分析,最后结合我国规划实际,提出发展我国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的构成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能与运量的耦合度,解决非高峰时段列车满载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列车灵活编组模式。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对灵活编组模式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对信号系统和车辆网络传输作业的分析,研究了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流程,得出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时间分别为84.2 s及103.2 s。结合全日客流时段的形态分布,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转换衔接方案,建议早高峰前采用列车以小编组形式出段运行,高峰转非高峰过渡时段采用正线上列车解编的方式。针对高峰转非高峰过渡时段内列车不同运行场景,以“3辆编组A型车+3辆编组A型车”灵活编组列车为例,通过铺画车站作业图的方法进行列车通过能力分析,验证了灵活编组模式下正线上列车解编作业可以满足过渡时段的列车通过能力需求。对灵活编组条件下的重联列车中部不贯通的疏散问题,以及极限状态下列车救援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灵活编组模式可提高行车组织与客流时间分布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3.
庞巴迪公司制定了降低能耗和排放的创新解决方案-ECO4,借助于列车能耗分析工具(TEP),可以对列车子系统(部件)及整车进行各种参数的模拟和分析,进行优化。例如,通过对列车空气阻力的模拟分析和优化,一般列车能耗可降低8%,  相似文献   

4.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实践与开发探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介绍了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现状,国际上列车通信网的发展情况,并对几种主要网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发展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地铁列车驾驶的模糊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预测型模糊控制技术,对地铁列车的驾驶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系统对列车行驶状况的监测,不断对列车的驱动及有制动利用模糊控制规则进行控制。同时预测机车的行驶,对控制量进行修正,使列车行驶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
列车通信网结构及其协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列车通信网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列车通信网规范进行了研究,将几种通用局域见及流行的现场总线的特点进行了对比,提出目前我国列车通信网可采用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相似文献   

7.
对大秦线列车管减压量偏大的重载组合列车的制动施加时间、地点、线路数据和机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环境温度升高是引起列车管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环境温度升高对列车管压力变化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制动缸压力、闸瓦压力、车辆制动力、列车制动力的影响,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对车钩力产生的影响,并论述纵向力增大可能带来的隐患,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解决建议。研究表明重载组合列车在环境温升较大的中午时刻或者低温季节经过长大隧道时会引起列车管压力上升,造成列车施加空气制动时减压量变大,进而导致列车制动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直线货物列车脱轨过程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向俊  曾庆元 《铁道学报》2002,24(2):104-108
首先指出了国内外脱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方法,运用列车-轨道时变系统空间振动分析理论及此种能量随机分析方法,对直线货物列车脱轨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线路工况下货物列车脱轨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开行模式、牵引控制特性、驾驶策略优化算法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基于蚁群算法建立了优化求解模型匹配的列车最优运行速度曲线,采用OPENTRACK软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列车节能运行策略的可行性及算法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红外线轴温探测器对提速列车适应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津 《中国铁路》1998,(12):21-23
根据沈山线列车提速试验结果,对红外线轴温探测器适应提速列车的能力进行分析,找出了红外线轴温探测器不适应提速列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万吨重载列车制动系统初充气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万吨重载列车空气制动系统的充气特性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副风缸在列车充气作用时的压力变化情况。应用CFD理论,建立了重载列车空气管系的二维模型,对三通阀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和等效计算后,给出了一套可完整求解货物列车空气制动系统充气特性的算法和程序,将计算结果与有关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1万t和2万t列车在不同编组形式下末车的副风缸初充气压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将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城市轨道交通培训领域,着重从列车设备建模、列车沉浸式虚拟现实效果的实现、列车故障检修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3ds MAX建模软件构建了三维虚拟列车模型,以Unity3D为驱动引擎,VC#2017为编译器,外接VR设备实现了对列车检修场景漫游、列车设备故障检修以及相对应的人机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以放行高速列车的能力来计算的,当各列车停站方案不同时,不停站的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的高速列车会产生扣除,在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由于中,高速列车存在速差,中速列车也将产生扣除,因此,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为复杂,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图解相结合的方式,计算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对有停站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和中速列车相对于有停站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了三者的关系;利用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软件铺画满表列车运行图,分别图解出有停站高速列车扣除系数及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条件下的中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和有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高速铁路高,中速混跑条件下,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时的区间通过能力,并分析了区间通过能力随中速列车数量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T25新型列车是全新适合高原的旅客列车。列车车厢是全封闭式,列车内与外界基本隔绝。为搞好125新型列车的鼠疫防治工作,了解其鼠密度及种类等鼠疫传播媒介生物的现状,进行危险因素评估,我所于2007年12月对西藏至重庆的T25列车进行了鼠密度及鼠种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铁路桥梁列车竖向活载的极大值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现有运营列车竖向活载进行了统计分析,在预估列车活载发展的基础上,考虑装载量,车辆自重和偏载的不定性,提出了设计基准期内我国列车竖向活载考值。  相似文献   

16.
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根据世界各国发展高速列车的经验和中国京浪高速试验列车预研究的进展,应用先进的数值仿真方法,深入详细地开展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研究。以京沪试验列车运行的可行性方案为基础,建立了京沪高速线路库、高速列车机车车辆数据库和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研制了高速列车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程序,对京沪高速试验列车操纵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还对京沪高速列车进行了不同牵引重量、不同运行速度和不同停车方式的操纵运行的数值仿真。比较了京沪高速列车不同运行方案的运行时分、制动距离和能量消耗。研制的数值仿真程序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近年来的各次重大提速和高速试验中得到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17.
针对货物列车旅行速度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机务专业角度出发,采取对困难区间进行操纵攻关。优化列车站停作业程序,提高机车质量,提高操纵水平等措施,以提高列车旅行速度,确保运输任务量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探讨高速列车设计中所应当考虑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介绍了我国目前高速列车空气动力性能研究进展:数值计算、N,N试验、动模型试验、在线实车试验;对多种不同头形的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列车空气阻力、列车表面压力分布、气动升力、横向气动力、列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列车应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以提高运营安全性、可靠性及乘坐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运用试验的方法对列车通过地道桥时的脱轨系数进行了研究,根据实没蝗列车过桥时的轨道力,分别分析了客车与货车过桥时脱轨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统计出脱轨系数与车速关系的经验式,利用经验式对提速列车的脱轨系数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既有ITCS系统仅依赖GPS进行列车定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对既有ITCS系统进行软件升级,利用GPS+BD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列车自主定位。介绍了与ITCS系统列车定位功能相关的设备组成;阐述了列车初始定位和正常运行定位流程;对差分信号源的选择策略进行了优化。在青藏铁路上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升级后的ITCS系统在可用性和定位性能方面有了一定提升,可以在青藏铁路进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