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在长三角投资,一些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移师长三角.而长三角城市南京、上海、苏州、杭州、镇江、扬州等地,则纷纷打出物流中心旗号,甚至连无锡下属的县级市宜兴也宣布要"打造长三角北翼物流中心".据统计,截至目前,长三角物流总额己占全国五分之一,在长三角地区,已建成和在规划中的物流园区达60多个.  相似文献   

2.
<正>淮安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长三角北部区域中心和苏北几何中心,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带,是“一区两带一枢纽”(即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和东部沿海航空货运枢纽)核心城市。近年来,围绕高标准建设内河航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铁矿石运输直接关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连港集团已将"东北亚铁矿石物流中心"建设提上日程。专家称,物流、加工、贸易"三位一体"的东北亚铁矿石物流中心,将在改变四大矿商主导运输权、增强我国铁矿石定价话语权,降低东北钢铁行业物流成本,加快发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等多个层面,产生重要影响。为打造环渤海及东北亚铁矿石分拨中心,大连港集团已建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印发《青岛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构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丝绸之路国际物流枢纽。规划建设董家口港区物流园、前湾港南港区物流园、胶州空港物流园、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即墨国际陆港物流园等5个物流园区;辛安物流中心、楼山物流中心、龙泉物流中心、新河物流中心、同和物流中心、店埠物流中心等6个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海事局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域。进入"十三五"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辖区内"大港、大船、大桥、大流量、大化工、大工地"和"水情变化多、水域功能多、风险源多"等"六大三多"的特点日趋明显,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已成为江苏海事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正>经过"十五"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基于"十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大量外资的沉淀,"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将持续增长,长三角港口群仍处于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期和快速增长期。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港口开始步入发展模式转型期,正从单纯追求港口规模和吞吐量数量,向注重拓展港口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转变;从注重单个港口自身发展,转向区域港口群协调发展。因此,加快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孙丰  王辉 《集装箱化》1999,(2):14-16
物流这一概念,随着它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物流一词在我国也已越来越多地使用,如在运输服务行业中,物流公司、物流中心等也不断出现。物流之所以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因为它具有现代经济活动统一的观点与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从海南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未来海南省将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契机,重点推进海口、洋浦和三亚港口群建设,开辟四通八达的海上航线,大力发展港航物流业,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据悉,目前,海南省已构建起北有海口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西有八所港和洋浦港的"四方五港"格  相似文献   

9.
林应雄 《港口科技》2009,(11):48-48
青藏铁路重大配套工程——那曲物流中心主体工程近日完工,将于今年7月底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 据了解,目前物流中心的站杨土石方工程、桥涵工程、站杨附属工程、轨道工程、通信工程、信号工程、电力工程已全部完工。那曲物流中心以青藏铁路那曲火车站为中心,长约7km,宽1.5km,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按功能定位划分为散装货物物流、综合物流区、产品加工区和生活区四大功能区。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各港口协同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港口效率整体提升,分析上海港与长三角港口联动发展的现状,提出"一体、双向、四联、五接"的发展思路,构建市场化联动、联盟化联动与一体化联动的模式,并采取以下措施推进长三角港口群"一中心三群"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定长三角区域岸线资源统一规划;建立长三角港口设施协同投资机制;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内河码头布局;创新长三角港口运营合作新模式;打造智慧、绿色、平安港口群;港航优势协同,共推海外港口布局。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推升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的意义,使其从简单的避免区域港口低层次同质化竞争的局部优化转向区域港口资源合理配置、多式联运合理分工的全局优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由船舶工业大国向船舶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造船业的竞争日益加剧,降本增效已成为目前船舶工业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战略。长三角作为我国船舶工业的最重要基地,提升其船舶工业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长三角船舶工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全面评价,得出长三角船舶工业目前主要存在产能过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差等问题,并相应给出提升长三角船舶工业效率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物流中心。重庆货运量是以重庆为核心,聚集四川、云南、陕西和贵州等省,主要流向长江下游地区的"长三角"地区。通过调查收集重庆、成都、昆明和贵阳4个典型城市的物流通道和单位运输成本,测算集装箱和干散货通过铁路、公路、水公、水铁四种运输方式直达上海的运输成本,通过收集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时间、CO2的排放量和资源消耗量比较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劣性,供物流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内各省市协同发展,一体化态势基本形成,长三角已初步具备区域邮轮旅游目的地的条件。但目前长三角地区在全球邮轮市场占有率仍较低,未形成世界级区域邮轮旅游目的地,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因此如何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邮轮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竞争力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上虞和余姚围垦进程的加快推进,特别是上虞—余姚界堤已抛筑到位,航道雏形逐步显现,开展上虞新港工程可行性研究条件逐渐成熟上虞地处杭州与宁波之间,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自古就有"九县通衢"之称,目前境内国道、高速、铁路、运河一应俱全,特别是随着杭甬高铁、嘉绍跨江大桥的先后建成运行,已大大拉近与周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与上海、杭州、宁波加速形成"同城效应",有力促进了上虞实施"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物流中心的定位与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流中心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物流系统、信息系统和运营系统等三个方面规划,实现物流中心的高效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制度化。1物流中心的定位1.1物流中心的市场定位不同类型的物流中心其规划的重点和方法会有很大区别,在进行物流中心的规划时,首先必须确定物流中心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一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服务内容物流中心为客户提供的服务项目及具体内容;2)服务地域范围为某城市服务还是为某一地区或者为全国提供物流服务;3)物品种类物品种类千差万别,不同类型的物品,其物流中心的规划思路和要点就不同;4)重点服务行业一般…  相似文献   

17.
层次分析法在物流中心选址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傅新平  邹珺 《世界海运》2002,25(4):23-24,28
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物流中心的职能,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出发,科学地分析了物流中心选址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得出它们在物流中心选址中的重要性排序;采用层次分析法大大简化了物流中心的选址过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对物流中心信息系统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的问题,即如何通过物流的社会化、一体化运作实现物流中心的科学规划与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对物流中心的信息流程进行分析,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建构设想和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航运服务中心双引擎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从2005年开始,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自2003年起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三,预计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600万TEU。上海港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心,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叉点,背靠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长三角经济区和长江沿线  相似文献   

20.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3,(6):487-487
<正>本刊从天津港获悉,天津港集团2013年10月28日发布"美丽港口·一号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分三个阶段实施:从现在起到2014年底,以散货作业粉尘治理、污水治理为重点,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启动"北矿南移"工程,全面推进环境治理工作见成效;2015年全年,推进并力争完成"北矿南移",推动散货物流中心搬迁转型,持续开展粉尘治理,实现港区面貌大变样;20162017年,继续实施散货物流中心搬迁转型,实现新区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